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位置: 大学网 > 兴宁市 > 正文

走出一条中国特色乡村振兴之路

日期:2023/7/8 6:08:44 浏览:

来源时间为:2023-01-29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们经过接续奋斗,实现了小康这个中华民族的千年梦想。我们坚持精准扶贫、尽锐出战,打赢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脱贫攻坚战,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为全球减贫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报告为新征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提供了基本遵循和方法论,为推动乡村振兴新发展提出了新任务和实现路径。

乡村振兴的新背景

乡村振兴的新背景从国际上看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从国内看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乡村振兴工作的现实基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意味着国际各种力量的重新分化组合,其间充满了机遇和挑战,挑战之一是中国制造和中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遭遇“围剿”的风险增加。这种风险不仅仅是针对高科技企业,对农业农村产品亦然。农业既是一个传统产业,也是一个高技术产业,包括基因技术在内的各种高技术渗透农业生产各个环节。因此,中国农产品和农业未来将面临较严峻的国际环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对于乡村振兴工作而言,是一个承上启下的过程。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就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举措,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内容。因此,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需要立足于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从国际国内两个方面进行全局谋划。

乡村振兴的新蓝图

党的二十大报告阐释新时代十年党和国家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的第一个方面,是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而为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成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首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蓬勃生机,中国共产党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提供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和中国力量。理论来源于实践,也指导实践。新征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需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同时,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生产社会实践为理论创新提供丰富源泉。其次,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农业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现良好开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不仅对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有着重大意义,而且以中国式现代化探索的创新实践及成就向世界证明了我们党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巨大能力,也为全球减贫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为世界其他地方人民实现脱贫致富提供了有益借鉴。

乡村振兴的新路径

总体而言,这个新路径就是走中国式现代化的乡村振兴之路。具体而言,则需要从力量源泉、精神气质、战略谋划和策略实施等方面按照党的二十大精神要求,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不断探索创新,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第一,力量源泉是人民,“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我们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要依靠人民、为了人民、服务人民。乡村振兴成果人民共享,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从而汇聚乡村振兴的强大合力。人民是推动乡村振兴的主体,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保障,以人民为中心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符合我国发展实际和国家现代化建设需要。

第二,精神气质即斗争精神。斗争精神是千百年来中国人民战胜各种艰难险阻的强大精神力量。斗争精神首先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即中国人民“敢教日月换新天”等思想信仰,从而具备战胜各种困难的勇气。同时,斗争精神也强调斗争的谋略性,即所谓善于斗争。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首先要树立必胜信念,这样才能增强历史自觉和历史主动。其次在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根据当地资源状况、风俗习惯等进行精心谋划和布局,发挥创造性思维,不断推动乡村振兴取得新发展。

第三,战略谋划需要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一方面是城乡融合,即工业和农业形成互补互促关系。从产品市场来讲,农村市场是城市工业品的重要销售市场,家电下乡、农业机械推广等,扩大了工业产品的市场范围,从而为实现内循环开辟了一个新天地。同样,农村产品对接城市,农产品进超市或者直接通过电商进入城市千家万户,也为农村产品找到了广阔市场,从而为实现内循环打下了坚实基础。另一方面是区域协调,要根据各个地区的自然资源、人才资源、气候特点等进行科学规划布局,形成不同地区之间的优势互补而不是恶性竞争,从而实现不同地区之间共同发展和共同富裕,并为开拓国际市场形成合力。

第四,策略实施则需要从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等各方面进行力量组合。农村要实现现代化,要构建绿色安全、优质高效的现代化乡村产业体系,为农民持续增收提供坚实的产业支撑;要让更多人才愿意来、留得住、干得好、出成效;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乡村绿色发展之路;培养造就一批坚强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和优秀的农村基层党组织书记,建立更加有效、充满活力的乡村治理新机制。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专项课题(20VSZ113)的阶段性成果】

[责编:赵宇]阅读剩余全文()相关阅读

人工智能时代的数字文明与人才培养

筑牢数字安全屏障推动实现数字文明

中华文明赋予中国式现代化以深厚底蕴完善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千万工程”开启未来乡村新实践科学谋划过渡期后脱贫地区常态化帮扶您此时的心情新闻表情排行日/周开心0难过0点赞0飘过0视觉焦点

数字文明建设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

以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引领城市文明建设

最热文章中华文明赋予中国式现代化以深厚底蕴1完善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2“千万工程”开启未来乡村新实践3传承弘扬延安精神,走好新时代长征路4中国式现代化要处理好战略和策略的关系5科学谋划过渡期后脱贫地区常态化帮扶6核心价值观百场讲坛第124场举办7数字文明建设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8把握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三个维度9现代化进程中的城乡社区协商民主发展10独家策划

理响中国·铿锵有理

“五个一百”第五届网络正能动漫音视频

二十大精神进校园的北京实践

实践新论

实践新论

学习时刻

推荐阅读【思享家】区域国别学的系统研究和理论研究区域国别学是典型的交叉学科,只有从不同学科视角贡献知识增量,通过融合、碰撞和创新,才能最终形成学科共识。2023-06-2809:36中国人口负增长的挑战与应对我们仍需抢抓“十四五”应对窗口期,战略上保持定力,战术上灵活机动。在强化养老、托幼、家庭支持政策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房地产市场调控。2023-05-3117:56人工智能赋能中国式现代化中国正在打破西方对现代化标准垄断,探索出一条不同于西方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路,创造属于自己的发展经验,为现代化理论作出重要贡献。2023-05-2415:49人口高质量发展是现代化建设之基石人是经济社会发展全要素投入中最具活力、最具创造性、最具能动性的要素,人的全面发展和人口高质量发展是经济社会可持续的内在要求。2023-05-1809:00践行五个坚持,稳步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五个坚持明确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处理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产业发展与转型升级、一二三次产业结构、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国内与国际间关系的重大原则,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行动指南。2023-05-1509:51创新耕地保护模式,挖掘多元空间价值统筹粮食安全与活化乡村经济是未来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亟待通过深化耕地保护模式的创新,探索面向多元价值诉求的耕地保护新途径。2023-05-0609:58内需潜力释放,一季度经济开局良好在稳经济政策措施的持续发力下,无论是需求还是供给都处在逐步恢复中。鉴于需求不足是一个时期以来影响经济运行的明显制约因素,因此需求改善较之供给改善更能有利于经济运行。2023-04-2710:02在记忆与叙事中坚定历史自信通过建构共同体记忆和一定的情感叙事策略,彰显出我们党对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历史经验和新时代新征程的新赶考之路具有坚定的历史自信。2023-04-2409:57网络安全立法彰显中国式制度文明新风范十年来的网络立法,涵盖数字中国、数字社会、数字政府等各个领域,辐射企业、社会组织、个体等各类主体。网络立法的进程与网络深度嵌入经济社会生活的步履同频共振。2023-04-1909:32持续释放平台经济在新时期的发展动能平台经济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就业、拓展消费市场、创新生产模式、国际竞争中大有作为。平台经济是数字经济的典型业态,是引领经济增长和推动社会发展的新引擎。2023-04-0709:15积极推动第三次分配在实践中创新发展中国特色第三次分配是在道德力量、文化因素、价值追求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实现社会财富资源在劳动人民各阶层、社会各主体之间,由盈余方向短缺方流动或盈余方与短缺方共享的资源配置活动。2023-03-3111:00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是实现人的现代化人的现代化是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社会关系和谐发展,人的素质全面充分提高。2023-03-2216:29深入实施四大战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重塑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是区域经济增长模式的空间表达,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2023-03-1710:56以机构改革引领科技体制改革科技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各界利益格局的调整,只有立足国家发展大局和科技发展规律,才能够保证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取得成功。2023-03-1114:23促进数字经济和乡村特色产业深度融合促进数字经济和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深度融合,既要推动影响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又要加快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农业新基建建设。2023-03-0910:44经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的理论逻辑为了实现中国经济增长奇迹的长期可持续性,必须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发展要由数量追赶转向质量发展转型。2023-03-0616:13意识形态斗争的“来路”与“去路”自由、民主、人权是人类的共同追求,但不是只能有一种模式,所谓“民主对抗威权”不是当今世界的特点,更不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普世价值”的内涵实际上已经被窄化为特定的西方价值。所以我们应该超越狭义的“普世价值”观念,倡导全人类共同价值。2023-03-0110:16国际传播中的困境与破局做好国际传播,要做很多的研究,做到知己知彼,只有研究不断深入,拿出来确切的、有说服力的资料,才能增加我们对外传播中的论述能力和说服力。2023-03-0110:12精准施治共同富裕中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拓展监督的深度和广度,搭建“互联网+监督”平台,将具有强大公信力、权威性的传统新闻媒体与更迅捷、更开放的新媒体相融合,充分发挥社会舆论和新闻媒体的监督合力。2023-02-1710:53大力发展新型生产力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通过数字生产力的动力变革、绿色生产力的理念变革和蓝色经济的空间变革必将加速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实现和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进而推动新发展格局的加速实现。

文章来源于:http://daxue.ljyz.com.cn 大学网

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其真实性与本站无关,请网友慎重判断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