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位置: 大学网 > 宜城市 > 正文

30多名大学生返乡创业做电商宜城红薯借网“出圈”

日期:2023/9/7 23:54:56 浏览:

来源时间为:2023-08-15

8月11日,板桥店镇一红薯收购点,工作人员正在将红薯装车。(通讯员刘毅摄)

8月10日,宜城市王家湾村仓储基地,村民们正在对紫薯按规格分拣。(通讯员刘毅摄)

宜城市30多名大学生返乡创业做电商,借助拼多多、淘宝等电商平台,把优质宜城红薯卖到广东、浙江、上海、河南等20多个省市。

在电商助力下,该市红薯种植面积超过10万亩,销售收入4亿元,平均每亩收入达到4000元。

买了小汽车,住上新房子——

村民改种红薯收入倍增

8月11日,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走进宜城红薯第一镇——板桥店镇王台村,见到了村支书刘波。这位皮肤黝黑、双眼炯炯有神的80后,正在田间地头和村民们查看红薯长势。

“全村种了6000多亩红薯,今年亩产至少8000斤,又是一个丰收年。”刘波笑着说,按目前每斤0.5元至0.6元的收购价计算,预计销售收入能达到3000万元。

10年前,王台村还是以种植西瓜、花生为主,亩产收入仅2000元。如何增收,村民们很迷茫。

有一天,一位在河南做红薯生意的老板来到王台村,发现这里常年光照充足,土壤温度在20℃至25℃之间,特别适合种植淀粉类红薯,便向村委会提出了建议。

刘波听了顿时心动,立即前往河南禹州考察,发现当地种植的龙薯9号亩产量近万斤,亩产收入4000多元。

回村后,刘波立即建议改种红薯,没想到却被泼了一盆冷水。“种了卖给谁,搞不好要拿去喂猪。”全村无一人愿意。

“红薯是膳食纤维食物,现代人越来越重视健康,国家也积极鼓励,一定有市场。”2013年,刘波下定决心,一个人种了3亩多龙薯9号。

连续3年,刘波的红薯亩产量超过8000斤,亩产收入也达到4000元,较过去实现倍增。全村人信服了,纷纷跟种。

2组村民张教奎种了30多亩红薯,几年下来,不仅买了小汽车,还住上了新房子。

“王台村种苕发财啦!”消息不胫而走,周边村的村民蜂拥而至,前来考察,改种红薯。2022年,板桥店镇红薯种植面积达5万亩。

30多名年轻人返乡创业——

宜城红薯销往全国

8月10日,南营街道办王家湾村电商仓储基地,80后大学生周虎和附近30多位村民忙得不可开交。

村民们熟练地将一个个紫薯放入盒中,封装后,周虎迅速跟进,贴上快递单。每张快递单上注明了客户的收货地址等详细信息。在他们旁边,停放着一辆印有“圆通速递”字样的大货车。

“今天必须将4000件紫薯送到圆通快递襄阳分拣中心,明天就能送到全国各地。”周虎说,今年8月,宜城红薯一上市,公司每天能收到6000多笔订单,较去年同期增长50%以上。盒装紫薯分为3斤装和5斤装,网购价分别为18.8元、29.8元。

周虎为宜城市楚乡情缘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2018年,他返回老家宜城,和同学做起了电商生意。发现当地红薯开始走俏,便在拼多多、淘宝、抖音等平台开店。“做了几场活动,销量非常可观。”周虎说。

据宜城市商务局统计,2018年以来,先后有30多名像周虎这样的80后、90后大学生返乡创业做电商,他们懂技术、懂市场,对推动宜城红薯销售发挥了关键作用。如,曾在广东上班的90后段梦阳返乡后,一年在拼多多等电商平台销售红薯4000多万元;80后陈奎在网上卖宜城红薯,销售旺季日均发单达到1.5万笔……

宜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产品销售,在农村建起了一批仓储基地,真金白银支持电商企业,降低农产品运输成本。仅王家湾仓储基地,就吸引了周虎等5名电商创业者入驻。

曾在深圳一家电商公司工作过的王小龙,2018年回到老家郑集镇魏岗村创业。他说,电商平台巨大的流量和用户群,与宜城红薯资源优势相叠加,发酵出规模效应,让宜城红薯销量快速倍增。

宜城邮政管理局介绍,近几年,宜城电商的红薯销量平均每年以30%的幅度增长,2022年,全市60多家电商企业销售红薯1200多万件,销售额达1.3亿元。宜城红薯在拼多多薯类榜单位居前列。

引进新品种,推广新技术——

打造红薯全产业链

随着线上线下销售火爆,红薯种植面积也从板桥店镇向南营、流水、王集等乡镇(街道办)扩展。到2022年,宜城市红薯种植面积达到10万亩,年总产量约40万吨。

“下周就可以挖了,长势不错。”8月11日,南营街道办事处万杨村,53岁的代先齐种植了200亩红薯。他说,在当地农业部门指导下,他先后引进济薯26、浙薯13两个品种,病虫害较低,亩产量均超过8000斤。

种子是红薯的“芯片”。近几年,当地农业部门以市场为导向,先后引进10多个红薯品种。尤其是去年以来,扩大了济薯25、济薯26、浙薯13等中高端品种的种植面积,逐步减少、淘汰一些病虫害多的品种。今年又对接省农科院,在王台村建立30亩“西瓜红”健康种苗扩繁基地,试种鄂薯11、鄂薯14、鄂薯17三个新品种,7月12日已通过省农科院专家组验收。

在种植管理环节,农业技术人员积极推广地膜、滴灌、水肥一体化等技术,降低病虫害率。“管理技术提升,可以有效提升产量10%,果形也更好。”宜城市薯之乡红薯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向忠说。

宜城市农业农村局局长王拥军表示,在市场带动下,宜城逐步形成了一条集种植、收购、销售于一体的红薯产业链。该市正在按全产业链思维,形成政府、企业、农户三方合力,着力解决育种、技术、加工等痛点、难点问题,推动红薯产业高质量发展。

据悉,今年以来,该市已赴河南、山东等地招商,拟引进1至2家红薯精深加工厂,延长产业链。

文章来源于:http://daxue.ljyz.com.cn 大学网

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其真实性与本站无关,请网友慎重判断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