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代表!过去五年,我们经历了决战脱贫攻坚、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应对“10·28”地震和“8·17”特大暴洪泥石流等大战大考,破解了许多难题瓶颈,补齐了很多短板弱项,高分完成了脱贫答卷、小康答卷、生态答卷,取得了殊为不易的发展成就。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的结果,是省委、省政府和州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州人大和州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州各族人民和社会各界共同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州人民政府,向奋战在各条战线上的全体劳动者,向投身抗疫一线的“白衣战士”、志愿者和干部职工,向援助支持甘南的中央帮扶单位、天津市和省内“七市九企”,向省属驻州单位、工商联、人民团体和无党派人士、离退休老同志,向驻州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公安民警、应急救援指战员,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各位代表,前进道路上,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全州经济社会发展还面临诸多困难和问题,主要是:市场发育程度不高,社会创新和企业创新能力不强;生态系统脆弱、治理修复周期长,生态保护建设任务仍然艰巨;财政收支矛盾突出,县域经济基础薄弱,农牧村发展内生动力不足,城乡区域发展不够平衡;基础设施比较薄弱,交通运输体系还不完善,公路技术等级偏低、网络化程度不高;特色产业链条短、产品层次低,产业园区的承载力和吸引力不强;就业压力大,专业人才紧缺,教育、医疗、养老、托幼等公共服务与群众期望还有差距;防灾减灾和安全生产基础较为薄弱;政府职能转变还不到位,干部思想观念、精神状态和能力素质还跟不上新时代新要求。对此,我们将秉持认真负责的态度,在今后工作中切实加以解决。
今后五年的指导思想、奋斗目标和主要举措
根据州第十三次党代会的总体部署,新一届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和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全力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工作主线,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为统揽,以满足各族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努力打造全域无垃圾、全域无化肥、全域无塑料、全域无污染、全域无公害的“五无甘南”,着力创建全域有旗帜的时代家园、全域有法治的文明家园、全域有治理的和谐家园、全域有绿色的生态家园、全域有业态的富裕家园、全域有风情的旅游家园、全域有格局的创新家园、全域有文化的精神家园、全域有振兴的幸福家园、全域有使命的梦想家园,为加快建设青藏高原绿色现代化先行示范区而奋斗。
全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奋斗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6%,突破31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8%;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7%和8%,物价水平保持总体平稳,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
打造“五无甘南”,创建“十有家园”,加快建设青藏高原绿色现代化先行示范区,既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性思考,又是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的现实选择;既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重要讲话指示精神的务实之举,又是对甘南未来发展方向的战略谋划;既是深化落实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的坚定行动,又是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创新实践。我们将以此作为政府工作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坚决扛起这一重大政治责任和历史使命,认识上高度统一,项目上高位谋划,资金上高倍聚焦,行动上高效落实,建立健全目标体系、支撑体系、责任体系、保障体系,不断完善推进机制、协调机制、落实机制、考评机制,下足精细功夫,做好统筹文章,团结带领全州各族干部群众,奋力把蓝图变现,让梦想成真。今后五年,重点推进八个方面的工作。
(一)坚持大保护大治理,实施生态环境优化行动,为打造“五无甘南”创建“十有家园”擦亮最美底色。统筹推进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守护好生灵草木、绿水青山。全面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落实生态保护、民生改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生态经济和黄河文化六大任务,持续提升甘南黄河上游生态功能。融入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战略,推进流域综合治理,加快生态修复恢复。协同推进若尔盖——黄河首曲国家公园建设,加快合作美仁、玛曲阿万仓2个国家草原自然公园建设试点,着力打造全球高海拔地带重要的湿地生态系统和生物栖息地。加快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进程,科学界定范围和管控分区,组织勘界立标。严格实行“三线一单”分区管控,落实河湖长、林长、田长等制度,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冰系统治理,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持续做好减畜工作,落实禁牧休牧轮牧措施,实现草畜平衡。全面实施国家节水行动,推动节水型社会建设。大力推进矿山改造升级,建设绿色矿山。顺应国家完善生态保护补偿制度趋势,争取国家更多的纵向补助和跨省跨地市横向补偿。探索建立碳交易机制,争取开展森林碳汇、草原碳汇、湿地碳汇交易试点,创建甘南碳汇交易示范区。纵深推进“绿色出行、低碳生活、健康人生、廉洁社会”主题活动,加快生产生活消费方式向绿色低碳转变。
(二)坚持同建设同提升,实施城乡一体融合行动,为打造“五无甘南”创建“十有家园”拓展容量空间。统筹城乡均衡发展,高标准推进乡村振兴,在缩小区域差距、城乡差距、贫富差距中促进共同富裕。以乡村振兴为统揽,生态文明小康村为基础,文化旅游标杆村为重点,坚持一体布局、多规合一,强化“文旅工农商养”产业深度融合,加快构建“一乡一业”“连乡成片”“集群成链”的产业发展新格局,打造个性化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的美丽乡村,创建全省乡村建设示范州。深化东西协作和对口支援,保持结对帮扶机制总体稳定。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以合作市和县市城区、重点镇为中心,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城镇化率达到45%。继续推进棚户区和老旧小区改造,加快综合管网建设,更新水电路气等配套设施,完善县域交通、垃圾污水处理等公共设施,健全便民市场、商场、停车场等服务设施,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立足资源优势、产业基础、区位条件和支撑要素,加快各县市产业园区建设,完善配套基础设施,实现“一县市一园区”目标,推动要素向园区汇聚、项目向园区集中。
(三)坚持抓质量抓效益,实施特色产业升级行动,为打造“五无甘南”创建“十有家园”打牢坚实根基。加强区域品牌顶层设计和产业底层运营,持续做优做强特色产业,以产业兴带动百业旺,让群众获得更多收益。深入实施现代丝路寒旱农业特色产业三年倍增行动计划,农区在稳定粮食产量10万吨的基础上,发展高原夏菜、中藏药材、经济林果、食用菌等产业,推广良种良技良法,扩大种植规模,标准化种植面积覆盖率达到85%以上,绝大部分农产品实现优质优价。全力推进牦牛产业高质量发展,牧区和半农半牧区继续抓好牦牛藏羊繁育、牛羊育肥和犏雌牛养殖,加大提纯复壮力度,扩建奶源及饲草料基地,优质肉奶产量稳中有升。加快农牧业产业园区建设,以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为主体、以标准化种养为基础,统筹发展农畜产品精深加工、冷链物流,提高附加值。深入实施文化旅游“一十百千万”工程,打造一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乡村旅游示范区。持续打造8条精品旅游线路,加快创建冶力关、拉卜楞、扎尕那、当周等5A级旅游景区,桑科草原、拉尕山2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培育自驾狂欢、冰雪体验、研学教育、网红节庆、特色展会等新业态,推动旅游发展由规模扩大向质效双增转变。壮大旅游市场主体,引进10家以上全国知名品牌旅行社,每县市孵化培育2—3家旅游龙头企业。加快开发“甘南有礼”特色旅游商品和文创产品,打造旅游商品销售街区。丰富夜间旅游产品,打造夜间文化旅游消费聚集区,吸引游客驻足消费。引进全国知名民宿品牌,借力拓展市场、盘活资源。深化与携程、马蜂窝、途牛等知名旅游平台合作,强化线上营销推介。推进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和黄河国家文化公园甘南段建设,扶持一批成长性好、发展潜力大、市场前景好的规上文化企业,开发地域特色产品,文化产业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达到3%。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推动研发设计、物流运输、劳务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中高端延伸,健康养老、家政托幼、餐饮娱乐等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化和高品质升级。
(四)坚持扩投资扩规模,实施基础设施突破行动,为打造“五无甘南”创建“十有家园”提供系统支撑。把项目谋划争取建设作为重中之重,在事关甘南长远发展的基础设施上取得重大突破,让群众信息交流更为通畅、生产生活更为便利。把握政策机遇和投资导向,谋划推进“一纵两横三联”高速公路网、“九纵六横九联”国省干线网、“三纵三横”旅游公路网和合作至哈达铺铁路等重大交通项目,储备大中型调蓄水库、水系连通、集中连片供水保障、农田灌溉、中小流域和山洪沟道综合治理、美丽河湖等重点水利项目。具备条件的项目加快实施,中远期项目积极论证,申报争取建设资金,成熟一个开工一个。兰合、西成铁路工程进度达到80%以上,建成合作高铁综合客运枢纽工程。卓尼至合作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开工建设合作至赛尔龙、赛尔龙至郎木寺及玛曲连接线、郎木寺至迭部、迭部至九寨沟高速公路,加快推进舟曲至迭部、夏河至青海同仁、玛曲至青海久治高速公路建设,实现“县县通高速”。开工建设拉石至大岭山等13条国省道公路、大峪沟至卡坝景区等4条旅游公路,所有国道达到二级标准,70%以上的省道达到三级标准,5A级景区通高速公路,4A级景区通二级公路,3A级景区通三级公路。加快水利项目建设,实施黄河玛曲段、洮河、白龙江、大夏河沿岸等重点防洪治理项目,配合做好白龙江引水工程。实施迭部益哇片区等12个农牧村集中供水工程,全面提高农牧村饮水保障水平。完善城镇供水供气、供热供电、通讯网络、垃圾分类处理等设施,提升公共服务功能。投资7.5亿元,继续推进迭部、舟曲等地质灾害治理和避险搬迁项目。加快发展大数据、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5G应用,推进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政府建设。抢抓“碳达峰碳中和”战略机遇,实施光伏电源、煤改电、煤改气、充电桩等新能源项目,力争光伏装机容量达到300万千瓦。
(五)坚持优机制优平台,实施改革开放赋能行动,为打造“五无甘南”创建“十有家园”增添动力活力。持续深化改革开放,不断优化营商环境,让市场主体多起来、活起来、强起来。压缩精简行政许可审批事项,提升政务服务效能,实现“不见面审批”。深入推进市场准入便利化改革,坚决破除限制壁垒。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加强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加快投融资体制改革,增强政府投资行为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发挥政府投资的导向作用。深化农牧村综合改革,健全土地经营权流转服务体系,探索建立农牧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规范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完善节余指标调剂及收益分配机制。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健全基层经营组织。继续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完善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经济发展,落实支持中小微企业高质量发展“58条”和优化营商环境“20条”措施,加大财税金融、土地保障、人才引进等政策支持力度,吸引更多民间投资。用足用好金融扶持政策,发挥融资担保平台作用,推进企业征信体系建设,鼓励金融机构推出面向中小微企业的信贷产品,有效缓解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支持企业上市融资,实现上市公司零突破。全面深化地企合作,协同落实陇东南区域发展规划,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和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打造综合交通物流城市带,引导产业园区、物流园区向通道沿线聚集,打造更大开放平台。深化与高端品牌策划营销平台的合作,借助外脑,借用外力,打响甘南产城园企品牌。聚焦产业关键环节和优企强企,招大商、引大资,扩大社会投资规模,推动重大项目落地。
(六)坚持重研究重应用,实施科技创新引领行动,为打造“五无甘南”创建“十有家园”汇集潜能势能。以问题和需求为导向,持续增加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