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时间为:2024-10-07
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保定学院且末支教服务队:“在这里,我们与各族群众心连心”
2024年10月07日
【字体:大
中
小
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保定学院且末支教服务队:
“在这里,我们与各族群众心连心”
9月8日,保定学院首批西部支教毕业生辛忠起(右二)带领学弟们来到且末县河东治沙基地参观学习。河北日报记者张昊摄
“今天我们讲议论文的写作,主题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9月27日上午,新疆且末一中高三1班,语文教师井慧芳正在给学生们上课。
头戴式麦克风让她不用特别大声,后排同学也能听得清清楚楚。打开电子教学屏,课件便清晰展示在同学们面前,写板书也可以用电子笔。
“跟我们刚来的时候比,条件好了不是一点儿半点儿。”井慧芳说,来且末这些年,她见证了这里翻天覆地的变化。
至今井慧芳还记得刚到学校时的景象:教室是土坯房,围墙是土墙,土操场上只有一个破旧的篮球架。如今,宽敞的塑胶跑道、崭新的计算机房和体育馆等教学设施一应俱全。
24年前,保定学院15名毕业生的到来,给且末的教育注入了新鲜血液,帮助一批又一批各族学生成长成才。在保定学院且末支教服务队的培养下,且末县7700余名学生考入大学,其中3300余名学生毕业后返回家乡,在各行各业发挥着重要作用。
“我初中的班主任李桂枝老师,就像沙漠中的红柳,默默扎根在荒漠上播撒希望,而我正是她呵护长大的‘小红柳’。”在2019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的主持人大赛中,来自且末县的选手依利米努尔·艾麦尔江讲述了保定学院西部支教老师的故事,感动了无数人。
李桂枝是且末一中语文教师。她潜心教学研究,认真负责的态度、优异的教学成绩,再加上一口流利的维吾尔语,使她赢得了维吾尔族学生家长的高度信赖。
李桂枝带过的班里有两名家庭困难的学生,努尔曼和艾尼江。古尔邦节快到时,她跑到商店,为学生买来新衣服、袜子和手套。
后来,艾尼江以优异成绩考上了内地高中班,但因为舍不得离开李桂枝想留在且末上高中。看着比自己高出一头的学生,李桂枝说:“你是男子汉了,应该去更广阔的天地,是雄鹰就要飞翔。”艾尼江在内地上高中的三年,每学期李桂枝都寄去生活费。
“到基层和人民中去建功立业,让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这是保定学院且末支教服务队的青春誓言。
在新疆,47岁的杨广兴,依然是维吾尔族老乡阿希木老人口中的“小杨”。2010年,杨广兴被调到且末县委党校当老师后,有5年驻村帮扶工作经历。驻村期间,他努力学习当地语言和民俗,下地摘棉花、收大枣,与巴格艾日克乡、且末镇各族群众结下深厚友谊。
在且末镇科台曼社区驻村时,杨广兴与阿希木结对成为亲戚,到现在还会时不时带着家人、拎着礼物去看望老人。
“一辈子留在沙漠,是为了让更多孩子茁壮成长。”这是许多留疆教师扎根在这里的原因,也是他们的人生理想。
更让支教老师们感到欣慰的是,过去的许多学生成了今天的同行。
周文绯兄妹俩都是且末一中历史教师侯朝茹的学生。高三那年,两人视力下降,学习成绩跟着往下掉。侯朝茹发现后,带着他们到眼镜店说:“给我的孩子配最好的。”
“我记得两副眼镜花了1300多元,我当时就哭了。”周文绯感动不已。2013年,她从新疆师范大学毕业后,回到且末当了一名教师。
时光流转,青春一脉相承。2000年之后,保定学院陆续又有不少学生来到且末,加上今年刚刚入职的11个人,保定学院毕业生在且末执教过的已有36人。
9月27日,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保定学院且末支教服务队被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称号,受到表彰。
“在这里,我们与各族群众心连心。”侯朝茹说,他们愿意像红柳那样扎根大漠,服务人民、奉献祖国,让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河北日报记者刘冰洋)
文章来源于:http://daxue.ljyz.com.cn 大学网
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其真实性与本站无关,请网友慎重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