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时间为:2023-06-14
小坝子乡乡贤共植乡贤林通讯员刘艳春摄
河北省承德市丰宁满族自治县已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乡贤组织体系,将3879人纳入乡贤信息库,实现乡贤组织全覆盖。截至目前,广大乡贤发展瓜果蔬菜、畜牧养殖、冷链仓储等项目40余个,涉及投资金额近1.7亿元,解决就业岗位2000多个。
成立桑梓助学基金、盘活闲置大棚、创办领办合作社……如今,在丰宁满族自治县广大乡村,众多在外打拼的乡贤回到家乡,用聪明才智助力乡村振兴。
迎贤返乡,凝聚乡村振兴力量
“我不到20岁就在外打拼,取得一些成绩后,也想为家乡作些贡献。”在外从事建筑业多年的李先生说,参与家乡建设,并不是件容易事。
有一年村里唱戏,村干部发动在外能人捐款。李先生欣然应允,很快筹集2万元,谁知“钱打回村,就没了回音”。李先生后来得知,唱戏只花费1万元,剩余的钱不知去向。从此之后,他回家只是看望父母朋友,村里的事儿再也不愿参与。
但走得再远,也难舍乡愁。如何把这份深情转化为推动家乡发展的力量,消除像李先生这样在外游子的顾虑是关键。
乡村振兴,人才先行。“全县有农村党员1.3万人,其中长期在外的就有3000多人。”丰宁满族自治县县委组织部副部长刘建国直言,人才短缺是制约该县乡村振兴的最大瓶颈。
数据显示,丰宁有10万多人长年在外务工和定居。他们当中有许多人经过在各行各业长期摸爬滚打,锤炼出一身技术和管理本领,如果把这股力量凝聚起来,带动信息流、人才流、资金流和先进的管理经验返乡,将对推动乡村振兴发挥“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2022年4月3日,该县召开“凝聚乡贤力量、助力乡村振兴”动员大会,并出台《关于组建“乡贤支部(工作室)”助力乡村振兴的实施意见》《乡贤支部章程》。
迎乡贤返乡,首先要搭建让乡贤信任的平台。“我们坚持‘党委领导、政府支持、组织运作、社会协同’的原则,成立由县委书记任书记的乡贤党委、由乡镇党委书记任书记的乡贤党总支。”该县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王彦山说,各村成立由党员乡贤组成的乡贤党支部,不足3名党员的组建乡贤工作室,团结带领其他乡贤携手参与、反哺家乡建设。
迎乡贤返乡,要尊重个人意愿。该县把乡贤分为三类:本村能人为本土乡贤;户籍或原籍在本地的外出能人为外出乡贤;外来参与丰宁建设发展的能人为外来乡贤。是否加入,首先征求个人意愿,本人同意后,以组织邀请、集体推荐、个人自荐等方式建立乡贤信息库。
迎乡贤返乡,明确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帮忙不添乱、到位不越位的原则。鉴于每位乡贤能力有大有小、所在行业各有不同,该县提出乡贤可在发挥智囊作用、推动产业发展、协助招商引资、推进乡村治理、引领乡风文明、助力人才回流等6个方面发挥各自特长优势。
截至目前,丰宁已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乡贤组织体系,将3879人纳入乡贤信息库,实现乡贤组织全覆盖。
乡贤兴业,夯实乡村发展基础
走进沙锦营村,本土乡贤张瑞山正指挥村民为消防车补水。前些年,一户村民家发生火灾,由于距离县城远,消防队赶到时,房子已烧落架。
为避免类似悲剧再发生,张瑞山发动村里能人购置两台消防车,组建义务消防队,为十里八村百姓生命财产安全筑起安全屏障。
“有段时间没下雨了,田里的玉米不能没水喝。”张瑞山说,这几天消防车变成运水车,集中对玉米进行灌溉,卷曲的玉米叶重新舒展了。
绿油油的玉米地旁,连片的大棚里麒麟瓜苗长势喜人。多年前,该村2000多亩土地流转后成为苗圃,但由于苗木价格低、销路差,村民的地租一欠就是几年。
去年,村里统一将流转的土地收回,移出苗木。“满地都是树坑,百姓都发愁。”沙锦营村党支部书记李秀丰说,为了让百姓既能有收入,又能平整土地,村里找到乡贤们。
张瑞山当即接下任务。他利用自己多年经商培养的人脉资源,联系到几位浙江客商。“他们从事麒麟瓜种植销售,2000多亩地再次流转。”张瑞山说,为保障百姓利益,每亩1000元租金提前支付,同时还解决当地300余人就业。
类似的故事,还发生在五道营乡九道沟村。2013年,两家公司在该村投资770万元建起暖棚98座。2019年,因经营不善、资金断链,拖欠村民工资和地租50多万元。
“去年五道营乡乡贤党总支联系到我,问有没有意愿成为外来乡贤。”周新民说,丰宁是自己的第二故乡,助力丰宁发展,自己也是受益者,便痛快接受邀请。
让大棚焕生机,给百姓增财源。周新民主动请缨接下这块“硬骨头”。他投资1485万元,盘活闲置大棚,发展西红柿、辣椒等蔬菜种植,去年,大棚为村集体增收4万元,70余户村民收入地租19.25万元。
“我和妻子每人每月能挣4000元,到月就发工资。这日子踏实有奔头。”村民赵永海笑着说。
翻开乡贤事迹榜:河东村乡贤王福国帮助村集体资金入股顺达工贸公司,年分红96万元;李起龙村乡贤刘国全投资1500万元建设规范化肉牛养殖场,带动20名村民就业;南二营村乡贤韩智丰投资1200万元成立科技公司,生产火箭、航天等礼品模型,带动周边200名群众就业……
据介绍,广大乡贤通过创办领办合作社,流转村内闲置、零散土地,实现连点成片,创新探索“党组织+乡贤+公司+农户”模式,为乡村发展蹚出一条土地规模化生产、产品市场化营销、品牌特色化发展的致富路。
截至目前,该县各级乡贤组织共召开招商、联谊等活动130次,广大乡贤主动返乡下村,结合自身和村庄实际,发展瓜果蔬菜、畜牧养殖、冷链仓储等项目40余个,涉及投资金额近1.7亿元,解决就业岗位2000余个,带动务工群众年均增收2.5万元以上,平均帮助项目涉及村年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15万元以上。
同心协力,描绘和美乡村新图景
地处大山最深处的庙沟村,曾是当地环境最差、民心最散的村庄。乡贤支部成立一年多时间,这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6月7日临近中午,烈日当空,10多位村民仍在忙着搬运石头,堆砌河坝。他们佝偻着腰,汗水浸湿了头发。“最小的50多岁,最大的已有70多岁。更可贵的是,他们都是义务工。”泪水在眼眶里打转的该村党支部书记范艳龙说,全村960多人,常年在家的只有300多人,且基本是老人。
2021年,当选村党支部书记后,范艳龙便想让村子换个样。修残垣、拆断壁、清垃圾、修道路……缺钱,更缺老百姓的支持。“挨家挨户动员,大家直摇头。”
但全县组织开展的乡贤返乡活动,让范艳龙找到打破僵局的突破口。他多方联系在外发展的乡贤,介绍村子发展规划。
“路不修,村子怎么富?”在外务工的屈海林首先提出自己的想法。庙沟村是个“死胡同”,去县城需绕行15公里,如果拓宽一条1.3公里多的羊肠小道,将大大拉近山村与外界的距离。
少则几百,多则几万,大伙儿凑齐修路的10万元,工程很快开工。白天范艳龙盯现场,晚上把各项花费明细发送到乡贤群。
路通了,心齐了。在外乡贤看到村干部干事没私心,乡亲们看到村干部实干的决心。从去年6月开始,全村开始为期4个多月的环境整治行动。清运垃圾、拆除废弃圈舍、疏通河道、整修道路、修建活动广场……困扰村民多年的愁事难事烦心事,正在一件件解决。
“我家院大,支口大锅,大伙儿一起吃大锅饭。”村民屈海彬家成了“大食堂”。
“谁不愿家乡好。我干活不行,给大伙儿买点肉吃。”75岁的范青云骑车十几公里到镇上买来400元的猪肉。有人送来蔬菜,有人拎来豆腐。同吃同劳动的火热场景又在山村出现。
庙沟村村容村貌、村风民情的变化,让在外的100余名乡贤对家乡的思念更浓了。安装路灯、捐赠衣物,乡贤们纷纷用各自的方式表达对家乡的支持,目前,累计捐款已达130万元。
从引乡贤回乡,到人人争当乡贤。如今,干净整洁、人人向善的庙沟村,已被列入县级乡村振兴示范村。
窟窿山乡“新乡贤培育计划”已开花结果。“全乡常住人口只有1300多人,但百姓们十分重视子女教育。”窟窿山乡乡长齐静怡说,经统计,近5年,该乡先后走出3名博士、13名硕士。
为助力家乡学子茁壮成长,以郭艳斌、王长林、张楷信等为首的乡贤,募集善款32.5万元,成立桑梓助学基金,帮助山区孩子安心求学。在老乡贤的感召下,70多名大学生也加入乡贤组织,开始书写他们服务家乡的故事。
据不完全统计,去年以来,丰宁广大乡贤出资760余万元,为家乡修路架桥;实施河道整修、村庄绿化美化硬化等项目35个,涉及投资金额3455万元;实施饮用水设施改造项目14个,解决1120户村民吃水问题。同时,参与制定完善村规民约155个,解决各类矛盾纠纷1240起,有力促进了乡村自治与基层和谐。
“乡贤是在外拼搏奋斗的杰出代表,是各行各业的成功人士,是推动丰宁农村发展的宝贵财富。通过组织化手段把广大乡贤动员起来、组织起来、凝聚起来,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对加快推进乡村振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丰宁满族自治县县委书记李东说,该县将更加用情用心用力,欢迎和支持更多乡贤加入到家乡建设的浪潮中,努力实现强基固本、强村富民、推动发展、促进和谐的目标。
(2023年6月14日《河北日报》记者李建成陈宝云通讯员李佳园)
文章来源于:http://daxue.ljyz.com.cn 大学网
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其真实性与本站无关,请网友慎重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