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碧波天涯漫,唐蕃古道云中行。”千百年前,文成公主以和亲行动牵起了藏汉之间的千里之缘,在雪域高原上奏响了“藏汉一家亲”的千古绝唱。如今,踏着先人的足迹,中国中铁四局“藏汉一家亲”帮扶助学项目在西藏日喀则市仁布县落地生根,续写着新的缘分。
打通群众“堵心路”
2020年6月,中铁四局承建的雅叶高速项目正式进场施工。项目部通过摸底调查后发现,整个仁布县藏族同胞住得十分分散,“出行难”成为困扰当地群众生活的一大瓶颈。
“以前,孩子每天都要走近6公里的山路去上学,路面坑洼不平,还很狭窄,孩子经常迟到不说,安全也没有保障。”切洼乡藏族同胞次央说道。“我对中铁四局的第一印象至今清晰,他们带着一大批施工设备来了,白天干、晚上加班干,不到一个月,我们村的路就通了。”
打通群众“堵点”,即是打通民心的切入点。为切实解决仁布县乡镇“出行难”的难题,中铁四局成立了专项帮扶组。
“这些路就如同一根根营养输液管,一头连着藏族同胞田间地头,一头连着城市市场,修好了就能盘活整个农村资源。”帮扶组组长胥克明说道。
在帮扶组的努力下,仅用半年的时间,就改善既有道路36.9公里、永久性道路12.6公里,解决了沿线农牧民“出行难”难题,更打通了群众的“堵心路”。
助力帮扶“学子梦”
对困难学子伸出援手,不仅是体现爱心、温暖人心、凝聚信心的民心工程,更是促进教育平等和社会公平的应有之义。
“我一定会珍惜这笔助学资金,把它真正用到自己的学习上。”仁布县中学初二(3)班的学生拉珍在“汉藏一家亲,企地心连心”帮扶助学活动启动仪式上的发言。
拉珍是切洼乡一名品学兼优的中学生,但由于父母腰痛干不了重活,加上姐弟两人都在上学,家里的经济“捉襟见肘”。为缓解家中困难,拉珍和弟弟只要一放学,就立马帮助家里干活,两双稚嫩的小手却托起了一家人的希望。
“干活累吗?”帮扶组的同事拉着拉珍的手问道。
“不累!只要能上学,我和弟弟再苦再累都不怕!”拉珍坚定地说道。
“大学毕业后,我们拉珍想做什么呢?”帮扶组同事再一次问道。
“我想要成为一名乡村教师,想要回到这里,继续建设家乡。”拉珍的眼神里充满了坚定与渴望。
后来,帮扶组积极向仁布县教育局、切洼乡、联乡及周边村镇了解当地困难家庭情况,发起《帮扶助学倡议书》,通过“一对一”“多对一”等方式,20余名职工与仁布县困难学子建立了双向联系,给予小、中学生每生每学期600元、1000元的资助,并设立“专项奖学金”,为仁布县年度综合评比前十名的中小学生进行奖励。
解决群众“就业难”
吃完早饭的旦增顿珠,迫不及待地前往中铁四局培训室。“今天讲电焊课程,我得快点,抢个好位置!我还准备考个电工证呢!”
为解决好沿线群众的“就业难”问题,帮扶组通过“师带徒”“岗前培训”“技能培训”等方式,向当地农牧民传授钢筋绑扎、电焊等专业技能,目前已免费培训140余期,累计培训2400余人次,极大提高了当地农牧民技能水平。
“我们平时没什么机会接触外面的世界,也没有技术可以傍身,只能靠一身苦力勉强维持生计。”谈及过往,旦增顿珠不由得叹了叹气。“但如今不一样了,帮扶组给我们授课,又给我安排了工作,现在我每个月还能挣三四千呢!我现在准备考个电工证,这样我以后也是个技术人才了!”
除了定期组织村民开展技能培训以外,帮扶组还根据沿线农牧民个人技能水平、文化程度等情况,结合实际用工需求,为农牧民提供合适的岗位。进场以来,累计聘用藏族农牧民400余人,租赁当地机械设备300多台套,帮助沿线农牧民创收2000多万元,带动村民加油干、奋力干,闯出了一条兴业富民的“新路子”。
“在这里,你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便是乡村振兴的意义所在。而中铁四局帮扶助学项目的“千里之缘”暖心故事还将继续书写……
文章来源于:http://daxue.ljyz.com.cn 大学网
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其真实性与本站无关,请网友慎重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