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位置: 大学网 > 和平县 > 正文

深圳大学用真情举全力帮扶广东省河源市和平县浰源镇曲潭村

日期:2023/6/15 10:23:23 浏览:

发挥高校优势,聚力民生教育帮扶

——深圳大学用真情举全力帮扶广东省河源市和平县浰源镇曲潭村

2019-10-15来源:深圳大学收藏

深圳大学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委有关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的部署,自2016年起,定点帮扶广东省河源市和平县浰源镇曲潭村。学校高度重视扶贫工作,集全校之力,聚多方力量,整体部署、科学谋划、精准施策。在推行产业发展增收脱贫的基础上,充分发挥高校优势资源,重点推进教育扶贫、医疗帮扶和民生改善,不断探索扶贫工作长效机制,圆满完成了2016-2018年脱贫攻坚任务。在此基础上,加大人力、财力、智力帮扶力度,继续推进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为2020年如期全面完成脱贫攻坚决战奠定了基础。

一、帮扶进展与成效

曲潭村全村共419户,户籍人口1721人,现有建档立卡贫困户36户、126人。经过三年来的不懈努力,曲潭村产业项目全面铺开,基础设施明显改善,教育、医疗、住房、社会保障水平逐步提高,已有35户、117人实现脱贫,总脱贫率达93%,圆满完成了三年脱贫攻坚(2016-2018)任务,形成了脱贫攻坚决战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建设的良好局面。2019年底相对贫困人口有望100%脱贫,达到贫困村脱贫出列标准。

二、主要做法和成效

(一)压实责任,健全扶贫工作机制

一是强化领导责任机制。为了圆满完成扶贫任务,把党的政策落到实处,深圳大学始终把扶贫工作作为政治任务和“一把手”工程来抓。2018年以来,继续实施脱贫攻坚“一把手”负责制,成立了以党委书记、校长任组长,分管副书记任常务副组长,一名副校长任副组长,30多个机关部室、学院、教辅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扶贫工作领导小组。校党委多次召开书记碰头会、校党委常委会、校扶贫工作领导小组会议等专题会议,全面部署研究精准扶贫工作,强化责任落实,确保各项扶贫措施落实到位,推动扶贫成果的快速实现。

二是人财物全方位保障。选派出一名业务水平高、政治素质好的年轻党员作为深圳大学驻曲潭工作队队长,兼任驻村第一书记,长期驻村,落实扶贫工作。同时,学校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提供了“人、财、物”全方位保障,继续安排校内自筹专项扶贫资金,确保扶贫资金足额投入。通过层级领导、按级负责、下沉末端抓落实,真正做到集全校合力、全员参与、全力以赴。

(二)改善基础设施,补齐硬件短板

一是修路搭桥,改善交通。交通问题一直是曲潭村的一大痛点,该村主干道路面狭窄,会车困难;各村道路况更差,“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要想富先修路,深圳大学受领定点帮扶的任务以后,将修路搭桥作为第一项工程来抓。在前期完成2.77公里自然村村道硬化和拓宽8.7公里行政村通镇主干道的基础上,再完成3.33公里村道硬化,全村10户以上的自然村历史性地告别了泥泞小路,交通问题根本性得以解决。

图1曲潭村下围村道施工前情景

图2曲潭村下围村道硬化后情景

二是安装路灯,点亮乡村。在主攻产业发展的同时,学校领导指示驻村工作队:“群众十分关切的民生工程,也要加紧推进。”前期安装了110盏路灯,极大地方便了村民夜间出行,得到了村民的广泛赞誉。在此基础上,再次安装60盏太阳能路灯,群众晚上出门再也不怕黑了。

三是兴修水利,助力农业。由于地形特殊,该村很多农田因缺水灌溉难以耕种。深圳大学根据紧急程度和农田集中情况进行科学统筹,分步实施农田水利工程。水利工程第一期(2016-2018年5月)共完成了6.1公里水利“三面光”灌溉水渠和6个蓄水陂头修建,第二期再完成6.6公里,截至目前实施的水利“三面光”灌溉水渠总长达12.7公里,彻底解决了村民耕种缺水问题。

四是集中供水,确保饮水安全。投入150万元建设集中供水设施,供水管网铺设到家家户户,实现了自来水户户通,家家都有安全饮用水。

五是修建广场,填补文体设施空白。修建完成一个篮球场、一个文体健身活动中心,填补了本村文体设施的空白,已经成为村民体育健身、文化活动、聚会聊天的首选场所。行政村文体中心、2个偏远自然村小型文体广场即将实施,届时将为村民提供充足的文体活动空间。

图3曲潭村篮球场动工前

图4曲潭村篮球场建成后

此外,集公共服务站、党员活动室、卫生站、农家书院、少儿之家、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站等诸多公共服务功能于一身的村党群服务中心,正在建设之中。建成投入使用后,将可为村民提供多方位、多功能的公共服务。

(三)结对帮扶,精准施力贫困户

学校落实了以党委书记、校长亲自挂帅的帮扶责任制,党委书记刘洪一、校长李清泉、党委副书记范志刚、副校长徐晨等4名校领导各结对帮扶1户贫困户,并先后多次赴曲潭村考察调研、检查指导工作,进村入户掌握第一手资料,亲自部署安排,保证扶贫工作有序开展。

图5深圳大学党委书记刘洪一教授慰问五保户

在校领导结对帮扶的基础上,各机关部室、学院、教辅单位负责人结对帮扶1-2户,实现了学校各部门帮扶责任的全覆盖,做到了每个贫困户都有帮扶主体,构建了精准扶贫工作责任机制,为扶贫政策和措施落到实处奠定了坚实基础。

结对帮扶以来,深圳大学一对一到户结对帮扶480余人次,捐赠贫困户发展资金40万余元。经过帮扶,曲潭村贫困户已有35户贫困户117人实现脱贫,总脱贫率达93%,余下贫困人口将于2019年底全部脱贫。

(四)发展产业,推进就业,健全脱贫长效机制

紧密对接群众需求,建立健全稳定的脱贫长效机制,促进贫困群众稳定脱贫、持续增收、逐步致富,始终是深圳大学帮扶曲潭村的重中之重。根据多次实地考察、组织专家调研商讨,结合曲潭村山高地少、土地零细分散等实际,学校扶贫工作领导小组确立了“分散化与组织化结合、散种散养与能人带动结合、短期收益与长效增收结合”的产业扶贫思路,走“企业引领、合作社带动、基地示范、农户自干”的产业扶贫之路。根据贫困户的劳动力、土地、技能、意愿等情况,与贫困户协商确定产业项目;邀请专家到村培训、指导,为产业扶贫提供技术指导和资金支持;以校友企业保价收购的方式解决农产品的销路问题。通过资金支持、项目选择、技术指导、产后销售,形成了一个产业帮扶闭合循环回路。同时,实施一对一就业帮扶,引进手工制作项目,实施就业支持计划,提高就业支持和服务水平,帮助贫困人口增加工资性收入。

企业引领培育主导产业。深圳大学校友企业深圳华之粹生态科技有限公司在油茶方面有产业优势,学校促成其在曲潭村开展油茶种植扶贫项目,三方达成了产业合作协议,以捐赠茶苗、技术指导、茶籽收购的方式,引领贫困户和村民将油茶种植发展成曲潭村主导产业,已资助种植油茶240亩。

“合作社+农户”,致富带头人带动脱贫。因缺乏土地、在家劳动力不足、自主发展产业能力弱等原因,部分贫困户难以独立发展产业。我们筛选了本村管理规范、经济效益好、有社会责任感的合作社,通过当“红娘”牵线搭桥,促成了10户贫困户与合作社的特色养殖合作。按照三方商定的比例,合作社每年按照贫困户入股本金进行保底分红,确保贫困户稳定获得资产性收益,发挥了本村致富带头人参与扶贫、带动脱贫的示范效应。

散种散养、自种自养发展产业。基于贫困户实际困状,不刻意追求连片开发,通过散种散养、自种自养的方式发展产业,既充分尊重了贫困户的自主意愿,又充分调动了贫困户的内生动力,更充分保障了贫困户的责权统一,将脱贫的主体责任交到贫困户手中,将增收的实惠放到贫困户的口袋里。目前,曲潭村所有在家有劳动力的贫困户均根据自家实际选择产业,涵盖茶叶、油茶、蜜柚、鹰嘴桃种植和蜜蜂、鸡、鸭、鱼、牛养殖等多形式的小规模种养,取得了一定的增收减贫效应。其中,18户贫困户养蜂共500箱,年收入增加20万元。

协助推进就业扶贫,增加工资性收入。实施就业支持计划,动员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外出务工,鼓励长期、稳定就业,实现“一人就业,全家脱贫”。实现就业创业技能提升支持计划,鼓励并支持贫困人口参加技能培训并获取职业技能资质证书,真正提高贫困人口的就业创业技能,从根本上实现贫困人口能力脱贫。已经成功帮助3人分别获取汽车修理技术、家政服务(月嫂)、挖掘机操作等技能证书,并推荐就业。在村内为贫困人口设置4个公益性岗位,每人年均增加收入1万元。引进福楼醒狮手工制作项目,邀请师傅进村集中培训,可以实现在家就业、照顾家人两不误。组织贫困人口参加河源市、和平县、深圳福田区的扶贫专场招聘会,及时发布珠三角招工需求信息。曲潭村有劳动力贫困户31户,年初计划实现就业33人,最终实现就业42人,完成率127%。其中,长期工(6个月以上)35人,占83.3%。长期工的年工资收入较上一年度有所增长。

(五)扶智育人,突显教育扶贫优势

治贫先治愚,扶贫必扶智,教育扶贫是稳定、长远脱贫的重要推手。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重要任务,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

深圳大学党政领导非常重视教育帮扶工作,旨在充分发挥大学的教育资源和智力优势,在教育帮扶曲潭村方面做出特色和亮点。为此,深圳大学将“教育扶贫”作为重点内容,帮扶内容涵盖了师资培训、教学水平提升、远程教学资源共享、学校基础设施完善、义教支教、困难学生资助等六大项,并指定师范学院、后勤部、基建部、学生部、校团委等五个单位专门负责教育扶贫工作,其他单位密切配合,根据各自优势主动开展教育扶贫工作。

改善办学条件。深圳大学自筹100多万元,实施“特区大学牵手苏区小学”教育教学提升计划。一是投入80余万元新建570平方米的曲潭小学教学综合楼,以满足六年制小学的完小办学需求,从根本上拓展了办学空间,为曲潭村基础教育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基础;二是投入6万元的多媒体教学设备和网络设备,共享远程教学资源,提升曲潭小学的教育信息化水平;三是为全体在校生发放了近16万元的图书、校服、书包、运动鞋和学习、体育用品。

图6曲潭小学扩建前

图7曲潭小学扩建完工后

开展师资培训。深圳大学组织教师到曲潭小学现场为小学教师提供多媒体教学技能培训。组织曲潭小学校长、教师到深圳大学附属小学培训,以提高其综合素质和水平。

选派师生支教。深圳大学先后组织选派了7批45名师生赴曲潭小学支教,课程涵盖音乐、绘画、手工、英语、法律启蒙、心理健康等课程,从点滴做起,从细微处改变,丰富了当地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在传授知识、树立学风、促进教育发展、激发探索欲望和学习热情等方面做出了实效,为曲潭村孩子们的健康快乐成长拓展了更大的空间。

[1] [2] 下一页

文章来源于:http://daxue.ljyz.com.cn 大学网

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其真实性与本站无关,请网友慎重判断

你可能会喜欢
    没有相关资讯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