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时间为:2020-10-21
2019年7月3日,宽城满族自治县举行成立30周年庆祝大会。
2020年9月,省民委赴帮扶村丰宁满族自治县独立营村走访慰问,考察村容村貌改造和基础设施建设等工作。
2018年12月20日至23日,由省民委、省教育厅联合主办的河北省首届高校民族舞蹈大赛在河北经贸大学举行。
事成于和睦,力生于团结。
河北省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省份,燕赵南北、长城内外,各民族生生不息、源远流长,共同开拓着脚下的沃土,书写着久远的历史,创造着灿烂的文化,培育着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历史长河中,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土尔扈特万里东归、百战百胜回民支队等一幕幕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史诗,已深深融进了各族人民的血液和灵魂,汇聚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宝贵财富,成为中华文明可久可大、根深叶茂的强大动力。
近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全省各级党委、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工作主题,以“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为总目标,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为根本途径,不断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持续推动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全省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发展局面越来越好,基础越来越实,氛围越来越浓。
坚持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入人心
做好民族工作,最关键的是搞好民族团结,最管用的是争取人心。多年来,省委、省政府始终从政治上把握民族关系、看待民族问题,把加强民族团结作为战略性、基础性、长远性工作,坚持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构建了党委主导、政府支持、上下联动、全员参与的创建工作新机制,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式的创建格局。
高位推动创建工作。1982年以来,先后7次召开全省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505个模范集体和485个模范个人受到省政府表彰。2011年以来,石家庄市新华区回民小学、河北滦平华都食品有限公司等150个示范区示范单位先后成为全省创建标兵,其中唐山惠民园社区、河北师范大学附属民族学院等19个单位跻身全国先进行列,命名了泥河湾博物馆、本斋纪念园等7家省级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其中本斋纪念园、郭隆真故居纪念馆等5家获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蔚然成风。
强化政策体系建设。先后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实施意见》《依法治理民族事务促进民族团结的实施意见》《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施方案》《河北省民族事务委员会兼职委员单位工作制度》等一系列政策文件。通过召开省民委兼职委员全体会议、省民委联络员会议、组织赴民族地区现场办公、开展“一法两规定”落实情况调研视察等多种形式,推动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全省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合力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长效机制进一步增强。
大力彰显制度优势。“十三五”期间,先后指导青龙、丰宁、宽城、围场办好自治县建县30周年庆祝活动,充分展示民族工作成功实践,有效激发各族干部群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的内生动力。在喜迎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首次组织全省少数民族参观团赴石家庄、承德、唐山、廊坊、雄安新区等地参观学习,重温党的奋斗历史,亲身感受河北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成就,实现了工作效果、社会效果和政治效果的高度统一。
持续开展宣传教育。自2010年起,我省将每年9月定为全省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并将其列入省政府年度工作重点,精心组织、扎实开展。大力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七进”工作,把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进乡镇、进连队、进宗教活动场所作为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主阵地”“主渠道”,构建以点串线、以线连片、以片带面的创建工作格局,推动民族团结教育广覆密植。
坚持推动民族地区加快发展,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各族群众
多年来,省委、省政府坚持把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作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重要内容,坚持民族因素与区域因素相结合,发展经济与改善民生相结合,释放政策动力与激发内生潜力相结合,全力落实资金、投资、金融、产业、土地、环境及社会等方面政策措施,有力促进了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2019年,9个自治县、民族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22.8亿元,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2434元、11618元,分别增长了31.49%、38.74%。民族地区已全面建成“外通内联、通村畅乡、客车到村、安全便捷”的交通运输网络,实现高速公路全面覆盖。
突出抓好赴民族地区现场办公。省政府赴民族地区现场办公是我省民族工作的突出亮点和特色品牌,每年选择1到2个县(市),按照“基数+、普惠+、任务+、感情+、增量+”的原则,调动省有关部门对民族地区发展给予大力支持。“十三五”期间,省政府先后组织赴民族地区现场办公9县次,共支持项目1858个,支持资金490.32亿元(含债券、贷款额度),集中有效解决了一批制约民族地区发展的突出问题,提升了民族地区造血生血功能。
扎实推进民族地区脱贫攻坚。坚持把民族地区作为脱贫攻坚的重要战场,确保民族地区与全省同步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十三五”以来,共向民族地区投入专项扶贫资金59.2亿元,占全部资金的17.1%。建设扶贫项目1.57万个,占全省建设项目总数的15.5%。丰宁满族自治县、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等7个贫困自治县(民族县)全部摘帽,886个贫困村出列,9个自治县、民族县累计脱贫156074户403564人,贫困发生率均降至0.4%以下。
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十三五”期间,推进民族地区县乡主干道提级改造,累计完成农村公路新改建4087公里。统筹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共安排民族地区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资金3.64亿元,受益人口97.56万人。加大对民族地区教育的倾斜力度,每年安排省级民族教育专项补助资金5000万元,省级财政落实“两免一补”“三免一助”“雨露计划”等政策资金累计达到18亿元,资助贫困学生58万人次。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向民族地区安排中央和省级财政资金13.6亿元,实现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全覆盖。精心组织向民族地区送文化送科技送健康活动,开展89场次,受益各族群众近6万人。
推动少数民族特色村镇保护发展。将环京津少数民族特色村镇示范带建设作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平台和抓手,着力抓好“六个一”建设(一个进村标志性建筑、一条民族团结路、一条中华文化与民族风情相融合的街道、一个村民活动场所、一批民族特色小院,一类富民支柱产业),努力把少数民族特色村镇建设成为乡村振兴战略的样板、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样板。截至2019年,“十三五”时期共投入少数民族发展资金1.55亿元,带动各类投入15.9亿元,实施各类项目2460个,特色村寨面貌焕然一新,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显著提高。
坚持保护传承民族文化,构建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加强中华民族大团结,长远和根本的是增强文化认同。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构建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发展方向,着力推动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社会事业发展,充分发挥文化认同在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中的积极作用。
加强民族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动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和民族工作相结合,优先向贫困民族地区安排资金和项目。全省6个自治县、3个民族县均实现了图书馆舍数量、面积“双达标”。民族地区文化馆总面积达15000平方米,图书馆总面积17000平方米,藏书总量达到450余万册。丰宁、围场、隆化、滦平等自治县、民族县还建有高标准博物馆,收藏了大量具有河北地方特色的少数民族文物,定期举办专题展览。
民族文化体育繁荣发展,深入挖掘和保护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体育项目,丰宁满族剪纸、孟村八极拳、青龙猴打棒等17个项目被列为国家级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组团参加第五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参演的大型历史剧河北梆子《六世班禅》荣获剧目银奖。组团参加第十一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竞赛项目获得3个一等奖、12个二等奖、20个三等奖,表演项目获得1个一等奖、4个二等奖、3个三等奖,创造了历届最好成绩。打造“民族团结杯”品牌,举办全省乒乓球比赛、民族健身操大赛等活动,促进了各族群众的交往交流交融。
坚持培育少数民族干部人才,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得到有力保障
做好民族工作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多年来,省委、省政府不断加强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建设,坚持教育培训和实践锻炼“两手抓”,培养造就了一支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的少数民族干部队伍。截至2019年底,全省少数民族干部1.9万人,占同级干部总数的7.1%。按照中央组织部、统战部和国家民委统一安排,共选派5批17名少数民族干部到中央国家机关和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挂职锻炼。
船的力量在帆上,人的力量在心上。我们正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展望新时代,我省各族群众将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奋力谱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河北篇章。
(本版图片由河北省民委、邢台市民宗局、宽城满族自治县民宗局、丰宁满族自治县民宗局提供)
文章来源于:http://daxue.ljyz.com.cn 大学网
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其真实性与本站无关,请网友慎重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