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因
作为疏解人口的配套教育资源
日前,北京市委全会正式公布,聚焦通州加快市行政副中心的规划建设,通州作为北京市行政副中心的“新身份”正式亮相。规划中提出,要配置更优质的医疗、教育等资源。
北京市规划委有关负责人介绍,通州的公共服务设施整体发展水平还较低,新城建设水平还不高,与市行政副中心规划建设的要求相比仍有不少差距。在医疗教育资源方面,在已经有10余家中小学和医院在通州开办分校、分院的基
础上,还将进一步引进优质资源。
记者注意到,早在今年年初,北京市教委新闻发言人李奕就曾表示,未来京津冀高等教育发展规划会结合服务对象或疏解人口的需求,“以消费为前提”,而不是把薄弱部分送出去。具体而言,就是为了被疏解的人口在当地落地,而相应配套教育资源。
有专家认为,未来京津冀协同发展推进中,要通过迁出部分在京本科教育、职业教育等功能,来实现高教资源方面的有效疏解。
现有校区无法适应办学需要
对于高校纷纷在京郊甚至外地开疆拓土,有高校负责人表示,背后的原因有很多,包括北京人口增长、大学扩招导致很多高校原有规划已无法适应办学发展的需要等。比如北京化工大学接受媒体采访时就曾表示,由于历史原因,学校现由3个校区组成,但总占地面积仅812亩,办学空间狭小和三址办学的现
状已严重影响学校事业发展。
北邮也面临同样的问题,该校有关负责人透露,自2010年起,他们就扩招了本科生,规模增加了300人左右。学校虽然拥有多个校区,但已很难容纳这些学生,于是便新建沙河校区。记者注意到,今年,北邮部分专业的新生,就将在沙河学习、生活两年。
□进程
传言颇多校方称“无时间表”
尽管外界传得沸沸扬扬,但事实上并非所有的外迁都是板上钉钉。
对于中国人民大学东校区,早在2012年,就有消息称其新校区选址潞城镇。据《北京商报》报道,人大通州校区建成后,将与海淀校区一起构成人大在北京的东、西双主校区,共同承担人大的教学科研任务。按照规划,坐落在北京通州区潞城镇前北营的人大新校区,占地总面积128公顷,近期规划招生2万人,远期最大学生规模可达3万人。将来将与如今的西校区共同构成人民大学在北京双主校区,承担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功能。并且,记者在人民大学的官网,也看到东校区(通州新校区)筹备工作办公室,且今年6月4日还有更新消息称,东校区项目进展情况及控规调整过程中重点考虑的事项,将报送北京市政府审批。但是,记者近日联系人大宣传部采访东校区工作事宜时,工作人员的回应却是,目前征地等手续还在进行中,搬迁事宜尚无时间表。
北京电影学院情况也类似。早在2013年,在教育部、国家广电总局和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建北京电影学院的签约仪式上,就有消息传出:北京电影学院位于通州宋庄的新校区当年将破土动工,首期预计将于2015年投入使用。根据当时校方的说法,北电的新校区已经确定落户通州区宋庄镇,当年即将开工。
当时校方透露了很多新校区建设的细节,比如占地500多亩,比现有的校区大4倍,建筑概算20多亿元,校区内将建成80米高的电影大厦,内设中国第一个电影教育博物馆。比如新校区将分三期建设,首期力争2015年投入使用,主要承担本科生以及新设专业、交叉学科的教学。老校区将主要进行研究生教育等。
但是,上周五记者却从北电获悉,目前一切都还没有确定,校区也并没有开始建设,学校正在推进之中,甚至有传言称学校的新校区所在地“不一定是通州”。
同样的情况还有北科大、北京中医药大学等。尽管有传言称他们要在北戴河办学,在北戴河新区官网的“新区要闻”中,也看到了有关他们去考察的动态消息,且有地方媒体放出风声称部分高校和新区达成意向,但是当记者去采访核实时,得到的消息却一律只是“学校方面没有意向”或者“只是考察并没有签协议”等。
对此,有业内人士分析,在高校跨地办学的背景之下,多地都在争抢,希望更多高校落户本地区,以带动自身经济社会发展。但事实上,高校异地办学,需要多方协调,并非易事。
京华时报记者郭莹张晓鸽孙雪梅任珊
文章来源于:http://daxue.ljyz.com.cn 大学网
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其真实性与本站无关,请网友慎重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