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时间为:2024-02-19
4年进步124名,这所大学起飞2024-02-1911:44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字号
原创发现优质高等教育软科荐校
导
读
4年进步124名,对于一所高校而言,意味着什么?是蒸蒸日上的学科实力,还是不胜枚举的科研硕果,或是济济一堂的能人才干?
在广袤美丽的三晋大地上,有这样一所大学——
她,从“小县城”走出,为农而强,在软科中国大学排名中,仅用了4年的时间,便前进了124名,势头昂扬;
她的校园既古又美,《亮剑》《白鹿原》等经典影视剧都在此取过景,“李云龙在这都扫过地”。
无数兴农“奇才”从这里走出,丰富了人们的餐桌子,充实了农民的钱袋子,为山西推动“特”“优”农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将科研成果与人生价值写在了祖国大地上。
她,就是山西农业大学(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简称山西农大)。
图源:山西农业大学微信公众号
蒸蒸日上,实力特优
2019年10月19日,一桩高教界的大事发生了:山西省委省政府着眼山西省高等教育和农业科研改革发展大局,决定山西农业大学和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合署改革。
这次合署改革,是当之无愧的强强联合。其中,山西农业大学始建于1907年,拥有百年校史,既是新中国成立前山西省两所本科高校之一,也是改革开放初全国99所重点大学之一,校史上更走出过包括7名院士在内的无数“英豪”;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则是山西农业科研和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的重要力量,曾先后育成全国第一个高产矮秆高粱杂交种晋杂5号、全国第一个抗虫棉品种晋棉26号、世界第一个蓖麻三系杂交种晋蓖麻2号,以及优质高产品种晋谷21号、晋麦47号、早青一代西葫芦、玉露香梨等新品种,为山西乃至全国农业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山西农大110周年校庆时,校友高福院士曾回山西农大为母校庆生(图源:山西农业大学微信公众号)
沉潜蓄力,久久为功,合署后的新山西农业大学,不仅发生了“物理变化”,还催生了“化学反应”,仅用了不到四年的时间,便创下了一系列亮眼的好成绩:
科研硕果挂满枝头,“新果”亦惊艳。
不过四年,山西农大新增各类科研成果1583项,获各级各类成果奖励100项。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立项上,不仅立项数和资助金额连年创历史新高,在项目类型上也屡屡突破自我、超越既往:首次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联合基金重点项目、首次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专项项目、首次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
2020年8月山西农大创制的C4禾谷类模式植物,不仅让山西农大发出了山西省在Natureplant上以第一单位发表的首篇论文,还成为了2020年中国农业科研32个“亮点”之一;同样在这一年,山西农大主持制定的“晋汾白猪标准”成为了山西省畜牧领域的首个国家行业标准;2023年,山西农大培育的8个品种搭载神舟十六号开展太空试验,银河遨游。
硬件与软件,底气均倍增。
硬件上,仅在2022年一年,山西农大便新增农业农村部学科群重点实验室、部省共建重点实验室等省部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23个;2023年新牵头建设的山西省后稷实验室,既是山西农大牵头建设的首家山西省实验室,也是全国唯一一个聚焦杂粮的省实验室。
《山西新闻联播》中的山西省后稷实验室
软件上,山西农大育引结合,筑高质量人才大舞台。合署以来,学校先后柔性引进14名院士、全职引进和培育了欧亚科学院院士、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等18位国家级高层次人才。2023年8月31日,徐明岗教授入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名单,而本次和山西有关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仅有5位。
目前,山西农大共有植物学与动物学、农业科学、环境与生态科学3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软科中国大学排名中,山西农大仅仅用了4年的时间,便从2019年的343名,直升至2023年的219名,大踏步前进124名,实现爆炸式大发展。山西农大的实力,真的藏不住了!
强农兴农,上下一心
“搞科技扶贫不能松懈,否则就是对农民不负责任。”山西农大常明昌教授如是说。他深耕科技扶贫三十多年,潜心研究食用菌栽培技术,被同行誉为“山西省现代食用菌产业奠基人”。在他的努力下,山西省全省食用菌总产量由2009年的9万吨发展到2018年的36万吨,产值翻了5倍;他带领的团队帮助40多个贫困县致富增收,为数万多户农民撑起了致富大伞。
除科技扶贫,常明昌教授还在学校育人培才,桃李满天下,团队培养了山西省首个“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江利斌等一大批大学生成功创业的典型。2018年,以常明昌教授为团队负责人的食品科学与工程教师团队入选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图为团队部分教师与研究生合影(图源;山西农业大学微信公众号)
山西农大的大发展,并非凭空出现。其背后的支撑点正是上下一心“崇学事农、艰苦兴校”的决心。
一心为农,所以将科研种在泥土里,开出花。“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获得者陈瑛研究员是全国著名谷子育种专家,她坚守半个世纪,只为做优谷子育种一件事,所培育的晋谷21号使山西小米成为现代特色农业的一张“黄金名片”,累计种植面积达1亿亩以上,在中国农博会上连续四次夺魁,被誉为“中国小米之冠”。
陈瑛
图源:山西农业大学微信公众号
前辈“高能”,而后生亦奋发。
我国果树种植面积约2亿亩,山地果园植保机械化程度不足8%。为了让农民更轻松、让农业更智能,从2017年起,山西农大的本科生们便开始了地面植保装备的研究。历时6年,历经5代,累计成员近千人,获批16项国家专利、制定5项山西省地方标准,获省部级荣誉三十余项……终于,国内首款全地形果树植保装备诞生了!2023年3月,翟淑媛同学主持的《植保坦克——地面智能植保装备的引领者》荣获第十三届“挑战杯”国家级金奖,既实现了山西农大在这一赛事的历史性突破,亦成为了本届大赛山西省获得的唯一金奖项目,山西农大人,放光全国舞台!
图源:山西农业大学微信公众号
山西农大人拼搏,山西农大也绝不后退。依托遍布山西全省的直属研究所,截至2023年2月,山西农大已与地方共建大同黄花、忻州杂粮、阳泉富硒等16个产业研究院,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新动能。仅大同黄花产业研究院一院,便引领大同云州区黄花种植面积17.02万亩,年带动产值17.5亿元。
在树人培才上,这所山西省政府与农业农村部共建高校同样牢记“农”心,在新农科人才培养上发力探索,耕读结合,培养知农爱农为农人才。2021年起,山西农大获批为省公费农科生招生定点院校,承担公费农科生培养任务,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出新的贡献。
心中有信念,胸中有担当,山西农大,破浪远航!
既古又美,校园独绝
山西省晋中市太谷区,曾经的太谷县,很长一段时间,山西农大的主校区便位于此。
有人说她从“小县城”走出,可太谷绝不是普通的小县城。这座从汉代就开始发展起来的城市,有非常丰富的历史和经济,是著名的“晋商之乡”,晋商500年历史辉煌的缩影。“金太谷”的名号,更是全国响亮。
从这走出的山西农大,校园既古又美。
山西农业大学太谷校区门楼
图源:山西农业大学微信公众号
你能看到完整保存的清代至民国时期的建筑群“山西铭贤学校旧址”,它是山西农大的前身,是如今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还是《亮剑》《铁肩担道义》《白鹿原》《光荣岁月》《向前,向前》等经典影视剧的取景地。韩氏楼,嘉桂楼,八角亭、亭兰图书馆……碧瓦飞檐,座座古朴典雅的建筑映入眼中,镌刻了时光,惊艳了岁月。
李云龙便在韩氏楼前扫过地(上图:剧照,下图:韩氏楼)(图源:山西农业大学微信公众号)
你会徜徉在园林水榭之间,丁香大道清新淡雅的风温柔吹拂着你,思想湖的旖旎风光与你不期而遇。在这座绿化覆盖率达85%以上的“花园式校园”里,你会看到100余株百年以上的古稀树木,50余种名贵、稀有树木,绿意青木,令人沉醉。
思想湖
图源:山西农业大学微信公众号
说起植物,那必须要说隐居于学校植物园小路旁的“网红树”腥臭卫矛了。它俗名“死人树”,是山西农大王良民教授新命名并正式发表的卫矛科卫矛属的一个新变种,是到目前为止全世界正式报到的卫矛属内唯一具有强烈腥臭味花的植物。腥臭卫矛野生植株很少,人工引栽的全世界仅两株,全国仅此一株。来这打卡,感受山西农大的独一无二,你必然是“朋友圈最亮的崽”。
腥臭卫矛
图源:山西农业大学微信公众号
如今,山西农大已经从太谷走出,设有太原校区、太谷校区两个校区。山西农大的独一无二仍在继续,山西农大新的大美独绝,正在书写!
2020年,总书记在山西考察调研时曾指出,山西山多地少、地貌多元、气候多样,这样独特的资源禀赋决定了山西农业的出路在于“特”和“优”。
山西农大,立“特优”强农兴农之志,走“特优”发展之路,上下一心,树现代农业科技新高地。在新的起点上,巍巍山西农大,今朝蓬勃昂扬,明朝再铸辉煌!
原标题:《4年进步124名!这所大学,起飞!》
阅读原文
特别声明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文章来源于:http://daxue.ljyz.com.cn 大学网
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其真实性与本站无关,请网友慎重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