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大学网 > 寿宁县 > 正文

人均纯收入翻70多倍!一起听听福建“五无”特困乡“摘帽”故事

2023/7/19 19:15:49 点击:

福建省“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权威发布

人均纯收入翻70多倍!一起听听福建“五无”特困乡“摘帽”故事

2020年07月20日22:48来源:人民网-福建频道

返乡创业6年,成致富带头人

人:王明秀寿宁县民宿茶叶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

寿宁县

王明秀,今年39岁,是下党乡下党村的一名返乡创业青年。返乡6年间,他与团队一起创办茶厂、打造“下乡的味道”品牌,开创了全国第一个扶贫定制茶园,开办“下党的味道”农家乐、巧媳妇咸菜馆等,带动群众增收。

王明秀坦言,创业并没有那么简单。“刚回到村里,也摸不着要做什么,直到村党支部第一书记曾守福叫我去参加全国致富带头人培训后,我才有了创业助农思路。”

怎么助农?在下党,最多的就是茶叶,但是全乡没有一家茶厂。为了改变村里历来茶贩低价收好茶的困境,王明秀与几位村干部商量后多次后,决定采用“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创办蓉党茶叶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茶叶公司和加工厂,还注册了“下乡的味道”品牌商标。

然而,新模式一启动,很快就遇到难点。统一管理、采摘、收购“一条龙”运作方式对农户来说太过新颖,第一年,王明秀只吸纳了29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和30户茶农加入合作社。

“由于我们都按比市场价贵一些的价格收购社员的茶青,经过一年尝试,这59户都受益了。”王明秀说,看到“吃螃蟹”的人获得回报,第二年,全村剩下的50多户都纷纷入社。那一年,茶园种植规模也达到了600亩。此后,他还推出中国首个可视化扶贫定制茶园项目,吸引很多企业来租茶园。

6年来,王明秀通过打造“下乡的味道”这一品牌,使每亩茶园的收入从2000多元增加到了6000元,社员收入翻倍,村集体年增收10万元以上。入社的31户贫困户全部脱了贫,其中26户还盖起了新房子。

今年,寿宁县出资把王明秀团队的茶厂收为国有公司来运营,吸纳全乡10个村的茶农入社,将定制茶园可追溯系统安装推广到全乡3800多亩,社员增加到609户。

有党和政府帮助,再难也能挺过去

人:但利下党乡下党村村民

寿宁县

“这几年如果没有党和政府、各位领导的关心帮助,不敢想象,像我这样的家庭,日子该怎么过下去。”但利回忆起自己从贵州贵阳嫁到下党乡下党村这二十几年的生活,感触颇深。

“尤其是1998年,当时真觉得就像天塌下来一样。”但利说,那一年,先是小叔子患癌去世,没多久,婆婆也被确诊癌症晚期,为了满足婆婆回下党养老的心愿,但利丈夫提前回乡建新房子。然而,在一次做工时,因为不小心从楼上摔下,原本右手残疾的丈夫摔断了腿。

屋漏偏逢连夜雨。但利说,“当时到了医院,看着躺在床上不能动弹的老公,想着家里生病的婆婆跟三个还不懂事的孩子,常常晚上一个人偷偷流眼泪。”

丈夫出院后,一家人抱着走一步算一步的想法回到下党。“那时候看病基本花光了所有积蓄,我们回来没有工作,还住在破旧的老房子里,老公刚出院还只能躺在床上,就我一个人照顾全家老老小小,好几个月连一分钱的收入都没有。”

下党乡了解到但利一家的困难后,把他们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很快给一家人都办了医保。“换了医保用药,婆婆一个月药钱从原来的两万多变成了几千块,大大减轻了我们家里的负担。”紧接着,乡里还帮但利跟县里的新华书店协调了在村里书店卖书的工作,还能照顾到家人。

有了工作,加上低保,但利一家的生活慢慢有了起色,但党和政府的帮扶仍在继续。

寿宁县安排一名干部挂钩但利家,定期走访,帮助解决生活困难;政府还提供了6.1万补助,有了这笔钱,但利一家搬进了新房;但利的大女儿考上大学,还能享受政府助学金;每年家里还能领到几笔固定帮扶资金。

“生活条件有了很大改善,我们家也终于摘下了贫困户的帽子。”

摘帽后,但利一开始还担心一些待遇会被取消,而实际上,党和政府提供的帮助却越来越多。

“去年乡里给我安排了一个公益性岗位,帮忙照顾古村一条街店铺卫生,让我又多了一份收入;乡里照顾我老公手脚不便,没法干体力活,打算教他画画谋生;今年更是把我们一家都纳入合作社带动增收,生活是越来越有保障,日子也越过越有希望。”

但利一家对于这些帮助,非常感恩。“有党和政府的关心和帮助,再难也挺得过去;有党和政府给我们引路,更好的日子还在前面等着我们,只要肯干一定能够致富奔小康。”

为投身家乡建设积蓄足够力量

人:王雨昕下党籍北京大学在校学生

寿宁县

王雨昕是下党人,但从小在寿宁县城长大,因为奶奶和叔叔生活在下党,她时常回到下党。

她对下党的印象很特别,对下党的感情也很特殊。

回忆起小时候每次回下党前,她有“两怕”。一怕坐车,因为铺满黄土的公路弯弯曲曲,一趟车下来胃里早就翻江倒海,遇上下雨天,道路还泥泞不堪,更让人头晕目眩;二怕进屋,奶奶住的老房子破旧,陈年木地板也经不起踩,不知道一脚落下去会有什么后果。

“奶奶告诉我,在我父亲还是孩子的时候,家里更贫困。爷爷早年去世,家里失去顶梁柱,为了供孩子上学,奶奶四处揽活,省吃俭用,到了‘家徒四壁’的境地。”

这些年,下党的面貌焕然一新,王雨昕对下党的印象变成了“次次回老家,次次有变化”。

以前的黄土公路变成了柏油路,寿宁县城到下党的车程从3个多小时缩短到1个半小时以内;老房子做了修缮,门前沿河的公路修建了护栏,房后的小道重新铺了石板;室内卫生条件也有了很大的改善,厅堂干净敞亮;叔叔还在内村建起新房子,各种家具家电一应俱全......

随着下党红色旅游的开发,展览馆、茶馆、客栈等设施相继建立,文昌阁、鸾峰桥内涵更加丰富。王雨昕说,现在假期回下党,不再感到无聊,而是有处可去,有知识可学,有精神可体悟。

吃水不忘挖井人。作为一名从下党走出来的大学生,王雨昕深知家乡对发展的迫切需求,虽然已经脱了贫,现在还要致富,还要跟进文化、卫生等多方面的建设。她说,要实现农村振兴,非一日之功,需要“滴水穿石”的精神,需要几代人的奋斗与传承,需要代代青年投身家乡建设,为发展注入源源活力。

“作为新一代的大学生,我们的生活和学习条件比父辈要好得多,有机会进入高等学府,跟随博览五车的教授老师学习,开拓广博的视野。因此,我们更应当把握住学习机遇,把自己培养成学有所成的青年知识分子、蓬勃向上的有志青年,为投身家乡建设积蓄足够力量。”王雨昕说道。

不忘初心、砥砺奋斗,过去的下党,一步一个脚印走出脱贫路。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如今的下党,站在新的起点上,行稳致远,谱写乡村振兴发展新篇章。

猜你喜欢
推荐图文
灵山县开展大学生“三下乡”文艺汇演活动
精河县:描绘城市“成长蓝图”擘画城建发展图景
校企合作协同创新头屯河工业园区与大连工大深入推进产学研合作
最新图文
人均纯收入翻70多倍!一起听听福建“五无”特困乡“摘帽”故事
解锁乡村振兴密码中国农业大学
江苏海洋大学与我局合作共建实习基地及研究生实践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