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时间为:2023-11-01
原创凤岗融媒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在我来到蓝田县灞源镇之前,山洪已经席卷了一些地方与河道,村民无法正常出行,我想修一条便民路,力所能及给一些村民提供一些劳动机会和赚钱渠道。”
马崇文,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草药制药工程专业在读博士。
西安市蓝田县灞源镇西河寨村,近期发生严重的洪涝灾害,当地房屋、道路、水电等基础设施遭到严重破坏,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面临极大威胁。
我校学生马崇文带领的西安蓝途文旅有限公司团队积极参与抗洪抢险救灾工作,修好了原有道路。马崇文出资20万为西河寨村捐献了一条生产工作便民路,保障了西河寨村物资运输一切正常。
“马哥似乎从来不说苦和累,坚持为村子做事,村子像他第二个家一样。”村里的年轻人亲切地称马崇文“马哥”。
厚植爱农情怀,练就创新本领
高考毕业后马崇文在考虑去哪读大学,迷茫之际他想起父亲的话:男儿要立志出乡关,为国家建设投入力量!他决定远赴山海,来到西农学习先进农业技术,在将来为国家农业现代化贡献一份力量。
大学期间他发现自己对创业非常感兴趣,先后创立三家公司,多次参与国际及国家级、省部级创业大赛,获得金奖等20余项。企业获评陕西省优秀大学生创业企业,个人获评全国KAb创业英雄百强,陕西省创业明星,西农创业之星和首届十佳毕业生、创业标兵。
创业事迹被收录进团中央、全国学联、中青报、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书籍,公司产品元气杜冲也被作为陕西省优秀大学生创业典型产品,送给国务院前总理李岚清,并得到了总理的回信。
后来,马崇文发现周围大多数人都没有把创业方向指向农村,他立即放下手头事情,在一个月之内,走访学校周围十多个村子了解农民目前所遇到的问题,他发现,周围的村子里的村民在学校的帮助下,种植技术有许多进步,可在偏远地方的村子,仍然技术落后。
那天,马崇文在农田里站了很久,他想把所学的新技术带向更远的村子。
立志乡村振兴,用脚步丈量土地
他说:“我很喜欢李商隐的一句诗,蓝田玉暖日生烟,这是我后来来到蓝田的原因之一。”
灞源镇于位于秦岭以北,距蓝田县22公里处,是比较偏远的小镇,他来到这个地方,与村委会取得联系,向村民了解当地风俗,特产,气候等,然后深入山林,考察地貌。
马崇文了解到当地有优良的豆制品和人文历史及红色记忆积淀深厚,立刻向自己的导师曹琛彧请教商议。导师告诉他:“乡村振兴不仅仅只是经济振兴,还有文化与技术。”这句话仿佛点醒了马崇文。
他那年暑假没有回家,在灞源镇住下,走访每家每户了解情况,下地务农,进深山考察地形,功夫不负有心人,暑假结束他向村委会建议道:“我们要想振兴,可以考虑打造乡村农旅、民宿集群、研学耕读实践教育、红色筑梦之旅、中草药康养、儿童自然教育、蓝田县灞源优秀农产品豆腐博览、研学线路整合产业带动联动的整体模式,引领山区经济可持续发展,助力乡村振兴,马崇文引入资金5000万,一期投入1000万,建设综合性乡村集群文化农旅村庄。”
令人高兴的是,马崇文的建议村委会采纳了,美丽乡村的发展建设要揭开帷幕了。
创新发展模式,用真干建设乡村
“我只是一个普通人,灞源镇却不是个普通的村子,我觉得它需要一些新的血液来让它重生!”马崇文在备忘录里写道。
马崇文在村子的发展史上尽情泼墨与创新,在西河寨村建立豆腐博览馆,研发新型豆制品及衍生品,引入抖音快手头部主播,培训农民主播,与维维豆奶集团合作,把当地农作物做“活”卖活。
同时在村里准备推广种植杜仲,人参,牡丹,芍药,连翘等中草药,聘请种植专家培训村民,使原有土地每亩增收10万元,利用中草药制药工程方面的知识及专利,用杜仲和人参两味药研发出健康产品“元气杜冲”,引入同仁堂、千金药局等品牌,商企联营,带动村民就业,壮大村集体经济。
热心公益修路,用真情心系乡亲
那天是他来到灞源镇的第二年,他焦急地向村子跑去。
西河寨村8月遭受洪灾,他深入抗洪一线,亲历亲为救助灾民,自费20万修建抗洪栈道,筑牢冲不垮的安全“堤坝”,为当地群众的安全和财产保障贡献了巨大的力量。
这条路是横跨高度50余米,长500米的抗洪栈道,村民原本需要绕行三公里耗时半个多小时曲折的土路,现在十分钟就可以到达,也不需要担心路在雨雪天气的泥泞难走。抗洪栈道易修建,防洪能力强,既保障了西河寨村物资运输一切正常,又给未来村民的出行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10月11日上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化学与药学院原院长高锦明,张跃进教授和曹琛彧教授等组成的专家团队来到灞源镇,与当地镇政府镇长与镇书记以及陕西一方平康制药有限公司周总等人见面交流。
马崇文向众人介绍村子地理情况
张跃进教授在了解土壤情况
高锦明和张跃进教授以及陕西一方平康制药公司在镇长镇书记陪同下和马崇文带领下深入山区考察下得知,湘子岔有着天然的地理优势,山林植被保持原始自然风貌,物种丰富多样,境内随处可见山泉、瀑布,属于灞河源头,水资源丰富,气候适宜,阳光充沛,光照充足。在文旅,土壤,水源等基本问题上,老师们提出各自的想法,与分析优劣,在草药种植地和必要水源完成取样。
马崇文向我们展示手中的采样瓶和采样带,脸上洋溢着开心的笑容!
他知道他手中的是灞源镇的土壤,是湘子岔的振兴和村民的希望,那是他这3年的盼望!
高锦明教授和马崇文向我们展示采样袋与采样瓶
图源:万其鑫唐虹雨
文字:徐泉林
相关阅读
原标题:《当“脆皮大学生”不再脆皮~创业之风还是吹到了灞源……》
阅读原文
特别声明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文章来源于:http://daxue.ljyz.com.cn 大学网
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其真实性与本站无关,请网友慎重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