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军宪
子长县地处黄土高原中部,是民族英雄谢子长将军的故乡,也是著名的革命老根据地之一。
1998年,全县上下一心,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大精神,把追求高质量的速度和有效益的发
展作为全县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经济结构日趋合理,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全年共实现国内
生产总值417亿元(现价),增长302%;完成工农业总产值501亿元(现价),增长232
%;粮食产量首次突破10万吨大关,达到1029万吨,创历史最高水平;农村
人均产粮543公斤,农民人均纯收入1060元,实现“双过千”目标;本级财政收入2690万元
,增长31%。
一、依靠科技进步是兴县富民的战略选择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特别是近几年,全县上下认真组织实施了“科技兴县”的
发展战略,围绕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总体目标,依靠科技进步,促进经济发展,着
力建立健全具有本县特点的科技开发、推广、应用和服务体系,推动全民整体素质的提高,
促进县域经济发展。
——千方百计筹措资金,加大科教投入。目前已基本形成包括财政拨款、银行贷款、社会集
资、企业投资等多元化、多层次的科技投入新机制。去年投入教育经费850万元,其中用
于基础设施建设资金580万元,较上年增长16%;投入科技培训、试验和推广经费400万元,
较上年增加了一倍。
——加强科技队伍建设,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去年我们始终把培养专业人才,全面提高劳
动者素质作为实施“科技兴县”战略的关键环节来抓。一是对学有专长而专业不对口的人员
,通
过调整,归口归队,使其有用武之地。并对现有专业人员,通过进修、委培、科技交流、科
技承包等形式,促进专业技术水平的提高,使全县科技人员真正成为各个行业的技术骨干。
二是重视广大劳动者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县上新建了职业技术培训中心。各乡镇成立了农
民技术培训学校。同时,还利用专业学会、科普协会、就业培训学校等阵地,广泛开展技术
培训。今年全县受训人员达到15万人次。目前,全县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3838人,受过各
种专业培训的农民技术人员达1万余名,农村基层干部接受普及性技术培训达到92%以上。
——大力推广实用技术。农业方面,针对我县“十年九旱”的特点,重点是推广旱作农业技
术。一是按照“制、引、推”三步走的办法,积极引进、繁育和推广优良品种。二是全面推
行大垄沟耕作、地膜覆盖、催芽早播、间作套种、叶面喷肥、节水灌溉、配方施肥等技术。
旱作农业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冲破了“广种薄收—薄收广种”的恶性循环,使粮食产量大幅
度提高。在工业方面,加强了新技术的推广。石油钻
采公司从长庆、大港、华北油田和西安等地聘请10余名专家、教授和工程技术人员,指导石
油开发。在钻井、压裂、射孔等环节采用先进技术装备和先进生产技术。由于提高了技术含
量,吨油生产成本降低了42元,产量增长了60%。
二、强化财源建设是经济持续发展的基本条件
财政问题的实质是经济发展问题。面对子长经济发展相对滞后、财政供养人口多(平
均20人供养1个吃财政人员)的实际,我们在积极做好县乡机构改革,通过分流人员减轻财政
压力的同时,始终把财源建设作为经济发展的重点来抓。财源建设的基本思路是:以市
场为导向,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以调整优化产业、产品结构为突破口,突出三个重点(
石油、非公有制经济和农村主导产业),强化骨干财源,发展群体财源,挖掘潜在财源,培
植后续财源。
一是狠抓骨干财源。石油是我县经济的命脉和财政的主要支柱。除了在政策、资金方面给予
倾斜扶持外,去年县上又聘请了高级工程技术人员,对富昌油区进行全面的科学规划,对钻
井、压裂、射孔等关键环节都制定优选方案和严格的管理规程,邀请8名清华大学毕业生对
职工进行培训。石油开发的规模进一步扩大,全年上缴的税利占到全县总财源的25%。
二是发展群体财源。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两个《决定》精神,对国有小企业进行全面改制
,在建好改制班子、搞好宣传教育、吃透企业家底、认真评估资产的基础上,按照“债权转
股活一块,分块搞活救一块,存量盘活增一块,兼并破产活一块”的办法,使企业负债率由
116%下降为86%,部分企业走出困境,重新焕发生机,为财政增收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三是挖掘潜在财源。按照国家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的政策要求,今年我们把房地产业作为
潜在财源的重要项目,全年批建住宅楼11栋。同时认真抓好土地隐形市场税收和房产交易税
收,规范房地产市场管理,既拉动了建筑、建材、运输等产业的发展,又为国家税收奠定了
新的基础。
四是培植后续财源。首先,按照农业产业化和农民增收的目标,在抓好基地、更新品种的同
时,大力发展薯类产品加工业。巩固和扩大淀粉厂、粉皮厂生产规模。其次,在上级有关部
门的大力支持下,目前已经启动了万户畜牧致富工程、生态农业示范工程和煤炭深加工等系
列工程,为后续财源建设创造了条件。
三、加强产业化建设是发展区域特色经济的基础
产业化建设是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我县紧紧依靠矿产资源、土地资源和人力资源,
以产业化建设为目标,按照产加销、农工贸一体化的发展思路,选择了薯类、蚕桑、梨果。
畜牧和石油、煤炭等产业,在各个方面倾斜,实行重点培育。目前,我县的产业化建设初具
规模,在县域经济发展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我县土层深厚,气候凉爽,是薯类生产的最佳区,加之群众有多年种植的习惯,薯类开发具
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我们把薯类列为富民产业,按照打基础、兴龙头、促销售的模式,进行
全面培植。一是建立薯类开发总公司,下设薯类研究所、经销公司等机构,进行全程服务,
从河北、内蒙以及国外引进克新、紫花白、冀张等30多个优良品种,在繁育优选的基础上,
广泛采取大垄沟、水平沟等旱作农业技术,从而使基地建设不断加强,去年全县薯类种植已
发展到30万亩。二是龙头建设初建成效。投资2000多万元,建成了年产1500吨的淀粉厂,在
龙头的带动下,全县已发展3510个加工点,涌现加工产值百万元乡镇10个、10万元村40个。
万元加工户324个,生产的淀粉、粉条(丝)、粉皮远销陕甘宁青等省区,提高了薯类转换升
值。三是抓销售。县上制定一系列的优惠政策,鼓励不同经济成份的企业从事薯类推销。
目前,全县有40多支队伍专门从事薯类推销,在西安设立批发市场,产品远销河南、湖北。
广东等省。去年,向新加坡、马来西亚出口鲜薯105吨,实现了我县薯类的首次出口目标。
全县薯类总产35万吨,实现产值105亿元,已占到农业总产值的30%,农民人均仅靠薯类一
项实现纯收入318元,占总收入30%。
畜牧业是后续产业,也是发展迅猛、广大农民乐意接受的一项主导产业。去年,我们以小
额信贷为模式,投入资金1100万元。新发展养殖户3029户,新增猪2万头、鸡12万只。目
前有5200多户建立了稳定产业。
在工业生产上,我县立足资源,依靠科技,大力开发,建成了石油、煤炭两条龙头。石油工
业:一是找到了寺湾长2油层,制定了油田开发的整体方案;二是加快科技开发,采用胍胶
压裂、注水、斜井等新工艺,提高原油产量;三是加大开发力度,每年打井30口。
去年,全县生产石油11万吨,实现产值2970万元,可为财政提供收入1000万元。
同时,根据我县煤炭属配焦、气化煤炭的特点,从今年开始,我们的重点放在推广洁净煤技
术方面,对煤炭进行改质加工,引进新工艺,开发新产品,以增强市场竞争能力,进一步扩
大销售,使这一“老支柱”产业真正成为带动全县经济发展的龙头。
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
去年以来,我们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关于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决定》精神,
将公有制经济作为全县新的经济增长点,强化组织领导,营造宽松环境,促进了非公有制经
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一是加大宣传力度,强化组织领导。成立了子长县贯彻两个《决定》
推进委员会,并及时召开非公有制经济管理、服务、中介机构负责人和个体私营经济代表4
0多人参加的座谈会,广泛征求意见,共商全县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大计。同时,向各乡镇。
各部门落实了发展项目和建设计划。二是制定配套政策,放手发展非公制经济。在指导思想
上突出一个“放”字。将非公有制经济作为县域经济的“第二战场”,摆在突出位置,放开
手脚,促其发展。在发展路子上突出一个“宽”字。放宽市场准入条件,引导非公有制经济
拓宽领域和范围;在政策措施上突出一个“扶”字,在注册资金、税费交纳等方面放宽政策
、合理让利,区别情况给予减、缓、免等倾斜照顾;在发展环境上,突出一个“优”字,简
化注册手续,实行“一厅式”注册,一条龙服务,并发放《交费明白卡》,积极治理“三乱
”。同时,县政府在财力紧张的状况下,从县财政中拿出10万元,设立了“子长县非公有制
经济发展基金”,用于对农业产业化、科技开发、创名优产品等项目的投资。对于生产型。
科技开发型、示范型项目,政府还从地方税收留县部分中提出一定比例,返还给经营者,鼓
励他们滚动发展。三是培育典型,辐射带动。树立管理先进的企业典型,带动管理上水平;
树立农村发展典型,带动农民治穷致富;树立“上山下乡”典型,带动城镇居民向新的产业
领域进军。由于工作措施得力,全县非公有制经济出现了蓬勃发展的势头。1998年,共新增
个体工商户311户,较上年增长26%,新增私营企业13户,较上年增长72%,全县非公有制经
济注册资本总额达25518万元,净增10378万元,新增从业人员1171人。
五、上下联动是脱贫“越线”的有效方式
为了实现1999年全县脱贫目标,去年,我们充分利用省、市有关单位对口包扶的
有利时机,上下联动,团结拼搏,攻坚克难,大打了一场扶贫攻坚战。据不完全统计,包扶
以来,14个单位直接投入包扶资金1341万元,新修、改造道路95公里,架设农电线路3公
文章来源于:http://daxue.ljyz.com.cn 大学网
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其真实性与本站无关,请网友慎重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