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位置: 大学网 > 大化瑶族自治县 > 正文

“求是”种子,在河池长成参天大树

日期:2024/8/6 9:42:15 浏览:

来源时间为:2024-07-30

浙大宜州情_“求是”种子,在河池长成参天大树

2024年07月30日12:44

来源:广西云-广西日报作者:记者蓝锋

编辑:卿要林

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

河池市宜州区是浙江大学的“第二故乡”,更是这所我国著名大学的精神家园。

千里西迁,教育救国。回望86年前那段硝烟岁月,浙江大学西迁宜州办学,“求是”校训和《大不自多》校歌于此确立,可歌可泣的“文军长征”和艰苦卓绝的“求是”精神,永远地镌刻在宜州大地上,也镌刻在浙大人心坎里。

86年来,“求是”精神闪耀河池大地,将浙江大学与河池市牢不可破地联系在一起。

穿越硝烟西迁宜州

7月20日,仲夏,阳光灿烂。位于宜州区的浙大西迁广场,竺可桢铜像矗立于广场中央,身姿挺拔、昂扬向前,展现着浙大师生在战火中的坚韧不拔和对教育事业的执着。

在河池,人们常常津津乐道浙江大学。因为,宜州不仅是浙大的“第二故乡”,更是浙大的精神家园。校地故事,始于抗日战争时期的那场“文军长征”。

浙大西迁宜州途中。(历史照片)

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者悍然发动卢沟桥事变,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国难当头、民族危亡时刻,为保存国之文化火种,11月11日,国立浙江大学校长竺可桢毅然率领浙大师生举校西迁。

次年9月,历经浙江西天目、建德,江西吉安、泰和后,浙大不远千里、历尽艰辛,经水陆两路,辗转40多天,来到西迁第三站宜山县,即现在的河池市宜州区。这段难忘的办学之旅,历时一年四个月。

“宜山东门内的文庙、湖广会馆和东门外的标营等,都划拨给了浙大作为校舍。”宜州区政协文史研究员李会华说,当时的宜州百姓生活困难,但他们热情豁达,积极为浙大师生腾出房屋和土地,搭建茅屋校舍,全力支持浙大在宜州办学。

浙江大学西迁宜州时的标营教室。(历史照片)

距离浙大西迁广场300米的宜州区幼儿园,曾是当年浙大西迁到此时的宜山工读学校。在校园的一面墙上,嵌着一块石碑,记载着这里曾是当年浙大西迁宜州的总办事处。

1938年11月19日,竺可桢在宜山工读学校主持召开永载浙大史册的第十九次校务会议,确立了“求是”校训和《大不自多》校歌。从此,“求是”校训和校歌,伴随着浙大历经战火洗礼、岁月变迁,成为一代又一代浙大人的精神指引。

位于宜州区幼儿园内的石碑。

位于龙江河畔的浙江大学西迁宜山纪念馆里,从展示当年确立校训为“求是”的会议纪要和讨论校歌事宜会议纪要的两块展板上,依然能追寻到曾经发生的一幕幕。

战火纷飞,硝烟弥漫,但学术火种永不灭。

在宜州办学期间,浙大在废墟中重建校舍,扩大院系,广聘教师,实行导师制,增招学生,完成了由地方性高校向全国综合性大学的转型和过渡,被来访的英国研究中国科技史的著名学者李约瑟高度肯定,称之为“东方的剑桥”。

浙大师生在宜山标营操场打篮球。(历史照片)

在竺可桢感召下,一大批学者名流云集宜州,有数学家苏步青、陈建功,物理学家胡刚复,化学家李乔年,文学家丰子恺、梅光迪,地理学家张其昀,遗传学家谈家桢,等等。彼时的宜州,是继桂林之后,全国的又一抗战文化名城。

1939年11月25日,南宁沦陷。中日军队在宾阳爆发了举世闻名的昆仑关战役。此时,宜州已不再安全。浙大被迫再次迁往贵州遵义、湄潭。

坚强不息的浙大人,虽然从此离开了养育他们一年零四个月的宜州,但史无前例、可歌可泣的“文军长征”和艰苦卓绝的“求是”精神,却永远地镌刻在浙大人的心坎上,融入宜州这片土地。

传承精神弦歌不辍

同生死、共患难,浙大与宜州共同书写了浙大西迁史上艰苦卓绝、携手共进的一页。

作为浙大西迁宜州办学的见证人,宜州91岁的陈忠秀老人对那段历史仍记忆犹新。

当时,她只有5岁,在一所幼稚园上学,浙大师生时常义务去给他们上课。“只要警报声响起,我们就和浙大师生一起跑到白龙洞去躲藏。”陈忠秀说。

2018年,浙大西迁后代寻访团在西迁广场合影留念。

1939年2月5日上午,一阵急促的防空警报声打破了宜山县城的宁静。紧接着,尖啸而来的日军战机投下100多枚炸弹,一顿狂轰滥炸把浙大师生建设在标营的8间宿舍、14间新建教室全部炸毁。

在这次轰炸中,标营东宿舍大二学生程开甲死里逃生,他后来成为中国核武器研究的开创者之一。

“他们父女俩对宜州一往情深,我印象很深刻。”7月13日,宜州区政府办副主任吴婧懿向记者讲述了程开甲的故事。

2018年,浙江大学西迁宜山办学80周年前夕,宜州区委、区政府特地邀请时年百岁高龄的程开甲老先生为“求是桥”题写桥名。遗憾的是,当年11月,“求是桥”揭幕前两天,程开甲老先生不幸离世。今年4月,他的女儿程漱玉专程来到宜州重走浙大西迁路。

位于宜州区的求是桥。

作为浙大发展历史的重要一环,宜州历来为浙大人所珍视,他们从未忘记这个“第二故乡”。

浙大西迁校友后代陆宜山不远千里,多次来到宜州。他深情地说:“我是在宜山出生的,父母和我对宜山都有着特殊的感情,他们生下我后就给我取名为陆宜山。”

浙大西迁纪念馆、宜州区二小、宜州区幼儿园、浙大西迁广场、宜州区第一中学、四牌楼、标营、求是桥、浙大驿站……在宜州,随处可见浙大当年办学的印记。它们展现着这所我国著名大学与宜州人民结下的生死患难、血浓于水的深厚情谊。

2018年11月19日上午,“浙江大学西迁宜山纪念馆”开馆揭牌。

多年来,浙大师生一次次到宜州重走西迁之路。每一次行程,都是一次深情的回望、一次精神的探寻。

7月12日,高蔚铭和她的4个小伙伴给大化瑶族自治县高级中学和大化实验中学的学生们上完了最后一节课,他们来自浙江大学第25届研究生支教团,如今圆满完成了在大化一年的支教工作。

7月15日,秦楚冉和他的8个同学,组成2024浙江大学暑期社会实践支教团来到宜州,接过高蔚铭他们的接力棒,继续在河池这块热土上,贡献浙大学子的聪明才智,书写火热的青春篇章。

高蔚铭在给大化高中学生上课,开展为期一年支教活动。

2021年起,浙江大学研究生支教团每年选派优秀大学生志愿者到大化支教,接续浙大与河池的双向奔赴,让青春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

“十三五”以来,共有65支学生团队、760余名浙大学子到河池市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其中赴宜州实践的有45支团队、600余名浙大学子。

一点一滴,一岁一载,浙大从未忘记宜州、从未忘记河池。一批批浙大人,以实际行动诠释着对这片土地的深情厚谊。

浙江大学研究生袁泽清到大化实验小学授课。

山海携手生生不息

浙大西迁宜州,不仅是一次空间上的转移,更是一次文化的交融、文明的传播,为宜州带来了新思想、新技术和新希望。

当年,在宜州的街头巷尾、田间地头,浙大师生深入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社会状况,将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将学术研究与社会发展相联系。

他们在小龙乡(今刘三姐镇)坝头、莫村、洞口一带租地建校舍,教授当地群众种桑养蚕,将浙江一带的蚕桑缫丝技术引入宜州。小小一片桑叶,此后几十年,长满河池、富裕群众。

宜州桑蚕产业蓬勃发展。

2006年,国家开始实施“东桑西移”战略。次年,浙大西迁70周年前夕,“东桑西移——浙桂行动计划”在宜州启动。这是浙江大学联合浙江省湖州市,在宜州开展的一次跨区域、大范围、深层次政产学研用合作。

18年来,在浙江大学的倾情帮助下,河池市抓住这一历史性机遇,不断扩大种桑养蚕规模,积极主动承接东部茧丝绸深加工产业转移。

如今,桑蚕产业在河池蓬勃发展。桑园一望无际,桑叶随风摇曳;现代蚕房,密布田间;缫丝厂中,机器轰鸣;织布车间,飞梭走线;印染厂里,色彩斑斓。

蚕农通过养蚕实现致富。

从桑园到市场,一条完整、成熟的桑蚕茧丝绸循环产业链,在浙大的“第二故乡”拔节生长,宜州也由“桑蚕大市”一跃成为“中国丝绸新都”。

在“求是”校训指引下,历久弥新的校地情升华为携手并进的发展曲,在新时代同频共振奏出校地合作美妙乐章。

蚕桑产业助力河池乡村振兴。

6月2日,河池市宣传思想文化系统39名骨干来到西子湖畔的浙大校园,开展为期一周的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业务培训。

“十三五”以来,浙江大学承接河池市各级各单位委托举办继续教育培训项目共55期、学员约3500人次。

2017年至今,浙大西迁宜州感恩基金,每年对宜州区考取浙江大学及中考成绩优秀的学生进行奖励,累计奖励413人次。

从投入330万元捐建西迁纪念广场,到设立百万元感恩基金奖励优秀学子,再到200万元干部教育培训专项基金……每一次捐赠,都是浙大与河池心与心相交,都是携手向前的坚定承诺。

浙江大学向大化高中学生捐赠图书。

此外,校地在医疗卫生支持、产学研合作、人才培养、疗养基地建设等方面的合作,成果也在不断显现。

7月9日,浙江大学党委书记任少波来到宜州,重走西迁路,重温光荣历史,并与自治区党委书记刘宁举行会见,推动校地合作不断向深层次、宽领域拓展。

2024年7月9日,浙江大学党委书记任少波在河池市市长王军陪同下参观浙大西迁广场。

“宜州是浙江大学西迁的重要一站,浙江大学始终珍惜校地情谊。”任少波表示,面向未来,希望发挥浙大科技、人才、校友优势,在产学研协同、人才交流、高等教育、社会实践等领域与河池加大合作力度,为“第二故乡”发展繁荣作出积极贡献。

“求是”精神照征程,奋楫扬帆勇向前。在河池这片充满生机的土地上,“求是”的种子早已播下,浙江大学与河池市的校地合作,如同一棵参天大树,枝繁叶茂,不断结出累累硕果,为这片红色土地带来更多的希望。

2024年7月30日广西日报河池区域版头条。

文章来源于:http://daxue.ljyz.com.cn 大学网

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其真实性与本站无关,请网友慎重判断

最新资讯
  • 华南师大研支团助力凌云县二中学子备战中考华南师大研支团助力凌云县二中学子备战中考08-06

    近日,为鼓舞初三学子的学习斗志,引导学生增强信心迎接中考,华南师范大学第24届研究生支教团广西分队于凌云县第二中学举办主题为“助学·筑梦,科学备考”中考加油会,……

  • “求是”种子,在河池长成参天大树08-06

    来源时间为:2024-07-30浙大宜州情_“求是”种子,在河池长成参天大树2024年07月30日12:44来源:广西云-广西日报作者:记者蓝锋编辑:卿要林手机……

  • 北科大研支团在广西乐业县民族中学成立音乐梦想教室08-06

    “老师,那些在电视上看到的乐器,我什么时候能学着演奏呢?”这是孩子们的愿望。日前,北京科技大学第25届研究生支教团广西分团在乐业县民族中学举办乐器捐赠仪式,并成……

  • 中国矿大(北京)党委在广西都安与研支团座谈中国矿大(北京)党委在广西都安与研支团座谈08-06

    (记者李彦龙)日前,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党委副书记安宇在广西壮族自治区都安瑶族自治县与该校第24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交流座谈。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挂职干部、都安县……

  • 田林:助学贷款为困境学子打开逐梦之门08-06

    田林8月17日讯(通讯员杨霖黄少鸿姚智琳)近日,在百色市田林县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助学贷款办理点,前来办理助学贷款业务的学生和家长进进出出,在志愿者的指引下有序办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