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东省第三届“乡村振兴大擂台”争霸赛首场总决赛上,阳西县成功晋级全省六强,“阳西有‘种’”这句响亮的口号也让观众印象十分深刻。
海水种苗被誉为海洋养殖的“芯片”,是发展海洋牧场的战略性、基础性的核心产业。近年来,一尾尾小小的鱼苗在阳西不仅形成了从上到下的完整链条,而且带动了当地养殖、物流、科研等多个产业发展。
近年来,阳西县依托滨海资源优势,全力扶持发展海水种苗产业。阳西拥有全国县级最具规模的海水种苗生产基地,2022年全县海水种苗年生产量超400亿尾,总产值超10亿元,产量占全省的80%。
今年以来,广东加快建设现代化海洋牧场,正在打开“粤海粮仓”的新“蓝海”。为此,阳西相关部门及海水种苗企业充分发挥本地资源优势,全力打好海洋种业翻身仗,为“粤强种芯”工程注入阳西力量。
●南方日报记者赫鹏翀
从靠天吃饭到工厂化生产
海水种苗产业日臻成熟
位于沙扒镇的月亮湾,是人们熟知的滨海旅游景点,但鲜为人知的是,这里还有一个庞大的产业集群——海水种苗繁育。
据了解,阳西海水种苗主要生产品种包括金鲳、黄鳍鲷、黑鲷、平头鲷、珍珠龙趸等20多个。其中,沙扒镇沿海一带发展海水种苗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当地海水的水质非常好,咸度在18度左右,很适合繁育鱼苗。
作为阳西县的海水种苗龙头企业之一,金源海洋生物科研有限公司的海水鱼亲鱼车间就坐落在月亮湾。当前正值鱼苗生产旺季,该公司面积7200平方米的工厂化鱼苗繁育场十分忙碌,这里每年可孵化520亿尾鱼苗。
阳西海水种苗产业起步较早,20世纪90年代之前,主要是靠捕捞野生鱼苗养大后再卖给养殖户,那时候海水种苗产业可以说完全是看天吃饭。金源公司负责人陈朝从事海水种苗行业已近30年,作为阳江市海水种业创新发展协会会长,他不仅积极参与推动阳西海水种苗研发推广,也是阳西海水种业发展壮大的亲历者。
“那时候,阳西不少养殖户都开始发展人工孵化种苗,但生产条件和技术不成熟,鱼苗孵化率、经济效益都不高。”陈朝回忆道。为了改变看天吃饭的传统产业模式,陈朝在沙扒镇建起了鱼苗繁育场,打造从种鱼亲本养殖到鱼苗销售的完整生产链。
有了室内工厂化培育技术,金源公司很快形成了“亲鱼—鱼卵—鱼苗—成品鱼”的循环生产链,从而打破了传统看天气吃饭的发展瓶颈。“我们一定要把生产的每一个环节都控制在自己的手上,这样的效益才能好,养殖户才能赚到钱。”陈朝说道。
坚持产学研相结合
科技赋能破解产业发展瓶颈
虽然阳西海水种苗产业起步较早,但在人工孵化种苗的过程中,也走了不少弯路。由于生产条件和技术不成熟,导致孵化率和经济效益都不高。“我觉得别的地方能做,我们也一定能做好!”陈朝回忆道。他深切地感受到,产业要做大做强就必须向科技要效益。为此,在公司成立之初,他就特意在公司名称里面加上了“科研”的字眼。
利用到福建、海南等地购买鱼苗的机会,陈朝拜访当地业内人士和行业专家,虚心求教鱼苗孵化的知识,再结合实际情况不断摸索鱼苗繁育技术,很快就突破了技术瓶颈。“我们发展海水种苗产业必须依靠科技支撑,所以我们公司积极和高校对接,主动开展产学研合作。”陈朝介绍说。
近年来,金源公司不断加强与中山大学、广东海洋大学、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院等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在公司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基地”“校企合作实验室”“人才培养基地”等,通过联合研发、优良品种推广、健康养殖模式示范、水产技术人才培养等,使海水种苗产业有了长期稳定的技术支撑。
近年来,阳西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海水种苗产业的发展,积极引导鱼苗生产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力度,鼓励加大与高校及科研机构的产学研合作,推动鱼苗生产技术和能力再上新台阶。通过加强与广东海洋大学、南海水产研究所等机构合作,阳西海水种苗产业的产学研相结合道路越走越宽,吸引了大批专家和高职称科研人员来的阳西,借助“外脑”联合开展海水种苗的研发培育和技术攻关,进一步提升阳西海水鱼苗的繁育技术实力,不断繁育出经济效益更好的珍稀海水鱼苗。
构建海水种苗产业带
促进乡村振兴产业兴旺
近年来,阳西县在建设乡村振兴示范带过程中取得了丰硕成果,如今在儒洞、沙扒、上洋、溪头等沿海一带,以海水种苗为主的农业合作社也逐渐形成规模。合作社依托当地海水条件进行规模化养殖,促进鱼苗生产效益提升,吸引和带动越来越多的农村群众参与进来,成为当地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柱。
沙扒镇渡头村是一个以养殖海水鱼苗为主的滨海乡村,也被评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依靠“企业+农户”发展模式,该村鱼苗繁育面积超过2万亩,种类包含斑类、鲷科类、金鲳鱼等,年产值3亿多元,并带动了周边数千人就业。每到鱼苗采购季节,渡头村各苗场客商云集,装载鱼苗的车辆络绎不绝,海水种苗养殖已成为当地农户致富奔康的重要途径。
儒洞镇石楼村的鱼苗养殖场近期也迎来了销售旺季,养殖户忙着捕捞鱼苗卖个好价钱。当地村民廖聪是养殖大户,他从事鱼苗养殖行业已有15年。“我们石楼村繁育的鱼苗活力好,规格整齐、体质健壮,所以不愁销路。”他说道。
据廖聪介绍,他的鱼苗养殖场面积约500亩,养殖品种有金鲳苗、黄鳍鲷、平头鲷、石斑鱼等,其中金鲳鱼苗在4月到8月期间上市,目前是上市旺季。“今年价格还可以,每天最多能卖出100多万尾。”他说道。
石楼村的鱼苗主要销往湛江、广西等地,并且有长期稳定的订单客户。目前,全村金鲳鱼苗订单量已达1500万尾,4月初至今已卖出约700万尾。该村通过应用大棚技术,缩短了鱼苗上市周期,实现了一年四季都有鱼苗上市,年产值达2000万元。
夯实种苗人才基础
优化提升产业营商环境
“要提高鱼苗的成活率,就要根据鱼的种类挑选合适的鱼食饲料,同时要特别重视水质的调控以及鱼苗疾病的预防……”在沙扒镇乡村振兴人才驿站,当地“土专家”林李泉在养殖技术培训讲座上,为60多名养殖大户了自己的鱼苗养殖经验。
林李泉是阳西第二批县管拔尖人才,也是沙扒镇远近闻名的海水鱼苗繁育“土专家”。林李泉创建的阳西县恒生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被评为“国家级健康养殖示范区”“国家级星创天地”,自主培育的轮虫生物饲料能够大幅提高鱼苗成活率。他将鱼苗养殖技术向附近村民倾囊相授,义务为养殖户提供技术指导。
近年来,阳西县紧紧围绕新时代人才强县战略,通过引进一批“返乡创业人才”、培养一批“本土技术专家”、发展一批“新型农技人员”,为海水种苗产业注入了人才“活水”。2021年11月,阳西县乡村振兴人才驿站正式揭牌成立,目前各镇已实现乡村振兴人才驿站全覆盖,并搭建起“县总站+镇分站+服务基地”的特色化服务平台,
在优化提升海水种苗产业营商环境方面,阳西相关部门也积极行动起来。“去年以来,我们企业免征增值税销售额就超过了278万元,大大缓解了资金压力。”陈朝介绍说,公司把节省下来的资金用于扩大生产和产品研发。
除了税收优惠政策,“智慧办税”系统也让金源公司的工作人员感到十分方便。“去年由于我们对新政策不熟悉,导致申报出现错误,税务工作人员第一时间联系我们,并通过V-Tax平台远程辅导我们及时更正报表,让我们及时享受到税收优惠政策。”陈朝介绍说,通过平台让信息“多跑路”,可以让平日工作在滨海渔村的员工们“少跑腿”。
如今,阳西县正在抢抓广东省建设现代化海洋牧场的机遇,实施“陆海接力、岸海联动”,在近岸推进海水种苗,全力打造全国最大的海水种苗生产基地。
延伸
阳西“国产种虾”
实现进口替代
除了海水鱼苗之外,阳西的虾苗产业也同样精彩。南美白对虾是一种有较高经济价值的品种,但种质资源过去主要依赖进口。近年来,阳西培育出来的“国产种虾”质优价廉,各方面都不亚于进口种虾,已成功实现了进口替代。
阳西县康顺虾苗场是一家标准规范的省级水产良种场,主要从事鱼虾种苗选育和繁育,也是全国水产绿色健康养殖技术推广示范基地。该苗场近年来潜心研究“无公害南美白对虾种苗标准化繁育技术”,打破了国内长期依赖进口种虾的瓶颈,大大减少了养殖户的生产成本。
据康顺虾苗场负责人黄畅介绍,苗场通过与高校和科研机构合作,大力推广应用良种虾良法,建立起了南美白对虾育种基因库,并不断完善工艺流程。生态健康养殖和工厂化养殖是未来南美白对虾养殖的发展方向,接下来该苗场将继续提升种业创新能力,破解资源环境因素制约,促进对虾产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
“我们去年养殖了10万对种虾,今年估计达到13万对左右。”他介绍说,“国产种虾”实现进口替代之后,种虾价格也从进口的1000元到1200元一对,降低到国产的300元到400元一对,显著减少了养殖户的生产成本。
下一步,康顺虾苗场将在种业方面加快创新,通过种质资源的保护,强化育种创新攻关,与科研院所研发培育新品种,努力培育出生长速度快、抗病力强的国产虾苗,并建立一套“育繁推一体化”的苗种供应推广体系,继续推广“国产种虾”的优质品种。
文章来源于:http://daxue.ljyz.com.cn 大学网
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其真实性与本站无关,请网友慎重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