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决胜脱贫奔小康,漾濞彝族自治县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截至2019年底,全县累计实现2个贫困乡、24个贫困村全部脱贫出列,脱贫退出建档立卡贫困户4137户16232人,全县绝对贫困人口实现“清零”。
坚持以“督”促“战”,紧扣“两不愁三保障”总体目标,聚焦突出问题大排查,逐村逐户逐人逐项补短板,强弱项。漾濞县在2019年实现绝对贫困人口“清零”的基础上,将工作重点放在防返贫致贫巩固脱贫成效上。
脱贫摘帽后,为巩固脱贫成效,漾濞县开出:强化疫情阻击战、强化产业扶贫、强化就业扶贫、强化“三保障”、强化饮水保障、强化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强化易地扶贫搬迁、强化人居环境整治、强化群众内力激发、强化“挂包帮”“转走访”的“十强化”“方子”,打出巩固脱贫成效组合拳。近日,记者深入漾濞县乡镇、村庄采访,近距离感受漾濞脱贫攻坚的成效。
一只领头雁带飞一个村
在漾濞县富恒乡石竹村岩腊左村民小组的第一块中药材种植试验田里,一株株紫丹参正破土发芽。试验田的主人常继高介绍:“地里种的紫丹参,每亩能有三四千元的收入。”
常继高是富恒乡石竹村岩腊左村民小组支部书记,也是村里的致富带头人。岩腊左村平均海拔在2200米以上,由于海拔高、土壤贫瘠,长期以来,当地村民以种植苦荞、洋芋、玉米等作物为主,一年到头辛勤劳作却无法摆脱贫困,全村46户村民中有22户是建档立卡贫困户。
2016年,一心想要改变贫困村貌的常继高在自家田里试种起了中药材玄参,然而由于选种不当、管理经验不足等原因,第一年的尝试以失败告终。第二年,在农技专家的建议下,他改种紫丹参,因为当地适宜的海拔、土壤和气候优势,出产的紫丹参不但产量高而且品质好,在市场上备受欢迎。看到种植紫丹参效益好,2017年,常继高发起成立了富恒种植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带着全村村民大刀阔斧干起来。
常小元家曾是村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在常继高多次劝说下,2018年,常小元把自家的两亩多土地入股加入了合作社,现在每年除了有3000元分红,平时在合作社务工还有一笔收入,如今脱了贫,日子越过越好。
记者了解到,截至2019年底,石竹村岩腊左村民小组46户村民都加入了中药材种植合作社,依托当地丰富的林下资源,发展紫丹参种植面积达150多亩,按照每亩3000多元的产值,户均收入达1万元以上。在壮大中药材种植的同时,当地群众还积极发展传统养殖业。此外,合作社还积极与企业合作,以订单种植、保底收购等方式建立起“党支部+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在常继高这只“领头雁”的带领下,石竹村这个小山村“腾飞”了起来。
一份工作改变一家命运
来到漾濞县平坡镇多多饮品有限公司大桶水空桶传递车间,趁手中无活的空当,来自向阳村的员工熊家元和其他同事交流起了业务工作。
52岁的熊家元曾一度在贫困线上挣扎。儿子8岁的时候妻子去世,剩下父子俩相依为命,熊家元靠种地和外出打零工抚养儿子上学。在家种地收入来源单一,外出打零工家里的农活又荒废了,况且活计时有时无,收入不稳定,家庭一年的收入零零总总不到1万元,加之儿子考上大学,开销越来越大,父子俩的生活捉襟见肘。2018年9月,在挂包责任人余化东的推荐下,他来到多多饮品有限公司上班,每月工资保底2400元,多的时候能有3000多元,除工资之外,公司还管吃住。
“没想到上班的第一个月,就领到了2400元的工资。”熊家元激动地说,“这笔工资给了我生活的信心,让我有了面对困难、战胜困难的勇气。”到公司上班后,熊家元的年收入由不到1万元增长到3万多元。
就业一人,脱贫一户。多多饮品有限公司以“授渔”的方式为熊家元谋到了出路,也改变了他的生活习惯和家庭命运。“他刚到公司上班时,融入感较差,身体情况和精神面貌都不是太好。”多多饮品有限公司的总经理孙文瑞介绍,“现在的熊家元对待工作态度积极,人也开朗起来了。”
一根草演绎一个传奇
抡起钉耙锄下,土块一翻,一根根细长的鱼腥草破土而出,漾濞县苍山西镇白章村村民罗苏清夫妇二人在地里忙着,收获2019年的种植成果,同时播下2020年的新希望。
“现在挖的是去年种下去的鱼腥草,去年我家一共种了25亩,现在挖了三分之二。全部卖完收入20万元没有问题。”罗苏清高兴地说。
“去年鱼腥草价格好,根茎每公斤8元,每亩产量2吨左右,另外加上鱼腥草芽子,每亩有8000元左右收入,除去人工和其他所有成本,每亩收入至少1万元。”罗苏清算起了收入账,“我种了30多年的地,种过包谷、洋芋、苦荞,现在看来,种植鱼腥草效益最好。”
罗苏清是个爱折腾的人,种什么效益好,他就要种什么。2014年以前,核桃效益好,他把自家的地全部种上了核桃,成为了“核桃大户”,2014年,他探索在核桃树下种植鱼腥草,没想到一年下来收获满满,之后,他不但自己种植,还鼓励左邻右舍一起种植。
“以前核桃是白章村的第一产业,现在被鱼腥草取代了。”白章村党总支书记杨学先介绍,看到罗苏清种植鱼腥草取得成功,便积极鼓励和引导全村老百姓大面积种植,并按照“一村一特”的定位来打造。鱼腥草种植收入撑起了白章村经济的半边天。2019年全村鱼腥草种植面积达3100亩,纯收入3100多万元。
“一棵鱼腥草,就能让当地老百姓人均收入1万多元。”杨学先介绍,今年,全村抓住节令,已经种植3311亩,预计可突破3500亩。“一定要让这个朝阳产业、富民产业发展越来越好,要让这个致富传奇续写下去。”
一个产业夺下一个“亚军”
走进漾江镇荨麻箐村民李先元家,一栋主房、一栋崭新的耳房、一栋平房,三坊一照壁,院落整洁。院外牛羊成群,拾掇好的地里,重楼长势良好。
“这两袋重楼干货可以买4万元。”李先元从房间里走出来,一只手提着一袋重楼,乐呵呵地向记者“炫耀”起来。
李先元家有6口人,6年前,因为缺乏技术,不敢尝试,守着绿水青山过穷日子。
“以前一家人的收入就指望着核桃和务工的微薄收入,根本没想过要盖新房。”李先元多年前就上山挖过重楼,由于意识不足,都是连根带苗低价出售。当看到村里有人种植重楼获益,他也坐不住了。“我把挖来的重楼老根卖了,再把芽和小苗移栽在院子里循环发展,现在已经有2亩多。”2019年,他家单重楼籽就卖了3万元,加上重楼干货,重楼收入在7万元左右,加上卖出30多只山羊,核桃和牛的总收入,2019年底,他家收入突破10万元大关。
“我们村像李先元家这样的农户太多了。”荨麻箐村主任李斌底气十足。全村在核桃价格下跌的同时,放开手脚,大胆发展重楼产业,从山上找重楼苗栽到庭院里,从庭院里移栽到核桃林下,几乎是零成本。通过3年的努力,荨麻箐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夺得了全县的“亚军”。
随着重楼产业的快速发展,弥补了核桃价格下行的劣势,荨麻箐村214户农户户户发展重楼种植产业,全村种植重楼170多亩,产值达1700万元。
“虽然我们是小山村,村民收入在全县可是名列前茅。”李斌自豪地说。2019年荨麻箐全村214户895人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了15186元,比全县人均可支配收入足足高出3000多元。如今,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15户68人全部脱贫清零,走上致富道路。(记者博达文/图)
责编:木胜玉、朱红霞)人民日报人民网+手机人民网领导留言板人民视频人民智云人民智作
推荐阅读
飞向蓝天的“卓玛”(身边的小康故事)“卓玛,飞机能飞多高啊?”“卓玛你去过哪些城市了?”……每次回家,格茸卓玛仿佛是村里的“明星”。
格茸卓玛的家乡在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市小中甸镇团结村。这个很多人没有坐过飞机的村子,却走出了一位在飞机上工作的女孩。
作为东航…【详细】
要闻
云南新增19例境外输入确诊病例人民网昆明7月27日电(符皓)据云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通报,7月26日0时至24时,云南无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新增境外输入确诊病例19例、无症状感染者3例。确诊病例治愈出院2例(境外输入),无症状感染者解除隔离医学观察2…
文章来源于:http://daxue.ljyz.com.cn 大学网
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其真实性与本站无关,请网友慎重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