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位置: 大学网 > 武夷山市 > 正文

中纪委推荐朱熹家风:晚年安守清贫他人惠赠财物一概谢绝【2】

日期:2023/7/27 19:49:31 浏览:

沿福建的母亲河闽江溯源而上,进入连绵起伏的武夷山脉,在这片青山绿水间,保存着一座独具特色的千年古村——五夫。紫阳楼、朱子巷、兴贤书院、朱子社仓……走进五夫,就走近了理学宗师的传奇人生,诵读《朱子家训》,品味一代大儒的家国情怀。

南宋绍兴十三年(公元1143年)的一天,福建省崇安县五夫村(今福建省武夷山市五夫镇五夫村)鹅卵石铺就的小巷里,一位中年妇女带着一男一女两个孩子正在赶路。男孩名叫朱熹,小名沋郎,这次他是遵照父亲遗命,前来五夫拜师求学。正是这个孩子的到来,为五夫书写了新的传奇。

中华朱子学会常务副会长、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朱杰人:

朱子幼年丧父,他十四岁时父亲就去世了,父亲去世时给他留下了遗嘱,说:“你要到五夫去找我的朋友刘子翚、刘子羽兄弟,你要(像)对父亲一样对待他们,他们就是你的父亲。好好向他们学习,接受他们的教育。”

五夫,原名五夫里,始建于晋代中期,迄今1700多年。这里莲池十里,荷花映日,人称“莲花之乡”;五夫名人辈出,著名婉约派词人柳永在五夫长大,湖湘学派创始人胡安国也出自五夫,五夫也有“邹鲁渊源”的美誉。

紫阳楼,朱子故居,是五夫的刘氏家族为远道而来的朱熹母子专门修建的。朱熹到五夫后的第二年,就住进了这栋楼,一直到晚年迁居建阳,他在这栋楼里生活了近半个世纪。

在紫阳楼正堂,有一块古朴屏风,屏风所刻内容为《朱子家训》。作为古代家族文化教育的典范,《朱子家训》是朱熹晚年对其长孙朱鑑修身进德的深情嘱咐和殷切期望。全文短短300余字,以简朴的言语,勾勒出富含哲学思辨的治家理论。

朱熹一生,命运多舛,幼年失父,中年丧偶,幼女夭折,胞妹早逝,晚年失子。经历无数悲欢离合的他,在家训中,特别看重家庭的亲睦。朱熹在这方面,身体力行,留下了不少佳话。

武夷山市朱子学校校长江锦平:

朱熹送自己的长子朱塾到千里之外的婺州金华(今浙江省金华市),去拜自己的好友吕祖谦为师。临别前,朱熹连夜写下《训子从学帖》,交给朱塾。

中华朱子学会常务副会长、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朱杰人:

在这封长信里朱熹给朱塾规定了很多具体的东西,比如不能喝酒,交朋友一定要谨慎,不能在同学间搬弄是非,尤其是你不能在老师面前去攻击你的同学等等,规定得非常细。

在五夫,有一条鹅卵石铺就的小巷,叫朱子巷,朱子巷弯弯曲曲,凹凸不平,这正如朱熹的人生。纵观朱熹一生,颇多曲折,但朱熹始终以一种积极的态度去面对别人的不解和非议,告诫后世子孙,不可以记仇、不可以以怨还怨,要学会理解和宽容。

朱熹14岁到五夫投奔父亲的好友刘子羽,并从学于五夫的刘子翚、胡宪、刘勉之等先贤名士。从小受先贤教诲,朱熹特别重德修身。他认为读“圣书”可以修德,识礼义可以养气。人因读书而美丽,人因识礼而高雅。对于有德之人,朱熹格外敬重。陆游、辛弃疾等人与朱熹成莫逆之交。甚至朱熹跟一些与自己论点相左的人也成了好友。

中华朱子学会常务副会长、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朱杰人:

比如,他一生中有两个(主要)论敌,一个是陆九渊一个是陈亮,在学术观点上完全不一致的,甚至可以说是尖锐对立的。但朱子和他们两人的私交非常好,他们是非常好的朋友,比如鹅湖之会以后,朱子和陆九渊学术的争论已经到了极点了,但是朱子到了江西,办了白鹿洞书院以后,还是把陆九渊请去讲学,并且把陆九渊讲课的提纲亲自抄写出来,刻成碑立在白鹿洞书院。所以他和陆九渊虽是论敌,却也是很好的朋友。

在五夫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有一次,朱熹到女婿黄干家中,女儿朱兑因家里贫穷,拿不出好东西招待父亲,只能以葱汤麦饭让父亲充饥,心中很是内疚,感觉对不起父亲。但朱熹面对这顿粗茶淡饭却吃得格外香甜。

中华朱子学会常务副会长、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朱杰人:

朱子不但没有怪罪女儿,朱子反而非常高兴,而且写了一首诗,这首诗是这么说的,“葱汤麦饭两相宜,葱补丹田麦疗饥。莫道此中滋味薄,前村还有未炊人。”写了这样一首诗表扬他的女儿,就是说葱汤麦饭是太可口了,只要能够疗饥,能够吃饱,我就很满足了,你要想到还有很多人连饭都吃不饱呢,朱子就是这样一种胸怀,他的勤俭在当时是有名的。

朱熹一生淡泊名利,安守清贫,不取不义之财。他办了很多书院,却没有为自己置办任何产业,也没有为家人谋取任何私利。据史料记载,朱熹晚年,生活比较清贫,“其斋舍无以避风雨”。即使在这样的困境中,朱熹对他人惠赠的财物,只要是于法有碍,一概以礼谢绝,绝不收受。

中华朱子学会顾问、福建炎黄文化研究会副会长马照南:

朱熹他家从江西婺源迁到福建来以后,家庭一直是比较清苦的,相当的清苦,日子过得很艰辛,但他凡是不义之财,一概不取,始终以清廉自守。朱熹的清廉在历史上也是非常有名的,包括在《宋史》里都有记载。

《朱子家训》寥寥数百字,却深刻阐述了朱熹关于做人的准则“仁、义、礼、智、信”,这是朱熹治家、做人思想的浓缩。

八百多年过去了,朱熹后裔繁衍生息,已历经三十多代,子孙遍布各地,达数百万之众。朱子后裔不管是身居官场还是静处乡村,老祖宗亲手写下的《朱子家训》成了他们共同的人生指引。《朱子家训》是治家理论的总纲,后世多有所发挥与阐述。如明末清初朱氏后裔朱柏庐便在《朱子家训》的基础上,写出了《朱柏庐治家格言》。

作为一代大儒,朱熹清正廉洁、嫉恶如仇,而心里又总是装着百姓,亲民爱民。他的这些官德思想得到后世官员的倡导,甚至身体力行。

中华朱子学会顾问、福建炎黄文化研究会副会长马照南:

《朱子家训》是朱子对家庭建设、社会建设的一些体验和感悟,通过这篇《朱子家训》,我们也看到了朱子的人格影响和人格魅力。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时至今天,朱熹的思想仍然有着很大的借鉴意义。而《朱子家训》也为我们修身处世、治家教子提供了重要借鉴。

中华朱子学会常务副会长、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朱杰人:

《朱子家训》让我们知道怎么样才能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文明的人。

回望紫阳楼,朱熹当年亲手种植的樟树,现已郁郁葱葱,绿荫如盖。五夫村外,荷花飘香,“朱子故里荷田田,闽邦渊源水清清”。人心向善,古村不老,紫阳高照,家训流芳!

●一代大儒朱熹如何清廉为官

朱熹(1130—1200),字元晦,号晦翁。宋代著名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世称朱子。19岁中进士,先后任同安县主簿、南康知军、漳州知州、荆湖南路安抚使等,官至焕章阁待制兼侍讲,当过皇帝宋宁宗的老师。

作为一位儒学家、理学家,从政的朱熹清正廉洁、嫉恶如仇。他一生从政时间不过短短九年,但在任期间,廉洁奉公,公正无私,不畏权贵,对贪赃枉法之徒深恶痛绝。

1182年7月,朱熹到台州巡视灾情。接到反映知府唐仲友为官不正的举报后,朱熹决定对唐仲友进行调查,查明了其在台州知府任上存在违法收税、贪污官钱、伪造钱币等多项违法乱纪行为。

中华朱子学会顾问、福建炎黄文化研究会副会长马照南:

朱熹一再上奏折要弹劾唐仲友,即使明明知道唐仲友是当朝宰相的亲戚。朱熹遇到这种违法乱纪的事是毫不手软的,他一连上了七道奏折来弹劾这个唐仲友,这个(案件)在历史上是非常有名的。这说明朱熹的清廉不仅表现在对自己的严格要求,而且表现在他对社会风气的治理,对贪官污吏的(惩处)毫不手软。

朱熹非常亲民爱民,心里总是装着老百姓。朱熹在南康任职时,有一富家子弟跃马于市,踏伤一小孩,小孩生命垂危。朱熹知道此事后,命下属将肇事者送到衙门处罚。这时有熟人前来说情:“此人是富家子弟,何苦要拷打他呢?”

福建省南平市朱子文化保护建设专家组成员祝熹:

朱熹说,如果不处理他,反而对不起百姓。后来朱熹在南康有了一次讲学的机会,就讲解了一篇很著名的文章《西铭》,这里面就提到了老百姓和自己的兄弟是一样的。他通过这种教化的方式来教育当地百姓,同时也展现了他不畏强权,予民公道的一个方面。

朱熹长期生活在农村,深知民众疾苦,从小心中就蕴藏着帮贫救困、忧世恤民的思想。他虽然辗转多处为官,但每到一处,重农桑,兴水利,正经界,轻赋敛,惩贪官,治豪强。

朱子社仓坐落在五夫凤凰巷内,是朱熹为赈济灾民于乾道七年即公元1171年创建的。社仓竣工时,朱熹亲撰《建宁府崇安县五夫里社仓记》,并亲自题了一首警醒诗:“度量无私本是公,寸心贪得意何穷。若教老子庄周见,剖斗除衡付一空”,以劝戒社仓管理人员要遵纪守法,不可有私心贪心。

中华朱子学会常务副会长、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朱杰人:

朱熹建立了义仓制度,义仓制度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在丰年丰收的时候,政府用很低的价格把粮食收购进来,储藏在仓库里面,到了灾荒老百姓没有饭吃的时候,用更低的价格甚至免费把粮食赈济给灾民,让灾民度过饥荒,然后再恢复生产,这个义仓制度、义仓到现在都还保存着,这也是朱子当年为老百姓做的一件善事、一件好事。

八百多年风雨侵蚀,朱子社仓屹立在武夷的青山秀水间,屹立在千千万万勤劳淳朴的百姓心中。圣贤朱熹虽已远去,但其一心为民,清廉为官的品德,正如五夫的莲花,经久不衰,越开越盛!

●朱熹家训摘编

修身

慎勿谈人之短,切勿矜①己之长。仇者以义解之,怨者以直②报之。人有小过,含容而忍之,人有大过,以理而谕③之。

【注释】

①矜:夸耀。

②直:坦诚正直。

③谕:劝导,劝诫。

【译文】

不要随便议论别人的缺点;切莫夸耀自己的长处。对有仇隙的人,用讲事实摆道理的办法来解除仇隙。对埋怨自己的人,用坦诚正直的态度来对待他。别人有小过失,要谅解容忍!别人有大错误,要按道理劝导帮助他。

居处须是居敬,不得倨肆惰慢。言语须要谛当①,不得戏笑喧哗。凡事谦恭,不得尚气凌人,自取耻辱。

【注释】

①谛当:恰当、得当。

【译文】

平日的仪容举止一定要恭敬端庄,不得放肆怠慢。说话一定要得当,不得嬉笑喧哗。凡事要谦恭,不得盛气凌人,自取耻辱。

齐家

父之所贵者,慈也;子之所贵者,孝也;兄之所贵者,友也;弟之所贵者,恭也。

【译文】

当父亲所珍贵的是“慈”,疼爱子女。当儿子所珍贵的是“孝”,孝顺父母。当兄长所珍贵的是“友”,爱护弟弟。当弟弟所珍贵的是“恭”,尊敬兄长。

守正

勿损人而利己,勿妒贤而嫉能。勿称忿而报横逆,勿非礼而害物命。见不义之财勿取,遇合理之事则从。

【译文】

不要做损人利己的事,不要妒忌贤才和嫉妒有能力的人。对待蛮不讲理的人不要声言忿恨,不要违反正当事理而随便伤害人和动物的生命。不要接受不义的财物,遇到合理的事情要拥护。

崇文

诗书不可不读,礼义不可不知。子孙不可不教,斯文不可不敬。

【译文】

不可不勤读诗书,不

[1] [2] 下一页

文章来源于:http://daxue.ljyz.com.cn 大学网

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其真实性与本站无关,请网友慎重判断

最新资讯
  • 青春邂逅邵武市举办首届大学生帐篷节07-27

    来源时间为:2023-07-217月18日,邵武市卫闽镇的铁道兵营农旅园及外石村古树林里人头攒动,邵武市首届大学生帐篷节在此举办,活动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大学生、……

  • 中纪委推荐朱熹家风:晚年安守清贫他人惠赠财物一概07-27

    沿福建的母亲河闽江溯源而上,进入连绵起伏的武夷山脉,在这片青山绿水间,保存着一座独具特色的千年古村——五夫。紫阳楼、朱子巷、兴贤书院、朱子社仓……走进五夫,就走……

  • 福建柘荣:微笑快车进乡村07-27

    来源时间为:2022-08-09原标题:福建柘荣:微笑快车进乡村“牙天使”青年志愿服务队走进福建柘荣。新华网发(福建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供图)福建医科大学口腔医学……

  • 团周宁县委携手福建省电大共建学习型社会新模式团周宁县委携手福建省电大共建学习型社会新模式07-27

    (记者张建伟通讯员卢兴靖)为进一步加快构建福建终身教育体系,全面提高青年劳动者素质,创设广播电视大学系统与地方政府职能部门之间相互协作、优势互补、共创学习型社会……

  • 集美大学教授江兴龙坚持20多年帮扶福建省连城县松洋07-27

    “最近寒潮多,但保温棚还是要每天开门透气,否则棚里废气多,虾也会死掉。”近日,集美大学水产学院教授江兴龙带着两名研究生,驾车来到福建省龙岩市连城县隔川乡松洋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