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位置: 大学网 > 北川羌族自治县 > 正文

听羌音、寻羌风、赏羌俗……合肥工业大学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走进绵阳北川

日期:2023/8/4 14:17:14 浏览:

听羌音、寻羌风、赏羌俗……7月8日至12日,合肥工业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学院“智绘北川新蓝图·青年力量正当行”暑期社会实践团走进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探寻其如何在发展乡村振兴和传承非遗文化上携手并进,实现双赢。

北川羌族自治县

实践团走进北川石椅羌寨

传承焕新:聆听云端古乐观今朝诗意乡村

“小小竹片中间空,麻绳扯奏响叮咚,房前屋后碉楼上,花前月夕起春风。”作为羌民族代表性乐器之一,口弦生动反映了羌族人民的生产生活状况、劳动场景、喜气场面及青年男女的爱慕之情。其音清雅袅袅,奏时余音不绝。

北川羌族自治县

羌族妇女为队员讲解口弦

7月9日,该校实践团队见到了羌族特色乐器口弦传承人王静和羌笛传承人邵川。从他们的口中,队员们得知,口弦和羌笛以竹子为主材,尺寸很小便于随身携带。其中口弦多为羌族妇女闲暇时弹奏,有时以歌合之。而羌笛,多用于独奏,主要传达羌族人的思念向往之情,其音婉转悲凉。

“两件乐器所表达的是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羌族人民情思和倾诉,其婉转的曲调中所透露的是羌族悠久历史长河中难以溯源的前尘往事。”两位传承人表示,希望这些传统技艺能够长久地传承下去,未来能在更好的舞台上展现羌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北川羌族自治县

石椅村村主任李代平与队员们交流中

蜿蜒的公路如玉带般环绕山间,漫山遍野的枇杷和李子沉甸甸地挂满枝头,富有羌族文化特色的“小洋楼”遍地可见,走进北川羌族自治县石椅羌寨,山清水秀、一步一景、丰收正旺的诗意画卷展现在队员们眼前。

而在六十年前,这里山脊裸露,交通不便,靠着“人背马驮”的方式采集资源,在喀斯特地貌的山上“石头坑里刨生活”。

转变从何而始?

石椅村村主任李代平介绍,从以前的生活拼搏到现在的全国文明村镇,全村党员和村民们付出了巨大努力,而这样的发展历程也锻炼了当地村民勤劳勇敢、吃苦耐劳的优良品性。

据悉,目前,通过农文旅结合的特色发展模式,该村年均游客接待量已超过20万人次,人均收入超4万元。

指尖技艺:编出“富民路”绣出“幸福花”

“你看,把这里折过来,多余的部分我们把它剪掉……”7月10日,该校实践团队来到北川草编体验馆,在草编传承老师江福荣的指导下,亲身体验羌族草编制作。

据介绍,羌族草编主要是在北川羌族聚居地流传多年的传统技艺,其中以草鞋编织、棕编生肖动物昆虫和草制麦秆画为主。经过发展,演变出多种多样的艺术形式。

北川羌族自治县

队员们体验草编技艺

“草编最初起于羌族人民在日常生活中为提供生活便利而用草和竹子编制出的椅子、草鞋等。”据江福荣介绍,通过漫长的发展,草编物品从实用器物转变成了祭祀时替代牲畜而用的草编羊、牛等,到如今,草编技艺更是专注于艺术品的创作。

据悉,北川草编非遗团队积极创新草编工艺,研发出了常青工艺,能够让草编产品上植物本身的绿色自然地保留下来。并先后在北川各个乡镇开展扶贫培训170多期,培训留守妇女、残疾群众8000多人。通过传统文化赋能乡村振兴,为当地的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同样富有盛名的,还有羌族特有的羌绣文化。

作为羌民族文化的重要瑰宝,羌绣在一针一线间展现了浓郁的羌风羌韵。为了解羌绣文化,7月11日,该校实践团队拜访了省级非遗传承人陈云珍,参观羌绣优秀作品,并亲自上手体验羌绣。

北川羌族自治县

队员们体验羌绣艺术

据陈云珍介绍,羌绣主要用于装饰羌族传统服饰的襟边、袖口、领边等,针法包括架花、织字、纳花等,所绣图案大多有着吉祥的寓意,如羊角花是羌族的族花,寓意幸福、和谐、美满、平安。

而如今,随着国家对非遗文化的重视和开发,羌绣也得到了快速发展。不仅代表国家特色文化参加国际非遗展,更是在与其他刺绣文化,如苏绣的交流中获得了新的灵感。

除宣传非遗文化,陈云珍还通过羌绣这门手艺带动当地经济发展,为当地妇女提供工作岗位,人均增收千余元。“羌绣不仅是用来欣赏的,更要让它产生实用价值,让更多的人通过这门技艺过上幸福的生活。”陈云珍说。(合肥工业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学院供图)

文章来源于:http://daxue.ljyz.com.cn 大学网

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其真实性与本站无关,请网友慎重判断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