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新市新邱区重点围绕产业发展,充分利用全国学会和省级学会的高端智力资源,努力构建人才与科技、经济深度融合的发展模式,逐渐走出一条符合新邱区实际,体现新邱区特色的人才发展之路。新邱区先后被辽宁省科学技术协会确立为全省首家创新驱动助力示范区,被辽宁省委组织部确立为全省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建设试点。
建立四种模式,海纳百川“引人才”
一靠柔性机制引才。积极推动创新驱动助力示范区建设,加强与全国学会和省级学会的对接交流,围绕产业发展建立1家海智专家工作站,6家学会服务站和9家专家工作站,实现产业发展与海外和省级专家学者的精准对接。二靠资源优势引才。充分利用经济转型城市的优惠政策和丰富的煤矸石资源,引进中科盛联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和金跃群核心研发团队,聘请7名博士专家为引才大使,实现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的同步落实。三靠乡音乡情引才。注重发挥本土人士桥梁纽带作用,加大与外埠人才沟通协调,吸引大爱嘉华纺织品有限公司等企业“凤还巢”。开展“优秀学子家乡行”活动,向394名新邱籍人才邮寄了《致家乡学子(人才)的一封信》,吸引本土人才回流。四靠产业项目引才。注重以产业吸引和凝聚人才,充分发挥大唐、大金、巴新铁路、浩博工贸有限公司等企业引才主体作用,引进1072名高学历人才来新邱就业。
实施三个工程,多措并举“育人才”
一是实施定单培养育才工程。加大技能人才培养力度,与辽宁工程技术大学、阜新市技师学院建立“区校联盟”,开展人才订单培养、委托培养,为产业发展和企业需求培养了300余名高技能人才。二是实施全面培训育才工程。依托干部素质提升大讲堂,聘请国内、省内专家围绕东北振兴、供给侧改革、大数据等内容为全区党员干部授课2000余人次。邀请清华大学教授举办全市首场人才工作专题讲座。三是实施实践锻炼育才工程。制定“五个一批”人才计划,先后选派优秀的青年人才到项目产业、房屋征收、信访维稳、镇村等“一线”挂职锻炼,提升青年人才适应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
拓宽三个渠道,不拘一格“用人才”
一是建设专家工作站,拓宽技术指导渠道。先后组织区内企业与省级学会开展对接活动24次,邀请学会专家驻区服务86人次,对新邱区食品深加工、污水处理、煤矸石综合利用提供了有效技术指导。二是成立隧道窑联盟,拓宽产业升级渠道。依托中国固废网,以10家利用隧道窑技术的新型建材企业成立隧道窑技术创新联盟,大大提升了隧道窑产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实现余热供暖、发电、造纸的绿色循环发展。三是实施金点子计划,拓宽行业发展渠道。积极向专家学者、技能大师等人才征求金点子,寻求行业发展和产业升级的新动能。其中计划投资20个亿建设“百年赛道小镇”的金点子,将把新邱区废弃的露天矿坑变成激情的赛车赛道,增添了经济发展的新动能。
打造三个环境,优化服务“留人才”
打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创新用才制度,突破体制束缚,出台深化职称制度改革、人才服务专员制度等相关政策制度7项。打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投资180余万元,建成600平方米的人才服务中心,设立一站式人才服务窗口,组建大人才办,为人才创新创业提供周到服务。打造良好的生活环境。投资600余万元,建设60套、4000平方米的专家公寓,为引进人才和专家提供周转性住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