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时间为:2021-02-15
在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党委的统一部署下,医院援通化医疗队于出征时成立了临时党支部,以保障相关工作全面有序开展。近日,临时党支部在通化召开了第一次全体会议,会议统筹安排了相关工作,充分发挥了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广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引领医疗队发挥经验优势、技术优势,发扬白求恩精神,迎难而上,打好战胜疫情的稳心战。“身先士卒,这是党员的担当”“党员就应该带头干”……十余天中,党员们将一句句铿锵有力的承诺融入了实际行动中。
医疗队临时党支部举行第一次全体会议
在通化市中心医院,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院长刘天戟在安排工作
医护人员进入疗区前做准备工作
“刚抵达通化市我们就接到紧急通知,当天晚上便进入疗区。”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重症医学科医生王帅清晰记得那一晚的情形。第一批转诊患者共有31名,60岁以上占90%。其中有一对母子,母亲92岁,儿子72岁。儿子因为担心年迈的母亲,向医生提出与母亲同一病房的要求,他想贴身照顾母亲。但是在照护过程中,他却发现医护人员的照护比他更为细致。
医疗队在通化市中心医院进行安排部署
“阿姨,这是我从家里带来的一次性毛巾和牙刷,您先用吧。”“阿姨,已经两个小时了,我帮您翻身。”“阿姨,病房里有点热,我们已经跟院方和政府申请了病号服和拖鞋。”在捋顺医治流程后,王帅和同事们更多地关注病患的生活照料,将去年支援武汉的经验带入医院,为患者营造舒适的医疗环境。
“我们发现许多病患的生活用品准备不充足,上下床时穿脱棉鞋特别不方便,便主动帮病患申请了洗脸盆、毛巾、拖鞋等生活用品。同时也向院方建议,为不同状况的病患提供相应的餐食。”王帅和同事们的建议让病患万分感动,也让母子俩对彼此放了心。
“党员不就是要全心为人民服务嘛。”作为党龄十余年的老党员,王帅早已将这份热心融入骨髓。
奋战在一线的一个个坚毅之躯扛起党员担当,渐渐筑起了一道守护生命的堤坝。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重症医学科医生连德德就是其中之一。
作为第二批援通化医疗队的队员,连德德和其他医疗队队员如期抵达通化市。原本计划第二天进入疗区的连德德却临时接到“加班”任务。“你现在能进疗区吗,有一名重症病患需要评估是否使用ECMO。”“没问题,我马上到。”经过与专家的共同评估,最终决定病患维持原有治疗方案。紧急任务结束后,连德德却并未结束“加班”,而是开始提前“做功课”,详细了解重症疗区病患的状况。
说起印象最深的病患,连德德提到了72岁的潘先生,这也是他在穿着防护服的情况下完成的首例气管插管和ECMO病患。“当时,我戴着三层手套,无法摸清病患的动脉搏动,防护面罩的雾气影响视线。凭借多年的经验,在大家共同协作努力下,仅用30分钟,我们顺利地完成了首例通化市新冠肺炎患者的ECMO操作。”连德德用实力与决心战胜了一个个难题,带着白衣精神的坚韧护卫着救死扶伤的使命。
十余天中,医疗队队员们大多“连轴转”,奋战到深夜凌晨。但大家毫无怨言,始终保持昂扬斗志。临时党支部的党员们更是冲锋在前,发挥团队优势,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带领全体队员攻坚克难,用爱和担当构筑起守护生命的钢铁长城。
原标题:《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援通化医疗队的白衣红心》
阅读原文
特别声明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文章来源于:http://daxue.ljyz.com.cn 大学网
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其真实性与本站无关,请网友慎重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