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位置: 大学网 > 叙永县 > 正文

西南大学美术学院师生重访四川省叙永县石厢子

日期:2023/6/25 16:01:54 浏览:

来源时间为:2021-02-07

86年前的2月3日至5日,中央红军一渡赤水后到达四川省叙永县石厢子彝族乡,度过了长征途中的春节。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在这里召开了石厢子会议(也称“鸡鸣三省”会议),围绕中央红军的行动方针、中央苏区的问题以及中央政治局常委分工三个议题展开了讨论。这次会议是遵义会议与扎西会议之间承前启后的一次重要会议,并进一步确定了毛泽东在党和中央红军中的领导地位。长征路上的春节

——西南大学美术学院师生重访四川省叙永县石厢子来源:华龙网-重庆日报2021-02-07

西南大学美术学院师生在石厢子写生。记者李星婷摄视觉重庆

核心提示

86年前的2月3日至5日,中央红军一渡赤水后到达四川省叙永县石厢子彝族乡,度过了长征途中的春节。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在这里召开了石厢子会议(也称“鸡鸣三省”会议),围绕中央红军的行动方针、中央苏区的问题以及中央政治局常委分工三个议题展开了讨论。这次会议是遵义会议与扎西会议之间承前启后的一次重要会议,并进一步确定了毛泽东在党和中央红军中的领导地位。

日前,西南大学美术学院师生,来到石厢子,用重走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四史”(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如今,石厢子充分挖掘红色资源,发展旅游业,近年来,每年前往石厢子参观、学习的达5万余人次。

86年前的2月3日至5日(1935年农历腊月三十至大年初二),中央红军一渡赤水后到达四川省叙永县石厢子彝族乡,度过了长征途中的春节。

86年后,西南大学美术学院师生,来到石厢子,用重走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四史”(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并现场作画。

2月3日至5日,重庆日报记者与西南大学美术学院师生同行,前往石厢子进行了采访。

3枚铜板的故事

石厢子,因村头一块形似大箱子的巨石而得名。

这个距离四川叙永县城约80公里的乡村,南邻贵州毕节,西接云南威信,是汉族、彝族、苗族等多民族聚居之地。

山路蜿蜒。2月3日,重庆日报记者与西南大学美术学院师生一行,来到海拔1200米的石厢子。

乡场不大,长约2公里,沿街的每家每户,都插着鲜艳的红旗。长征饭店、工农兵招待所……街上的商铺,也都有着浓厚的“红色元素”。

乡政府周围,则密集地分布着电台、中华苏维埃银行、造币厂、苏维埃纸币兑换处、没收委员会、石厢子会议旧址等6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86年前的石厢子,只有几十户人家,400余人。如今的石厢子街326号,是毛泽东曾居住过的肖有恩家的老屋。

“同学们,1935年2月3日,从赤水出发的红军,于晚上抵达石厢子,在这里度过了长征途中的春节。”西南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刘增宪告诉随行的同学,当年毛泽东就住在肖有恩家,临走时他留给老乡3枚铜板。如今,这3枚铜板仍然在这房子里,“大家找找看,在哪里?”

小方桌、木床、灶台……最终,同学们在灶屋的房柱上找到了这3枚铜板。

木头做的房柱上,3枚嵌入缝隙的铜板只露出一点光滑的外圈。一旁,肖有恩62岁的侄子肖为勤谈起往事,依然激动不已。他告诉大家,86年前,3位红军领导人住进这里,临走时,一位身材高大的领导留下3枚铜板。叔叔怕土匪抢走,就藏了起来。可他年事渐高,慢慢地就记不清放在哪里了。

直到2014年,肖为勤仔细打扫房屋时,才发现叔叔将铜板插进了梁柱的缝隙里。

用重走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四史”教育

屋外,细雨纷飞。屋内,叙永县革命老区建设促进会副秘书长陈俊作,动情地叙说起86年前的历史:大年三十晚,石厢子每家每户都住满了红军。

第二天,红军召开群众大会,将没收的地主恶霸的粮食、衣服,分发给当地的各族群众;还宰杀了一头肥猪,军民一起过了欢喜年。

同学们一边听,一边拿起速写本作画。

距肖有恩家老屋约100米,就到了万寿宫,那是石厢子会议旧址。

从2月3日晚至2月5日凌晨,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在万寿宫召开了石厢子会议(也称“鸡鸣三省”会议),围绕中央红军的行动方针、中央苏区的问题以及中央政治局常委分工三个议题展开了讨论。陈俊作介绍,这次会议是遵义会议与扎西会议之间承前启后的一次重要会议,并进一步确定了毛泽东在党和中央红军中的领导地位。

石厢子会议旧址不大,沿着一条狭小通道入内,墙壁上,挂着毛泽东、周恩来等人的画像,中间是几条长方形条桌,四周几个小房间,分别是周恩来、朱德等人的卧室。

面对如此沧桑、富有历史感的场所,师生们纷纷拿起画笔开始创作。陈航是西大美术学院国画教授,他用水墨画的形式还原会议旧址;国画专业本科一年级学生熊文勇,选取朱德的房间做小场景创作,突出马灯、蓑衣等元素;国画专业研一学生何毅,选取建筑的外围做素描创作……

“用极有力度的焦墨与留白做对比,可达到黑白照片的效果”“使用线条和参差笔法,可使画面富有苍茫的历史感”“用红色将五角星等标志性元素提亮,更醒目”……一边创作,师生们一边探讨。

“西南大学用重走长征路等方式,对学生进行‘四史’教育,讲好党的故事。”刘增宪告诉记者,一路上,自己也会拍摄一些短视频,让更多的同学在线接受革命教育。

石厢子着力打造红色资源

如今的石厢子,又有怎样的变化?

4日,师生们赶往石厢子红军广场。广场位于乡场最高处,四周用宣传板展示着《军民共度开心年》《为红军带路》等故事。红军广场旁边,便是长征纪念馆。雕塑还原当年的历史场景,棉衣、扁担等物品无声地讲述那段动人故事……陈俊作告诉大家,近年来,每年前往石厢子参观、学习的达5万余人次。

“老百姓的觉悟都很高。”石厢子乡党委书记陈文刚感慨,去年修建红军广场时,需要占用一些土地,乡亲们二话不说,就免费让出了土地。

如今,在石厢子,“四川长征干部学院泸州四渡赤水分院叙永校区”已挂牌成立,每年有数百人前往叙永接受红色教育;红军酒、“鸡鸣三省”(菜名)等特色农产品已开发出来;在红军离开叙永的出口处,正在打造旅游线路——红军路。

值得一提的是,位于乡场山脚的彝寨,有数十户易地扶贫搬迁的彝族村民。政府在这里统一修建了14栋两楼一底的民宿,每家只需出资不到1万元,便可拥有一栋这样的住房,其底楼自住、楼上接待客人。“夏天来的客人多,每间房100元。”一户彝族村民告诉记者,夏季里一个月可收入几千元。

巧的是,陈文刚是西南大学1992级蚕桑专业学生。“母校今后会带来历史旅游学院等多方面的资源,帮助打造石厢子的红色资源。”陈文刚感慨,如今石厢子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0674元,比去年增长10.3%。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大背景下,自己和母校的联系将会更加紧密。

“这次红色寻访的收获很大。”参与此次活动的研一学生徐小清表示,这样的重走实践教育丰富了大家的革命历史知识,让大家的创作找到了方向。

重庆日报首席记者李星婷

512443652021-02-0706:46:26:0长征路上的春节

——西南大学美术学院师生重访四川省叙永县石厢子8214011今日重庆今日重庆

http://i3.cqnews.net/cqtoday/2021-02/07/t2_(0X10X300X205)5d49cbd4-9c22-4a27-a499-361f5b6b53e9.jpg

http://i4.cqnews.net/cqtoday/2021-02/07/t2_(0X10X300X205)5d49cbd4-9c22-4a27-a499-361f5b6b53e9.jpg

http://cq.cqnews.net/html/2021-02/07/content_51244365.htmlnull华龙网-重庆日报86年前的2月3日至5日,中央红军一渡赤水后到达四川省叙永县石厢子彝族乡,度过了长征途中的春节。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在这里召开了石厢子会议(也称“鸡鸣三省”会议),围绕中央红军的行动方针、中央苏区的问题以及中央政治局常委分工三个议题展开了讨论。这次会议是遵义会议与扎西会议之间承前启后的一次重要会议,并进一步确定了毛泽东在党和中央红军中的领导地位。

文章来源于:http://daxue.ljyz.com.cn 大学网

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其真实性与本站无关,请网友慎重判断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