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省委、市委、区委的决策部署,切实维护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以中国式现代化引领沙湾现代化建设,确保党的二十大擘画的宏伟蓝图在沙湾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沙湾经开区全力开展“四大工程”,助力沙湾高质量发展。
实施“红铸沫钢·领带转型”领航工程助力企业“高精新”转型发展。经开区组建“专家工作站”,开展技术交流活动,帮助企业定向培养管理精英40名,英才工匠12名,优秀职工55名,凝聚各方面优秀人才带动企业技术革新、创新发展。持续深化“两个覆盖”集中攻坚。督促50人以上企业建立党组织,30人以下企业要有党员,从企业的人才中培养发展出105名党员,各企业用工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引进录用35名党员,“两个覆盖”完成率达到100%。加强专业技术人才红色教育。帮助党员做到思想专业两手抓,线上利用“e支部”“微党课”等网络学习途径,线下依托红色研学点位开展党课座谈、知识竞赛等学习教育活动6场次,采取支部联建学、党员结伴学开展学习交流,锤炼出属于沙湾园区党员的“不锈钢”党性。实施“影子服务·跟踪协办”导航工程深入基层调研,倾听基层声音。以经开区党员干部为基础,深入实施“红色向导”活动,建立健全《红色向导制度》,采取领导包片、干部帮企的方式,主动深入到项目、工程、生产一线解决实际问题60余个。构建发展空间,着力招才引智。深度开展校企合作,搭建产业和行业共用技术平台,促成上海大学材料与工程学院与罡宸公司合作,成立了“上海大学材料学科与工程学院产学研基地”,全力推进优特钢及产品研发,抓住新机遇、拓展新市场、形成新优势;承办由省教科文卫工会主办的“创新发展·引智助企”活动,党员干部分组收集企业运营、技术攻关、人才发展、市场营销等方面的难点问题,服务30余名高校专家为企业现场“把脉问诊”,截至目前协助组织开展招才引智进园区4次,与高校签订合作意向书6份,进一步推动人才与产业深度融合、创新与发展同频共振。创新服务模式,着力技术攻坚。着力为企业技术攻坚搭平台,做好项目实施“店小二”,全力推进优特钢及产品研发,罡宸公司成功实现极薄规格1.5mm不锈钢带成功轧制,填补该领域国内空白;四川宏旺公司为满足客户多样化需求,成功研发出纳米仿古铜系列、喷砂系列、乱纹系列等不锈钢板材,市场反响较好,新产品产量已突破200吨/月,企业经济效益大幅增长。截至目前,园区完成企业重点技改项目51个,申请专利117项,建立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0户、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户、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户、省级“专精特新”企业4户、科小企业10户。实施“联防联建·共治共享”护航工程构建智慧防控。经开区以“水气土协同预警”“安防系统”和“污水处理在线监测”为基础,提前谋划布局经开区智慧园区指挥中心,构建“智能一网”平台,拟安装违停、人脸识别、路口监控、卡口监控等摄像头设备150余个,污水源接入监测点10余个,高空瞭望点2个,同时接入企业各项数据源参考分析,目前工程正在施工建设过程中。建设治理队伍。以“警务室”建设为切入点,建设警民巡逻巡防队伍,充分发挥属地派出所培训、管理、教育方面的专业作用,推动辖区企业选派1-2名政治素质过硬、身体健康的男性职工加入巡逻巡防,深化“网格化”管理,为营商、居住保驾护航,不断提升了企业、职工、居民的安全感,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创建平安企业。引导企业完善内部治理结构,健全职工代表大会、集体协商等民主管理机制,完善内部利益协调、诉求表达、权益保障机制,及时解决职工的合理合法诉求,及时排除化解不和谐因素,以工业行业的“小平安”为沙湾“大平安”做贡献,落实五年覆盖行动,截至2023年,经开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创建覆盖率达到50%,达标率达到了40%。实施“同商共育·区域共建”远航工程设立部门联合会。由沙湾经开区党工委牵头,与区经信局、区商务局、沙湾镇、嘉农镇以及国电沙湾分公司、峨沙天然气公司等相关要素保障部门建立联席会,在经开区规划建设、重大事项、重大活动安排、生产经营等推动沙湾现代化建设问题上集思广益,相互沟通协调。建设行业协会。将不锈钢行业协会打造成企业的共同利益代表、政府与企业间、企业与企业间的沟通渠道,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实现了企业间的抱团发展。搭建公共平台。为助力沙湾经开区各企业高质量发展,沙湾经开区搭建产品研发、技术革新等领域科研平台,目前搭建校企平台5个,与东北大学合作成立了院士工作站,在沙湾经开区的引荐下云南大学也派出研学班在德胜钒钛公司进行组织交流。(潘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