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简报〔2021〕第35期
武汉理工大学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入落实教育部关于继续推进高校定点帮扶工作的部署要求,把推动实现巩固拓展教育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作为重要政治任务,加强统筹谋划、发挥学校优势,在智力支持、科技支撑、教育助力、消费帮扶等四个方面蓄力赋能,助力陕西省石泉县乡村全面振兴。
强化智力赋能,注重系统帮扶。成立定点帮扶与对口支援工作领导小组,完善《定点帮扶与对口支援工作方案》,建立校党委统一领导、职能部门协同配合、全校师生共同参与的定点帮扶工作机制。与石泉县建立定期互访交流机制,党委书记等校领导多次带队实地考察帮扶项目,召开校地结对帮扶座谈会,加强需求调研、项目对接和沟通协商。选优派强挂职干部和驻村第一书记扎根石泉县,深入村镇、企业等调研,聚焦难点痛点谋实策,持续在精准帮扶上下功夫。组织有关专家协助石泉县编制《“十四五”工业经济发展规划》《“十四五”富硒产业发展规划》等;协助完善“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方案,优选党建、经济、法律等领域专家教授担任石泉县经济社会发展顾问,为推动石泉“十四五”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组织有关学院围绕生态文明乡村建设、基层治理工作创新等开展课题立项和跟踪调研,凝练可借鉴、可推广的研究成果,为石泉县提升基层治理水平、建设宜居乡村提供智力支持。调动和发挥校友力量帮扶石泉发展,邀请在工业园区建设方面具有丰富经验的校友,与石泉经济技术开发区负责同志进行座谈,就项目建设、招商引资、园区提升和产业链培育等交流,并从运营模式、人事管理、绩效考核、产业布局等方面出谋划策,助力石泉打造良好营商环境。
强化科技赋能,助推产业升级。搭建校地科技交流平台,与石泉县人民政府、安康市科技局共建“武汉理工大学石泉科技成果交流中心”,加大科技成果转化力度,推动“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推动石泉产业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加强与当地重点民营企业合作交流,建立校企科技合作纽带,组织学校相关单位与石泉县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新兴领域的8家企业达成科技帮扶合作意向,帮助企业以新材料应用和智能制造为抓手提升核心竞争力,有效提升企业产能、科技含量和运营效率。如,依托学校自动化与人工智能专业力量,帮助当地传统毛绒玩具产业向现代文创产业转型,支持相关企业利用自动化、智能化设备打造智慧工厂。联合有关高校和单位组建“石泉县定点帮扶联盟”,建立“政、产、学、研”联合帮扶机制,开展文化旅游、教育医疗、农业产业、人才培训、劳务协作等多领域交流合作,为石泉发展提供组团式科技支持。
强化教育赋能,增强内生动力。加强基层干部能力培训,开设《政务信息化及应用》《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的路径选择》等课程,帮助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人代表、乡镇领导、县农经站干部等提升信息化思维和应用水平,拓展乡村振兴发展视野,已累计培训1600余人。加强专业技术人员指导,已累计培训400余人。组织“能人兴村”社会实践队,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为当地农旅融合项目推广和农副产品营销等提供专业建议。关爱中小学生健康成长,依托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帮助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为1.1万余名高考学生和家长开展心理辅导直播课;组织“启智铸材——STEAM科普教育”公益夏令营活动,面向中池镇堰坪村留守儿童进行科普教育,努力为农村孩子插上放飞梦想的翅膀。
强化消费赋能,促进兴农富民。建立“石泉印象”名优农产品直营店,设置乡村振兴帮扶专柜,在校内实体超市以及线上购物平台设立石泉县特色农副产品展销专区,加大学校食堂采购石泉县农副产品力度。引导广大师生员工树立“人人皆愿为、人人皆可为、人人皆能为”的帮扶理念,动员党员干部带头、校属单位和广大教职工积极参与,支持消费帮扶活动。积极打造文化旅游消费品牌,组织相关专业力量深入挖掘石泉县历史遗址的文化价值和旅游价值,编制形成集生产、观光、体验于一体的《堰坪村文化旅游项目规划》;帮助建成500亩车厘子观光果园、80亩特种设施果蔬大棚以及现代化果蔬冷藏与加工设施,着力打造设施农业发展亮丽名片。设立石泉县招商服务中心驻武汉理工大学分中心,累计组织30余家校友企业到石泉县考察,深度开展项目接洽工作,积极帮助石泉招商引资。筹资捐建中池镇堰坪大桥,着力打通农业和旅游业发展以及现代新型集镇建设的重要交通节点,以交通基础设施的“换挡提速”推动乡村振兴。
文章来源于:http://daxue.ljyz.com.cn 大学网
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其真实性与本站无关,请网友慎重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