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大学网 > 城区 > 正文

幼儿托育和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校内校外体育设施双向开放产教融合和科教融汇大学校区融入城区街区……你关心的教育问题在这里!

2023/7/8 13:12:00 点击:
千条的课程节目,日收视用户达到100万人,成为上海老年教育的一块“金字招牌”。

再比如,这两年,从扫码乘公交、购物在线支付、生活缴费网上支付,到医院看病、缴费全智能管理等,可以说,智能技术全面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但是,带来生活便利的同时,客观上,这也给老年人挖了一道“数字鸿沟”。对此,市教委会同市民政局、市老龄办等部门,开展老年数字教育进社区行动,着力送教上门,服务每一位有需求的老人,让老年人享受城市智能化、数字化带来的红利和便利。

城区

推出多项重点举措,

“家门口的好学校”越来越多

主持人:每年义务教育招生,是去上公办学校还是去报民办学校,都是家长关心的问题,而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就是要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想请周主任介绍一下,上海在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办好家门口的好学校上有什么新进展,还有什么新举措?

周亚明:在家门口就能就读好学校,这既是广大市民的期盼,也是我们一直努力的方向。经过努力,从国际和国内比较来看,上海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取得积极的进展,总体处于较高水平。进入“十四五”,结合上海城市实际,我们在促进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上进一步提档加速:

比如,我们推出新一轮义务教育校舍建设、设备配置、信息化建设、教师配置与收入标准、生均经费等“五项标准”,着力优化学生学习空间和资源环境配置,打造温馨校园。

又比如,实施第二轮城乡学校携手共进计划,通过优质品牌学校和机构的牵引,使66所郊区学校办学质量得到了显著抬升。

再比如,推进紧密型学区和集团办学,学区和集团已覆盖约80%义务教育学校,约20%的学区、集团已经成为了紧密型的办学联合体。

还比如,完成第一轮公办初中强校工程,128所公办初中“强校工程”实验校普遍取得了积极进步,其中,超过80%的学校进步特别明显,学生、教师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教学质量明显提高,对口生源逐步回流,家长和学生对“强校工程”实验校的平均满意度超过90%。这里我举几个例子:

一个例子是上海市第五中学,这个学校历史上经历过3次搬迁,一度陷入低谷,通过实施一系列举措,近年来,市、区两级优质科创活动资源不断向市五中学辐射,学校科技特色凸显,2022年被评为“十四五”首批上海市科技教育示范校,如今,生源增长超过60%,周边学生纷纷回流。

城区

另一个例子是嘉定区戬浜学校,坚持为学生“鼓劲”,让他们看到“更好的自己”,学校干部组成“学科服务导师团”,下沉至教学一线,坚持精准到人、对症辅导,打造了过硬的教育质量。

我所点到的这两所学校,是“强校工程”中128所初中的一个缩影。这些学校坚持有教无类、回归本原,把精力用在促进每一名学生的健康成长上,它们就是我们身边成长起来的“家门口的好学校”。

下一步,我们将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优化优质教育资源布局,聚焦落实三项举措,推进“家门口的好学校”建设:一是启动示范性学区和集团建设,核心是将师资流动作为重点指标,促进优质师资相对均衡,带动面上学区、集团实现高质量发展。二是启动新一轮公办初中强校工程,聚焦校长和师资队伍提升、教学质量提高,重点推动70余所公办初中学校走向高质量办学。三是实施新优质学校高质量发展引领计划,树立起新时代家门口好学校的价值标杆,创新学校发展方式,形成普通学校走向优质办学之路,扩大新优质学校的“朋友圈”。

我们相信,通过义务教育提质扩容,市民家门口的学校会越来越多、越来越好,家长也会更愿意选择家门口的学校。

义务教育招生季,

重点关注五个操作细节

听众盛女士:周主任好,我孩子今年幼升小。马上幼升小、小升初报名就要开始了,您有哪些需要提醒我们家长特别注意的?

周亚明:3月底,我们公布了今年的义务教育招生政策。4月初,各区按照全市统一政策,结合实际公布了本区域的招生方案和实施细则。总的看,今年政策与往年保持了总体一致,没有大的政策变化,同时更加注重促进学校优质均衡,确保义务教育学校招生不挑生源,促使招生操作更加便民。截至目前,幼升小信息登记和小升初信息核对均已平稳完成,马上就要陆续开始网上报名。家长们在进行幼升小、小升初报名时,可以重点关注五个操作细节:

一是把握报名时间。公办小学网上报名时间为5月6日至5月10日,民办小学网上报名时间为5月6日至5月8日。民办初中网上报名时间为5月11日至5月13日,选择公办初中不需要进行网上报名,根据各区相应的对口方式安排入学,不安排全市统一的网上报名。

二是掌握报名规则。公办民办小学只能二选一,完成了“公办小学报名”就不能再报名民办小学,反过来也是一样。一旦完成报名信息的网上提交,就不能再作更改,因此,家长们在提交报名信息之前,一定要认真核对,确保准确。

三是熟悉报名程序。报名时,家长要使用本人的“一网通办”或“随申办”实名账号,登录“入学报名系统”进行报名,按照网上操作步骤完成报名。

四是了解报名志愿。家长可通过学校网站、微信公众号等途径,查看学校的招生信息,了解学校的办学特色、民办收费情况等信息,确保做到心中有数。

五是保持平和心态。在当前义务教育学校优质均衡发展水平大幅提升、优质高中名额分配政策有力推进的背景下,无论报名、录取了哪一所学校,孩子们的成长发展,都能得到有力支持。因此,家长们不用焦虑,积极保持家庭关系宽松和谐,实现家庭和学校、社区有效互动,形成共同促进孩子们健康成长的合力,这才是最重要的。

教育数字化转型,

带来新教研、新课堂、新作业转态

主持人:上海正在深入推进数字化转型。教育也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上海在教育数字化应用场景建设方面,有哪些新突破?面对ChatGpT等人工智能带来的变化和挑战,上海教育如何积极应对?

周亚明:教育数字化转型是城市数字化转型的重要领域,教育数字化转型具有突破时空限制、快速复制传播、呈现方式丰富、智能个性突出等优势,是促进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质量的重要依托。党的二十大提出的“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也离不开数字化的赋能与重塑。

2021年,上海发布教育数字化转型三年行动方案和全国首个教育数字化转型五年规划,大力推进教育数字化场景建设:

比如,建设中小学数字教学系统,也就是“三个助手”(备课助手、教学助手以及作业辅导助手),这是基础教育阶段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场景,其应用试验已于今年在全市5个试验区的300多所学校整体铺开,共有10万学生、5000名教师参与其中,覆盖从小学到高中的24个学科。从常态化应用和展示研讨环节来看,确实有明显转型实效,呈现新教研、新课堂、新作业转态,我们将持续优化改进并在全市范围落地生根,推动教育教学提质增效。

城区

又比如,建设支撑高校教学科研实践的应用场景。支持职业教育建设虚拟仿真教学实训场景,支持高校发展跨校选课、成绩互认、智能泛在的网络教学联盟,建设跨校协同创新和集成攻关网络科研平台,利用智能技术实现科研成果和社会需求的精准匹配,推动高校资源开放共享、服务社会。

再比如,建设老年教育智慧学习场景。发布首批18个上海老年教育智慧学习场景名单,为老年人提供沉浸式体验式学习场景,助力跨越数字鸿沟。

今年以来,ChatGpT持续成为热议话题。有人把ChatGpT对教育的影响比喻为“冷兵器时代突然出现了核弹武器”,对于ChatGpT等人工智能技术的挑战和冲击,回避、排斥等“鸵鸟心态”不可行,人工智能时代来了,它不仅不会离开,还会更加智能,我认为,我们需要牢牢把握学校教育的“不变”与“变”:所谓的“不变”,即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永恒主题,无论技术如何迭代,“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等教育根本问题,依然需要依靠学校教育和广大教师来解答。所谓的“变”,即学校教育要主动促进人工智能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提升优质教育资源辐射服务范围,提高教育教学效率,从容淡定而又自信主动地推进教育教学、学校管理和评价改革的自我迭代和革命性重塑。

“校内课后服务”持续升级,

多措并举缓解教师工作压力

主持人:今年春季开学,市教委宣布:今年起将民心工程“小学生校内课后服务”进行升级,请问具体会有哪些新的举措?

周亚明:2021年春季学期起,我市把“全面开展公办小学学生课后服务”列入上海市为民办实事项目,小学生校内课后服务工作也被列入市委“民心工程”,小学生下午3:30后,只要“愿意留校”,都可以参加校内课后服务。

2021年下半年以来,我市校内课后服务从小学向整个义务教育阶段延伸,开展义务教育“5+2”(每周5个工作日、每天至少2小时)、“作业辅导+素质活动”相结合的课后服务,基本实现了小学初中全覆盖、公办民办全覆盖、学生愿留尽留全覆盖、工作日全覆盖,约96%的学生参加课后服务,94.8%的教师投入课后服务。第三方机构对上海学生家长的调查显示:超过九成家长对学校提供的课后服务感到满意。

接下来,针对义务教育课后服务,我们考虑作两个方面的优化:

一是服务内容更丰富。充分挖掘校内外、线上线下的教育资源,结合学生实际需求,在原有工作基础上,进一步开拓德育、科技、体育、艺术、劳动等活动,提升课后服务的育人价值。

二是校外资源更给力。加大校外优质教育资源的引入力度,除了引入退休教师、青少年活动中心等力量外,重点推动优秀的文化、体育、科普工作者等,进校提供课后服务,提高课后服务的实施质量。除了在校内开展课后服务,我们也将进一步推动校外优质教育场馆在课后服务时段向学生开放,丰富学生的社会实践体验,形成校内外育人整体合力。

城区

主持人:课后服务从“有”到“优”,对师资来说,也提出更高要求。市教委有什么措施来缓解教师的压力?

周亚明:自从2021年全面实施义务教育“5+2”校内课后服务以来,全市义务教育教师特别是11.3万名专任教师“舍小家为大家”,基本上都投入到课后服务之中,其中不少教师也是家长,但他们都克服困难,让我们非常感动。在此,借今天的机会,我代表市教委,向奋斗在教学和学校工作第一线的老师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和由衷的感谢。

下一步,我们考虑从五个方面采取措施,减轻老师们工作负担:

一是推广教师弹性工作制度。通过“学术假”“调休单”等方式,给予教师弹性休息时间,并关注教师身心健康,开展形式多样的关心关爱活动。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猜你喜欢
推荐图文
南华县“筑梦彩云”暑期社会实践开班仪式举行
【一线抗疫群英谱】迁安返乡大学生战“疫”中绽放青春力量
黑龙江依安县:助推大学生到村任职驶入成长“快车道”
最新图文
幼儿托育和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校内校外体育设施双向开放产教融合和科教融汇大学校区融入城区街区……你关心的教育问题在这里!
中国教育新闻网
川渝民办高校图书馆馆长论坛在绵阳城市学院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