(四)持续深化沿边金融、跨境金融改革
支持银行金融机构按规定开展跨境融资业务,打造河口跨境人民币金融服务中心,加快推动咖啡、有色金属等人民币指数发布。鼓励符合条件的保理企业开展跨地区保理业务,推动金融领域双向开放发展。推进与越南基于商贸、投资和产业合作的货币兑换、跨境人民外汇管理和支付结算,并推进与越南的信贷、保险、担保等服务实体经济的金融创新。
专栏2: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的方向
瞄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创新:尽快制定促进制度创新的办法,建立容错和正向激励机制,为自贸区“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提供制度性和法治化的保障,加大制度创新的广度和深度,将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创新成果有效转化为治理效能,构筑对外开放制度层面的核心竞争优势。
瞄准高标准的国际经贸规则创新:加强对国际经贸新规则的研究,对标、接轨国际通行规则和先进标准,立足数字贸易、专业服务、科学技术、跨境电商、知识产权等领域新规则的变化和未来发展趋势,在提升、促进贸易和投资便利化的基础上,既关注货物的自由流动,更要在资金、人员、信息和跨境数据自由流动上大胆探索,在市场准入、减少非关税壁垒、知识产权保护、竞争中立等方面形成更多创新成果。
瞄准创新过程中的痛点难点创新:通过放宽市场准入、缩短负面清单等方式,加大在扩大市场开放、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方面的制度力度,要加强制度创新成果的统筹谋划和系统集成,增强部门之间的协同性,推出一批具有全局性、贯通性、突破性意义的成果,并及时将行之有效、符合改革方向的创新做法尽快通过规章制度的方式予以固化确立,从而使各项创新举措产生叠加效应,发挥最大效能。
瞄准企业和市场主体的获得感、满意度创新:以市场主体的真正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解决企业实际问题为导向,以营商环境改善为抓手,继续持续深化商事制度和“放管服”改革,将提高市场开放度、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破解“准入不准营”、“玻璃门”现象等作为开展制度创新的突破口,充分激发市场活力,最大程度释放自贸试验区改革红利。
第三节加快互联互通国际大通道建设
(一)加快互联互通通道建设
围绕建点、连线、成网,打造面向越南的互联互通重要枢纽。依托泛亚铁路,通过开通“中国—东盟”多式联运国际班列,依托保定—昆明—蒙自—河口—老街—河内—海防走廊通道,实现与中欧、中亚班列的对接联通,进一步联通俄语市场和欧洲地区,统筹实现南亚东南亚市场、中国大市场、俄语市场的对接,形成“2+3”的国际国内发展格局。打造红河(河口)陆上边境口岸型国家物流枢纽,加快发展国际联运组织场站、口岸通关货场等基础设施,保税物流站场、国际转运中心、综合信息服务平等口岸联运基础设施,有效提升边境口岸国际联运枢纽的运行能力和效率。
(二)加快完善口岸基础配套设施建设
推进坝洒、新店、山腰等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打造坝洒口岸经济综合体,探索推动“一口岸多通道”监管模式,加快提升“绿色通道”通关便利化功能,持续建设生态“绿色口岸”。强化口岸信息化和智能化升级改造,着力推广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应用,提升卡口智能化验放及人员自助通关便利水平。完善货运铁路专线、口岸联运、通关、仓储和物流基础设施,加快推进中国坝洒至越南巴刹红河界河公路大桥、中国山腰-越南班困界河公路大桥等中越跨境大桥建设,持续推进河口北-山腰国际联运功能改造工程、中国(云南)自贸试验区红河片区多式联运中心、中越国际运输河口旅游客运枢纽站、红河(河口)陆上边境口岸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工程、中国(云南)自贸试验区红河片区国际快件监管中心建设工程等项目。
(三)加快推进口岸数字化智能化发展
加快面向南亚东南亚的国际通信枢纽建设,推动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数字经济产业先行示范区。推进中国河口—越南老街跨境经济合作区智能交通系统建设项目,推进公路口岸、铁路口岸和省级通道信息化、智能化升级改造,加大新技术应用投入,结合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不断提高科技监管水平,实现卡口智能化验放及理货、规单、运输工具等数据传输电子化,全面提升贸易通关智能化水平。强化“数字口岸”建设,主动服务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将河口建设成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重要前沿和窗口。加快推进与周边国家高等级电力等通道建设,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的国际能源枢纽。
专栏3:互联互通国际大通道重点项目
红河(河口)陆上边境口岸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项目:中国河口口岸北山国际物流园滇越货场、河口山腰庚泉国际物流园项目。
国际联运中心建设项目:河口北—山腰国际联运功能改造工程、中国(云南)自贸试验区红河片区多式联运中心。
配套物流园区建设项目:中国(云南)自贸试验区红河片区坝洒物流园区项目、中国(云南)自贸试验区红河片区北山国际物流园区项目、河口县南溪物流园区项目。
国际快件服务中心:中国(云南)自贸试验区红河片区国际快件管理服务中心建设项目。
综合运输枢纽项目:河口县综合客运枢纽站、中越国际运输河口旅游客运枢纽站、中国(云南)自贸试验区红河片区综合交通枢纽物流园区、坝洒农场国际物流交通枢纽项目。
第四节着力打造面向东盟开放合作新高地
(一)深化投资领域开放发展
全面落实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完善外商投资促进、项目跟踪服务和投诉工作机制,切实保障外商投资企业公平待遇。推动红河片区与红河综保区和蒙自经开区的联合招商,以“三区”联动招商实现优势互补,提升招商引资能力。围绕红河片区重点产业进一步缩减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深化贸易加工制造业、大健康产业、跨境旅游业、跨境电商物流业的对外开放,允许更多领域实行外资独资经营。
(二)深化监管领域开放发展
创新沿边跨境经济合作模式,探索中越“一次认证、一次检测、一地两检、双边互认”通关模式,实现边境地区人员往来便利化。通过创新监管模式,推进实施“一线放开”,坚决实施“二线安全高效管住”,促进二线监管与一线监管相衔接,强化监管协作,推动试验区内货物、服务等各类要素自由流动。积极推广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试点经验,进一步完善事中事后监管措施。
(三)深化服务领域开放发展
加快推进国际贸易、跨境电商、跨境物流、国际快件、国际金融、跨境农业合作、动植物资源引进及中转等服务平台建设,大力发展检验检测、标准、认证等第三方服务,构建优质高效、充满活力、竞争力强的开放经济服务体系。推动落实好试点提出的122项服务贸易改革开放和创新的举措。落实国务院批准的服务外包转型升级的20项政策措施,推进文化、中医药服务、数字服务出口基地建设,制订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推进服务贸易的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
(四)对标RCEp推动政策模式创新
充分利用自贸试验区红河片区的区位优势,牢牢把握RCEp协定签订的重大机遇,对标国际贸易规则,推动开放政策和开放模式创新。积极推动自贸区在关税监管、非关税贸易壁垒、原产地原则、外国投资者国民待遇、知识产权、跨境电子商务监管、跨境人员流动监管等领域提前对标RCEp新规则,争取成为云南利用RCEp推动对外开放的先行者。
第三章聚焦区位沿边跨境优势,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
以推动高质量开放发展为主题,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聚焦“区位”“沿边”“跨境”优势,积极融入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新发展格局,促进消费与投资协调互动、供给与需求动态平衡、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相互贯通。
第一节建设“大循环、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战略支点
(一)找准河口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的战略地位
充分发挥河口作为“一带一路”建设重要节点和面向南亚东南亚开放重要前沿优势,主动服务和融入中央、省委、州委发展战略,凸显河口在“大循环、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的战略地位,以红河片区为引领,在更高水平上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促进产业、人口及各类生产要素合理流动与高效聚集,力争把河口建设成为促进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战略支点。
(二)把握RCEp协定签署重大机遇
抢抓《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签署及生效后的重大机遇,主动参与中越经济走廊建设,立足国门大口岸、大通道、大平台,围绕国家发展战略优化口岸(通道)布局,有序推动双边协定的边民通道升级为口岸,不断完善口岸及边民通道查验基础设施建设,实现规模扩张与质量提升同步走,口岸通行更加安全便利。
(三)打造面向越南的互联互通格局
优化各类开放合作功能区布局和功能定位,加快红河片区建设,打造产业循环主体,积极参与和推动南亚东南亚国家产业链供应链保障合作。围绕生产、分配、流通、消费等各个环节,深化与南亚东南亚等国家交流合作,打通跨境产业、跨境贸易、跨境电商、跨境金融、跨境物流等堵点,提升市场、资源、技术、产业、资本、人才等要素集聚和协同联动能力,加强与越方的跨境产能合作,促进与越南等东盟国家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深度融合。
第二节优化结构拓展投资空间
(一)更好发挥投资的重要作用
优化投资结构、持续提升投资效率,确保投资持续稳定较快增长,更好发挥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作用。加快补齐基础设施、“美丽县城”、社会民生、应急救援、生态环保等领域短板,加大交通、物流、水利、能源等项目投入,全面提升基础设施整体质量效益水平。
(二)持续推进“两新一重”建设
积极谋划有利于协调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保障生态安全、增强基础支撑能力的重大工程和重大项目建设。完善外商投资促进、项目跟踪服务等机制,积极开展与周边国家的友好交往,努力拓展交往渠道,创新国际区域合作机制,深化跨境产能合作,吸引外商外资,推动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新格局。
第三节提升服务全面促进消费
紧紧扭住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顺应居民消费升级趋势,巩固提升传统消费,加快发展服务消费、数字消费、定制消费,适当增加公共消费。以质量品牌为重点,促进消费向绿色、健康、安全发展。促进实体零售创新转型、跨界融合。加快发展服务消费、数字消费、绿色消费、定制消费,鼓励消费新模式新业态发展。发挥电子商务平台作用,完善“互联网+消费”生态体系,促进线上线下消费融合发展。健全现代流通体系,布局完善城乡商贸流通设施,完善城乡末端物流配送网络,发展乡镇商贸,推动电子商务和快递进农村,降低企业流通成本。积极推进红河片区自由消费区建设,多措并举拉动城市社区消费,挖掘和激活农村消费潜力。因地制宜发展商旅文消费集聚区,打造具有河口特色沿边主题街区。提高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全面提升“区县”各行业的服务形象,改善消费环境,强化消费者权益保护。
第四章坚持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立足河口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特色优势,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着力构建“3+5”现代产业体系,全力打造加工制造、跨境商贸物流、进出口贸易3个百亿级产业以及大健康服务、热区林果、跨境旅游、数字经济、房地产5个十亿级产业。
第一节打造3个百亿级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