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时间为:2023-01-03
位于西藏自治区山南市浪卡子县的普玛江塘乡,平均海拔5373米,是我国海拔最高的乡。党的十八大以来,普玛江塘乡大力推进守边固边富边强边工作,团结带领群众争做神圣国土守护者、幸福家园建设者。
有一种担当,叫“守边有我”
“普玛江塘乡只有两个季节,冬季和大约在冬季。”普玛江塘乡党委副书记、人大主席格桑罗布风趣地说。去年换届选举时,在这里工作多年的他主动向组织提出,要继续留在普玛江塘乡,“海拔高,责任大。只要身体允许,我会一直坚守在这里。”
格桑罗布介绍,普玛江塘乡边境小康村建设项目于2017年启动,2019年全面完成,全乡282户1023人全部入住边境小康住房;2020年,在浪卡子县卡热乡章麦村建立了普玛江塘乡农牧民康养中心,全乡60岁以上牧民群众分批完成疗养……讲述着这一项项发展成果,格桑罗布露出了笑容。
普玛江塘乡每周星期一会举行升国旗仪式。回家过寒假的达瓦潘多和边巴普赤是一对姐妹,分别在山南市和浪卡子县上学。假期,每到星期一,她们会准时来参加升国旗仪式。站在高高飘扬的五星红旗下,姐妹俩深情凝望。作为土生土长的普玛江塘人,两姐妹和他们的父辈一样,把忠诚镌刻在心头。(下转第三版)(紧接第一版)达瓦潘多说:“这是我们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我们要好好学习,守护好祖国的每一寸土地。”
有一种幸福,叫“兴边有我”
海拔5010米的普姆雍错湖面湛蓝,就像一匹飘动着的蓝色绸缎。美景相伴中,位于普姆雍错不远处的普玛江塘乡萨藏小康示范村,道路整洁、屋舍俨然,家家户户屋顶迎风飘扬着五星红旗,党和国家的好政策让这里的乡亲们过上了新生活。
面对我们的拜访,65岁的措姆老人显得十分高兴。她热情地拉着我们的手参观自家的厨房、卧室、储藏室……客厅里的桌子上,摆放着各种干果零食。
“自西藏民主改革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普玛江塘乡的人居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掘地而居,仅能容身的‘地窝子’到用草和着泥土建起的‘草坯房’,再到2008年农牧民‘安居工程’,2019年我们住进了宽敞舒适的‘小康房’。住房的变化就是我们村的变化,我们一定会倍加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说起家乡的变化,措姆难掩激动。
浪卡子县委书记布多告诉记者,从“地窝子”的“第一代房”到如今小康村的“第四代房”,这是西藏边境一线巨变的缩影,记录了时代变迁。
如今的普玛江塘乡村村通邮、移动通信网络全覆盖,就近入学、就医等公共服务设施日益完善……截至2021年底,这个高寒边境纯牧业乡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2730.44万元,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9万多元。
有一种责任,叫“强边有我”
“在这里,一个边民就是一个哨兵、一个家庭就是一个哨所、一个村庄就是一个堡垒。守边护边是我们的义务。”普玛江塘乡萨藏小康示范村村民嘎玛赤列说。
普玛江塘乡6个行政村共有35个牧业生产小组、7个党支部、239名党员。其中,萨藏小康示范村有36名党员、6个牧业小组。每年4月到8月期间,这6个牧业小组就要坚守在岗布、门孜、萨格布、贡娜四个放牧点。
“近年来,浪卡子县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各项主题教育活动为抓手,以‘边境党建长廊’建设为载体,在边境一线建立服务型党小组9个,形成了边境放牧点党员服务区,为党建工作持续注入‘红色动能’,不断激发边境党建新动力。”布多说。
和乡里其他党员一样,旦增旺珠把一年中大部分时间都用在了巡边上,家里的事情根本顾及不到,但旦增旺珠的家人却从不抱怨,旦增旺珠的妻子说:“现在我们吃穿不愁,家乡越来越美,我们安心守边强边的信心更足了。”
涓涓细流,汇成江河。爱国守边意识在普玛江塘乡干部群众心中早已深深扎下了根。阿旺平措是普玛江塘边境派出所的一名民警。2019年大学毕业后,他来到普玛江塘乡,一干就是三年。
“不管我在哪里工作,我都将竭尽所能守护好边境的国土和群众。”阿旺平措说。近年来,普玛江塘边境派出所凝聚边管力量,规范边管秩序,创新党政军警民联管联防联控模式,为边境安宁筑起最坚实有力的“天然屏障”。在这里,派出所的民警既是群众的“守护神”,也是他们的“贴心人”:
与驻地党委、政府签订联创联建协议书;
帮助辖区群众再就业18人;
疫情期间,在通往岗布冰川方向的边境卡点,派出所民(辅)警与干部志愿者、护边员、村医组成临时小分队,24小时坚守在卡点上;
……
普玛江塘乡各族干部群众以忠诚和坚守,守护着边境一草一木,用脚步丈量每一寸国土,在祖国边境一线筑起一道坚不可摧的钢铁长城。
文章来源于:http://daxue.ljyz.com.cn 大学网
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其真实性与本站无关,请网友慎重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