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位置: 大学网 > 滦县 > 正文

吴富恒:在战争的年代里,坚持标榜教育和学术

日期:2023/11/28 14:52:34 浏览:

英美文学专家黄嘉德加入了这个梯队。翻译《格列弗游记》成名的英语文学教授张健遂开始了海明威研究。欧阳基从事犹太小说和美国戏剧研究。还从山东师范大学请来了王文彬先生,做美国小说研究。从外文系调来了年轻教师王誉公和郭继德,使学术梯队有了年龄层次感。吴富恒视野开阔,从中国社科院外文所和美国所聘了董衡巽、朱虹、李文俊、梅绍武和施咸荣,从华东师大聘了万培德等为兼职教授。校内校外专家组成了一个很有实力的团队,成为全面开展美国文学研究的一支生力军。

吴富恒先生对所内人员研究领域有一个合理的统筹安排。他在哈佛大学读书时,熟读了恩师瑞恰慈的多部文学理论著作,打下了坚实的文学理论功底。他带头强调从文学理论视角入手,解读美国作家和作品,除了发表一些颇有见解的理论性文章外,还跟陆凡联袂精心翻译了瑞尼·韦莱克和奥斯汀·沃论合写的名作《文学理论》一书,派郭继德去上海送到了译文出版社副总编汤永宽那里。他还主编了《外国著名文学家评传》等著作。陆凡在云南大学上学时就是吴富恒的学生,对文学理论也颇有研究。她在介绍美国著名文学理论家伊哈布·哈桑的文学理论方面做了不少工作,还请他来山大讲过学。陆凡给研究生开过“西方文论”课。她重点研究的是美国小说,特别对犹太作家的研究颇有见地,对索尔·贝娄的研究是开拓性的,当时是填补空白的研究。她在美国访问过索尔·贝娄这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使她的研究文章更有学术含量,在国内美国文学研究界影响更大。

犹太文学是山大美国文研究所的研究重点之一。陆凡教授带头研究,她指导的一批研究生,学位论文写的也多是犹太作家。欧阳基教授对犹太作家伯纳德·马拉默德的小说研究学术造诣很深,还跟郭继德等人合作翻译了马拉默德的短篇小说集《银冠》等。王文彬重点研究美国黑色幽默小说,就此在国内学术界展开了学术“论战”,成为这一研究领域的著名学者之一。黑色幽默小说流派中为首的作家约瑟夫·海勒也是犹太人。黄嘉德教授是国内顶尖的萧伯纳专家,20世纪30年代就在上海拜访过萧伯纳,80年代出版过学术专著《萧伯纳研究》。他重点研究19世纪美国文学,发表过许多高水平的学术文章。张健对海明威等20世纪的美国小说家研究颇多。王誉公也加入了对犹太作家的研究队伍,还翻译了贝娄的中篇小说《勿失良臣》等。孙筱珍除了发表了有关贝娄等人的多篇文章,还翻译了他的短篇小说集。郭继德就约瑟夫·海勒、索尔·贝娄等多位小说家写过学术论文,发表在重要刊物上。山大美研所对美国小说的研究是全面的。撰写的文章多汇集在吴富恒等编著的《美国作家论》和《美国小说述评》等著作中。

美国诗歌也是美研所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黄嘉德教授对惠特曼诗歌的研究很有深度,发表过不少颇有影响的学术文章。安增才对弗罗斯特等现代诗人研究颇多,在《现代美国文学研究》上发表了多篇文章。王誉公在美国诗歌研究方面有不凡的成绩,特别是对埃米莉·狄金森的研究很有特色,曾获得了国家社科项目赞助,撰写了《埃米莉·狄金森诗歌的分类和声韵研究》(2000)一书,是国内第一部狄金森诗歌研究学术专著,填补了国内这一领域的空白。在所刊上还发表了魏礼庆等人关于20世纪美国诗人的文章多篇。

吴富恒先生对美国戏剧研究非常重视。1981年,他已任山东大学校长,公务繁忙是可想而知的,但他依然抽空给在纽约哥伦比亚大学戏剧系做访问学者的郭继德写信,建议他写一部《美国戏剧史》,填补国内这一领域的空白。郭继德的《美国戏剧史》是他于1991年在纽约市立大学研究生院做富布赖特访问学者时撰写完成的,于1993年出版,1995年获国家教委首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这是国内第一部美国戏剧通史,是开拓性著作,跟吴富恒先生的有先见之明的指点颇有关系。郭继德把美国戏剧作为研究重点,先后出版了《阿瑟·密勒论戏剧》(1988)、《美国戏剧选读》(1994,2006)、《尤金·奥尼尔戏剧研究论文集》(2004)、6卷本《奥尼尔文集》(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年)、《当代美国戏剧发展趋势》(2009)等,在国内美国文学研究界颇有影响。欧阳基教授在奥尼尔戏剧研究有突出贡献,写过多篇评论文章,翻译过多部剧本,还给研究生开过“奥尼尔戏剧课”。黄嘉德译过奥尼尔的剧本《黄金》等,也写过评论文章。孙筱珍编写了《美国戏剧》教材,给研究生上过戏剧课。研究生的“美国戏剧”课,自1982年起就由郭继德开设,一直延续了下来,还编写了教材。在吴富恒先生的指导下,美国戏剧研究成了一个亮点,还主办了三次、协办了二次全国尤金·奥尼尔戏剧研讨会。

吴富恒先生重视研究成果的出版和交流,1964年就创办了《现代美国文学研究》杂志,陆凡教授任主编,不定期出版,1978年改为半年刊,后改名《美国文学》,1986年9月4日,经山东省新闻出版局出版管理处批准,有了“报刊印发特许证”([1986]第018号)。每期出版后除报送外交部等国家外事机关,赠送有关学术机构和高校外文院系资料室,还借郭继德1983年受美国新闻署国际学者交流委员会邀请访问美国的机会,跟美国国会图书馆交流部主任彼得·布里奇(peterH.briage)建立了交流关系,不时地把所刊和《美国文学丛刊》寄去,有一次是吴富恒先生访美时“捎”去的。该刊不仅刊登校内的研究成果,也刊登校外的优秀文章。北京大学的著名教授赵萝蕤先生就不止一次地在该刊上发表过她的研究成果。该刊当时是国内唯一的美国文学研究刊物,一共出刊了30余期,推动了国内外的学术交流,后因经费拮据而停刊。2000年,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决定支持全国美国文学研究会,资助出版研究会年会论文集《美国文学研究》。吴富恒先生听了非常高兴,于2001年3月17日对郭继德说:“一定要办好!”这成了他的遗言。次日他在家中不幸摔倒,患了脑溢血,于当年6月25日与世长辞。2002年美研所合并到外国语学院,郭继德任所长,已主持编辑了五集《美国文学研究》。实际上,现在的《美国文学研究》是早年的《现代美国文学研究》的延续。2011年3月18日是吴富恒先生诞辰一百周年,这也算是对老校长的纪念吧!

在吴富恒先生的率领下,在陆凡先生等众人的鼎力支持下,山东大学美国现代文学研究所在国内外产生了重大影响,强有力地支持了外国语学院的学科建设。外院的“英语语言文学博士点”、“外国语语言文学博士后留动站”等的申请报告都是以美国文学打头的,正像2006年10月中旬国家教育部英语专业专家评估组最后的结论中所说的:“山东大学的美国文学研究在国内高校中有明显的优势。”

三、全国美国文学研究会的创始人

吴富恒先生心胸开阔,人在山东大学,心系全国的美国文学研究。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前后,他就开始考虑在全国如何开展美国文学研究的问题了。他和陆凡先后赴北京联络,得到了北京大学的杨周翰、北京外国语学院的王佐良、人民文学出版社的孙绳武等一批著名学者的支持。他们回到济南后就着手筹办“全国美国文学研究座谈会”,于1978年1月5日在洪家楼山东大学招待所开幕。武汉大学的张禹九教授幽默地称之为“洪(红)楼会议”。有北大、北外、山大、南京大学、外文所等17个单位的38名代表参加。会议开得很简朴,与会代表在食堂买饭票就餐。时置隆冬季节,天气寒冷,招待所房间里没有暖气,但会议开得很热烈。这次座谈会温暖了一批在“文化大革命”中心灵受到摧残、受到冷落的学者的心。这一批与会者成了国内美国文学研究的骨干力量。会上还制定了“全国的现代美国文学研究工作五年远景和两年协作规划”,决定成立两个美国文学资料中心(山东大学和南京大学),并酝酿了成立全国美国文学研究会事宜。这次座谈会对启动国内新时期的美国文学研究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1978年11月,中国社科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在广州召开了全国外国文学研究工作规划会议,成立了中国外国文学学会。吴富恒校长在会上提出了成立全国美国文学研究会的建议,得到了热烈的响应和支持,商定由山东大学、北京大学、南京大学等九个单位作为发起单位,开始做筹备工作。1979年5月,在全国五届人大二次会议期间,以吴富恒先生为首的部分筹备单位代表商定当年八九月间在海滨城市烟台召开全国美国文学研究会成立大会,由山东大学承办。

全国美国文学研究会成立大会暨学术研讨会于1979年8月22日至9月2日在烟台举行,经费由山东大学承担。吴校长率山大校办主任吴关生同志和美研所的全体人员来操办会议。有北京大学、北京外国语学院、山东大学、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41个单位的60多位代表出席。周扬、夏衍等北京的领导和山东省的有关领导以不同的方式对会议的召开表示了祝贺。大会除进行了热烈的学术讨论外,更重要的是通过了“全国美国文学研究会(CASAL)章程”(草案),选出了35名理事,又从中选出了17名常务理事。在学会领导分工时,吴富恒先生被一致推举为会长,陆凡先生为秘书长,秘书处设在山东大学美国现代文学研究所。

吴富恒会长主持美国文学研究会期间,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做了大量工作,推动了我国美国文学研究在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全面展开。

吴富恒先生很重视学会的政治方向,经常去中共山东省委宣传部汇报请示,使学会的各项活动符合党的要求和基本方针。1983年全国清查“精神污染”期间,吴富恒先生一方面布置下属认真检查出版的刊物和发表的文章有没有政治问题,一方面依然坚持学术研究方向,顶住各种压力,把美国文学研究继续认真做下去。

吴富恒先生积极组织学术活动。在学会成立大会上就抽出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安排学术活动,有大会发言,也有分组讨论,学术气氛浓厚,开了个好头。他还邀请了在山东大学执教的密执安大学人类学系戴孟德教授与会,并作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家庭制度的变迁和连续性”的专题报告,为当代美国文学研究提供了社会背景,活跃了学术气氛。1981年秋由上海译文出版社、复旦大学等单位联合举办了第二届年会;1985年春,由南京大学和《译林》联手,在南京举办了第三届年会;后来还举行了第四届(1989)和第五届(1991)年会。特别值得一提的是,1986年秋天在厦门大学召开的“海明威学术讨论会”开了学会进行“专题讨论会”的先河。

吴富恒先生重视提拔年轻人。1982年秋天,在由山东大学承办的全国美国文学常务理事会上,吴富恒先生提出增补年轻理事,经讨论后增补了北京外国语学院的钱青,北京大学的陶洁,中国社科院的钱满素,山东大学的郭继德,南京大学的张子清、杨仁敬等为年轻理事。吴富恒先生在会上还宣布郭继德为他的“业务助手”。后来还增补了译文出版社的汤永宽为副会长、《译林》的李景端为副秘书长、南开大学的常耀信为常务理事,从而为学会补充了新生力量。

美国文学丛刊创刊号及创刊词

吴富恒先生克服多种困难,积极筹划学会会刊《美国文学丛刊》的编辑出版工作。他亲自任主编,指定郭继德负责编辑部工作。正式出版和经费是一大难题,吴富恒先生亲自跟山东出版总社联系,经过几度交涉,总算解决了以书代刊出版的问题。由山大、北大、北外、外文所、南大、复旦等单位学者轮流组稿,最后交到编辑部,经主编终审批准后交出版社。《丛刊》一共出了12期,“寿命”虽短(1981-1984),但学术含量很高,发表了杨岂深、赵萝蕤、黄嘉德、王佐良、冯亦代,梅绍武、张健、陆凡等众多知名学者的文章和译作,在国内外均产生了较大影响,美国一家华文报纸称之为是“中美文化交流的使者”。

1991年5月在山东大学举行的全国美国文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会上,吴富恒会长也许是感觉自己年纪大了(80周岁),感到力不从心了,决定把“研究会”交出去。山东大学创建的全国美国文学研究会就从济南移到南京,挂靠南京大学。这即是被学界称之为“孔雀东南飞”的轶事。令人欣慰的是,2001年12月在山东大学召开的全国第十届尤金·奥尼尔学术研讨会上,郭继德被选为全国美国戏剧研究会的会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文章来源于:http://daxue.ljyz.com.cn 大学网

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其真实性与本站无关,请网友慎重判断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