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是保质量。我市坚持引进高层次人才与引进基层紧缺人才相结合,开辟“招才引智”绿色通道,两年来共引进517名重点师范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学校任教。坚持构建师德长效机制,持续加强师德制度建设和宣传教育,在全市掀起学习李芳,争做“四有”好教师的热潮。坚持健全教师培训机制,每年开展5万多人次的“国省市县校”五级联动培训,着力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目前,我市乡村教师队伍总体呈现“年轻化、学历高、素质好”特点,已形成以中原名师为引领,以层级名师为中坚,以层级骨干教师为主体,以新入职教师为基础的教师梯队攀升体系。
三是提待遇。我市全面落实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成立教育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教育保障能力建设的意见》,搭起教育发展的四梁八柱。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出台的“一补两贴”(教师教龄津贴、班主任津贴、农村教师生活补助)等惠师政策,2019年,全市发放“一补两贴”2.8亿元,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收入人均年增长1万元,提升了教师的获得感和荣誉感。全市各级党委政府出台一系列惠师重教优惠政策,设立教师成长基金、激励基金。我市息县拿出1200多万元设立“教师激励基金”,通过奖励住房、提供安家费等待遇,吸引名优教师和知名高校应届毕业生从教就业。我市在全国较早制定实施《服务期满特岗教师返县返乡调剂办法》,特岗教师留任率达91.6%,入编率100%,此举受到教育部表彰和国务院通报表扬。
我就介绍这些,谢谢大家!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记者:
李县长,您好!兰考曾是国家级贫困县,于2017年3月在全国率先脱贫。请问,兰考在开展脱贫攻坚和教育扶贫工作中,特别是在改善农村办学条件、支持学校校舍建设方面,都做了哪些工作?谢谢。
兰考县委副书记、县长李明俊:
首先,感谢媒体朋友对兰考的关注支持。兰考现有16个乡镇(街道),87万人,学校460所,在校生170416人,其中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295所,绝大部分都在农村。在脱贫攻坚中,我们把改善农村办学条件作为教育脱贫攻坚的有效抓手,着力提升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做到了“农村最好的房子是学校”。
在改善农村办学条件方面:一是摸清“底子”,抽调人员组建督导专班,对照农村学校办学标准,进行逐校摸底排查,对排查出的问题汇总建立台账,做到对标整改,对照销号。二是提升“院子”,开展操场提升专项活动,政府划拨教育用地和利用校园周边闲置用地(老宅基地)用于操场建设,全县共改造新建操场86个,改造水冲式厕所145座;建设功能教室1222所,有效解决学校功能教室和办公用房不足问题。三是装备“机子”,投资5000万元,实施信息化提升工程,全县中小学宽带网络接入率达到100%,建设网络直播教室17个,让农村的孩子也能近距离地上“大师课”。同时,投入4520万元,为78所中小学校采购了课桌凳和体音美器材。四是变变“样子”,开展校容校貌综合整治,按照“缺啥补啥”的原则,从校园绿化、安全、卫生、管理、文化5个方面专项提升,力争把农村学校都建成花园、建成窗口、建成文明单位。
在破解“城镇挤、农村空”问题方面,我县做到了“两手抓、双解决”。集中攻坚城区“大班额”。在城区,高标准新建陇海路小学等4所学校,可容纳10000名学生就读;将搬迁后的原兰阳二中、原一高东西校区提升改建成中小学,增加学位4800个;将原党校、东街社区办公楼等6处机关事业单位办公场所改办为中小学和幼儿园,增加学位4800个。实事求是解决“农村空”问题。一方面,加强学校建设,相继建成38所农村寄宿制学校,完成农村26所中小学改造和提升;另一方面,按照服务半径,调整22所农村小学布局。同时,强化师资力量建设,2017年以来,招聘特岗教师1070名,新聘用教师976名,新建教师周转房1675套,确保教师“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有效解决城乡教育资源和师资力量不均衡的问题。
五年来,累计投资4.09亿元,维修改造中小学校舍218所;投资8.76亿元,新建、改扩建寄宿制学校38所;投资6062万元,建设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18所;投资4853.6万元,装备义务教育学校257所。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教育是最大的民生,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下一步,兰考县委、县政府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持续推进改善农村办学条件,进一步提升教育服务县域发展的能力,力争把兰考,这个习近平总书记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联系点,变成践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示范点,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而不懈努力。
谢谢大家!
中新社记者:
张局长,您好。卢氏县作为国家级贫困县,贫困发生率全省最高,以前学生上不起学的现象比较突出。请问,近年来卢氏县是如何精准落实资助政策,实现不让一名家庭困难学生失学辍学的?谢谢。
卢氏县教育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张锐锋:
谢谢你的提问。目前,卢氏县各级各类学校共有在校生59361人,其中县域内建档立卡等贫困学生有12950人,占比达21.8%。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卢氏县认真落实“义务教育有保障”和“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的战略要求,通过学生资助打好“保障学业”这张牌,实现了应助尽助,应享尽享。在助学工作中,我们努力做到“三个好”:
一、用好手中的“扩音器”。实施好资助宣传“五个二”工程。即,上好两节课:入学第一节课、毕业最后一节课;印发两封信:致初中毕业生和致高中毕业生的一封信;发放两张卡:资助前发放政策宣传明白卡、享受政策后发放温馨告知书;开展好两次大型活动:“成长、感恩、励志校园行”系列宣传教育和“学生资助宣传月”主题活动;用好两支宣传队伍:县级资助宣传队县、乡巡回宣讲和校级资助宣传队入班、入户宣讲,开展“千名教师大宣讲、大走访、大排查活动”,多渠道、多形式送政策上门,学校老师人人都是政策宣传员,贫困家庭人人都是政策明白人。
二、送好政府的“大礼包”。具体做到“三个精准”:资助对象精准、资助流程精准、资金发放精准。建立部门联动机制,按照“一申请二比对三评审四公示五发放”的资助流程,把好程序关、发放关和监督关。2016年以来,累计资助11.7万余人次,发放资金1.03亿元。同时,按照“应贷尽贷”的要求,对有需求的困难学生办理助学贷款,累计发放15789人次,发放贷款1.09亿元。现在,已有数千名受助学生踏入社会,走上工作岗位,成为企业、单位的骨干和业务能手。沙河乡贫困学生常鑫蕊,2014年考入江西一所大学,母亲有病,仅靠父亲撑起一家5口人的生活,当年她为减轻家庭负担,有了放弃上大学的想法,最后通过生源地贷款和国家助学金才顺利完成大学学业。2018年刚毕业就被广州市顶域科技有限公司录用,月薪7000元,真正实现“因学致贫”到“因学致富”的完美蜕变。
三、聚好成才的“动力源”。创新“2+X”育人模式,围绕“两个核心”(感恩为导、励志为重)、树立“两类典型”(教育扶贫先进典型和受助学生励志典型),各校开展丰富多彩的育人活动,推动保障型资助向发展型资助转型,促进学校把资助育人与思想政治教育、教育教学有机结合,将育人作为资助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形成“解困、育人、成才、回馈”的良性循环,让政府帮扶和内生动力“双轮驱动”,逐步斩断代际贫困传递。
我就介绍这些,谢谢!
河南日报记者:
高局长,您好。我们知道,扶贫必先扶智,做好教育脱贫是切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有效途径,控辍保学工作在教育脱贫中作用尤为重要。请问,嵩县作为国家级贫困县,是如何做好控辍保学工作的?谢谢。
嵩县教育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高建中:
谢谢你的提问。嵩县是国家级贫困县,是全省4个深度贫困县之一,2019年脱贫摘帽。全县共有各类学校280所,在校生12.7万人。其中义务教育阶段学生8.2万人(小学生5.5万人,初中生2.7万人)。全县建档立卡贫困学生1.7万人。我们通过健全机制、动态监控、精准施策等行之有效的措施,重点关注“留守儿童、学困生、家庭贫困学生”等特殊群体,扎实做好控辍保学工作,不让一个学生辍学,确保义务教育阶段巩固率100%。
一是建立“三级四长”工作机制。建立由“县教体局、乡中心校、村小学”三级和局机关股室长、乡镇中心校长、定点初中校长、村小学校长“四长”负责的控辍保学工作机制。县教体局班子成员包片督查,股室长包乡指导,层层夯实控辍保学工作职责。
二是实施动态监控。每学年初,按照“学籍系统、户籍系统、报到人数”三对照原则,逐人追溯去向,随时掌握适龄儿童在校动态。
三是办好学校,增强吸引力。大力创办特色学校。组建了足球、绘画、古筝等社团、兴趣小组1500多个,定期开展研学旅行社会实践活动,增强学校吸引力;积极拓宽成才渠道。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控辍保学提高义务教育巩固水平的通知》要求,结合实际,组织学困生到职业学校学习专业课,掌握一技之长,使他们升学有基础、就业有能力。我们组织了21名九年级学困生到县职专学习。
四是针对辍学,全力劝返。对有辍学倾向的学生及时访、随时访、反复访,动员同学劝、亲友劝、村组干部劝,做好劝返复学工作。带着感情不厌其烦劝。全县常年在外务工人员较多,部分孩子成了留守儿童,我们建成农村留守儿童之家49个,让留守儿童不孤单,能够时刻感受到家庭的温暖。比如:何村乡桥头村的段某飞同学,其父母在外地打工,属留守儿童。因疏于管护,产生厌学心理,离开学校。学校数次到外地找到该生父母讲明道理和政策,带着感情不厌其烦做工作,最终在家长的支持配合下,失学37天后返校,完成学业并参加中考,被县五高录取。借助法规部门联合劝。个别家长对劝返不配合,有抵触情绪,政府牵头,教育、公安、司法等部门联合登门对家长进行批评教育,不让一个孩子失去教育的权利。比如:德亭镇德亭村的刘某华同学,因学困,曾间断性辍学。分包教师多次到其家
文章来源于:http://daxue.ljyz.com.cn 大学网
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其真实性与本站无关,请网友慎重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