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位置: 大学网 > 会宁县 > 正文

会师圣地会宁教育的嬗变之道――党的十八大以来会宁教育发展回眸

日期:2024/10/30 9:58:02 浏览:

来源时间为:2022-12-31

会宁这个曾经苦甲天下的地方,因红军会师和崇文重教而享誉陇上,恢复高考以来向全国高等院校输送16万余大学生、6000多位学士、1500多名博士,成为西北远近闻名的状元县。近年来,会宁教育办学条件持续改善、师资配置持续加强、教育改革持续深化、教育质量持续提升,走过了在积累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在创新中提高的奋斗历程。党的十八大以来,会宁县迎来了向“双一流”大学输送人才最多的时期。据统计,全县本科一批录取率从十年前的12%提高到32.6%,年均有近9个孩子考上清华、北大。

01

强基固本:从薄弱匮乏到厚实现代

十年前,会宁县教育资源还相对薄弱,全县教育根本不能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而十年后的今天,会宁教育发生了天翻覆地的变化。全县幼儿园从26所增至281所,县直幼儿园从3所增至11所,县直小学也从4所增加9所、初中从5所增加到7所;投资1.5亿元在北城区建设教育新城,聚集幼儿园、小学、初中、职业高中、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特殊教育学校教师进修学校集体入户;投资2.1亿元新建整体搬迁会宁县第二中学,将会宁县幼儿园、会宁县东关小学、会宁县枝阳初级中学、和会宁二中原校址依次置换,“腾笼换鸟”,一次性解决了四所学校的大班额问题。

今年50岁的王彩霞从“山沟沟”里搬入了新家——会宁县莲花小区,过上了城里人的日子。王彩霞还记得,搬迁之前,上幼儿园都要到自己所在的镇子上去。每次孩子有个头疼脑热,家人得背着孩子走那陡峭的山路找大夫看病,既不方便也不安全。如今,从家到幼儿园的直线距离不足200米,王彩霞在附近的祁连雪淀粉厂打工还能够按时接送娃娃。

会宁县第七幼儿园园长李翠香说,自己所在的这个幼儿园服务于莲花小区、西雁家园等几个小区。两年前办成了半托园,中午在园里午餐午睡,主要是考虑到附近打工和务农家长中午不再为不能按时接送孩子发愁。

十年来,会宁县农村教育资源也得到了极大程度的优化配置。

“村里的学校和县城的一样好。所以,现在我们村的孩子多数在本村小学上学,再也不用在县城租房陪读了。”近日,记者在会宁县老君镇谢埂小学采访时,接孩子的村民老张对记者兴奋地说。

“会宁的老百姓把供孩子上学并能接受优质教育看成改变家庭生活,彻底脱贫的最有效途径。”会宁县教育局负责人告诉记者,现在,农村有了优质教育,学生在家门口就近上学,家长少跑路、少耗时、少花钱,农村家庭有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忙农活,增加家庭收入。

会宁县着力改善农村办学条件,补短板、促公平,倾斜扶持农村教育快速提升。农村学校标准化建设、薄弱学校改造深入推进,自“全面改薄”项目实施以来,投入改薄资金94728万元,建设校舍面积29万平方米,运动场47.2万平方米。建成19个乡镇的教师周转宿22栋824套。全县中心小学以上学校寄宿制建设、营养餐食堂供餐、标准化运动场建设、现代远程教育“四个全覆盖”,农村学校办学条件极大改善。抢抓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的重要机遇,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加快农村学前教育资源扩充,建成村幼儿园206所,在全省率先实现有需求的行政村幼儿园建设全覆盖,既有效解决了农村学前教育资源短缺问题,又保障适龄幼儿就近入园,解放和发展了农村劳动生产力。

冬日的会师圣地寒风刺骨、滴水成冰,然而得益于“温暖工程”的会宁县农村各学校教室里却温暖如春。三年前,甘肃省政府结合“为民办实事”项目启动“温暖工程”,会宁县农村中小学校、幼儿园结束了冬季“燃煤时代”。

“温暖工程改善了全县农村中小学校取暖面积共26.6平方米,使全县2万多师生享受到了实惠。”会宁县教育局项目办副主任马维禹说,截至目前,全县总共完成农村中小学采暖改造学校52所,实实在在保证每间教室都温暖,每个孩子都不受冻。

02

师资保障:从安贫乐教到幸福荣光

“会宁一中是省级示范性高中,我们俩签到同一所学校可以好好施展自己的抱负,生活也方便。而且县上给每人1万元的安置费,还提供公租房。”从福建师范大学毕业的兰州小伙子陈宜鹏和他的妻子、江苏姑娘刘颖正在为毕业后的去向犯愁,会宁县招聘教师的公告引起了他们的注意。俩人一拍即合,当即就决定签到会宁一中。

教师队伍数量不足、年龄老化、专业结构不合理等因素,一直以来制约着会宁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为此2017年起会宁启动教育系统“五个一”人才引进工程项目,即引进100名博(硕)士研究生、100名免费师范生、协议培养100名免费师范生,引进1000名省部共建师范院校师范专业毕业生、1000名普通师范院校师范专业毕业生。引进的人才试用期满经考核合格后,分别一次性给予每位免费师范生不少于30万元的住房和生活补贴、硕士研究生10万元、省部共建师范院校师范专业本科毕业生不少于5万元安置费、一本院校和本科院校一本专业毕业生、音体美重点院校本科毕业生安置费参照省部共建师范院校师范专业本科毕业生安置费标准。

诚心引来金凤凰。2017年以来,有来自甘肃、青海、宁夏、陕西、福建等5个省份和省内12个地州市的117名硕士研究生、268名省部共建师范院校师范专业本科毕业生,605名普通院校师范专业本科毕业生到会宁县教育系统工作,促进了教师队伍结构性变革。

这件事让会宁县尝到了甜头,2021年,会宁县出台了《关于新时代会宁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意见》,提出对教师的优惠政策“十条意见”,县财政每年安排固定资金2000万元,并以每年200万元的增幅分年度增长,到“十四五”末达到3000万元。

这仅仅是会宁县下决心提升教师队伍素质的一个方面。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实际上,党的十八大以来,会宁县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教育事业发展最重要的基础工作,在提高质量、增加数量、满足需要上想了很多办法。

促进专业成长。充分发挥教研训一体化培训机制作用,“走出去、引进来”和网络研修,分岗位、学段、学科和层次累计培训教师7.43万人次。推荐评定“全国优秀教师”1人、省特级教师9人、陇原名师5人、省学科带头人16人、省骨干教师17人、省农村骨干教师150人、市学科带头人34人、市骨干教师200人。推荐表彰省园丁奖7人、市园丁奖116人、市“奉献铜城建功立业杰出园丁”6人、县园丁奖480人,推荐申报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积极组织教师参加优质课竞赛活动,提升教材研究和课堂教学能力,获得国家级优质课竞赛奖励教师17人次、省级奖励教师98人次。加强教师专业职务评聘工作,突出业绩和一线导向,推荐评定正高级职称教师96人、副高级2331人、中级4411人,提升了师资队伍专业化水平。

提高教师待遇。分“五类”“三等”(将全县28个乡镇按地域、交通和条件艰苦程度分为五类,每个乡镇分教学点、村级学校、乡镇所在地学校三等)发放乡村教师生活补贴,体现从教地区差异性和生活补贴激励性。职称晋升、评优选先等向农村和一线教师倾斜。

马斌1990年靖远师范毕业后就回到自己的家乡新添乡初级中学任教,三十年来没有“挪过窝”。马斌说:“作为会宁一名农村教师,我感到很幸福很光荣。”马斌告诉记者,自己已经成为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省园丁”,集诸多荣誉光环于一身。“我感到教师行业能实现自己的价值,我乐于在这个岗位继续奉献。”

会宁县北关小学副校长张金萍亲眼见证了会宁县教师队伍十年来的发展变化:近十年来,我们的教师队伍越来越专业化了。近年来,我们学校引进了数量足够的音美体专业教师,语数外教师不再像以往那样身兼多职,可以专心研究自己的任教学科。还有,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的使用已深入课堂,促使我们的课堂教学由单一的讲授型向人机互动的创新型发展,极大地优化了教学过程,提升了课堂教学效率。同时,我们一线教师的培训提升更加方便、更加快捷了,我们足不出户,只要在线就能观摩到全国各地名师的课堂教学。

张金萍表示,现如今,我们更加有信心引导青年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当好学生成长的引路人、贴心人、知心人,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四有”好老师,培养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03

成人成才:从重智“苦学”到全面发展

德育示范校省级23所、市级27所。加强家长学校、留守儿童之家和心理辅导室的规范建设和运用工作,创建省心理健康特色校4所。推荐表彰市级先进班集体338个、优秀学生191名,表彰县级先进班集体800个、优秀学生800名。

说起体艺教育,有两件事让曾任会宁县教育局副局长的李世杰感触很深。那是多年前的全市校园足球联赛上,会宁和靖远的一场比赛,会宁县以0:7大比分落后终结比赛,场上队员泣不成声,自己没有看完比赛终场就悄然离场。还有一件是他和邻县的同行谈起艺术教育,邻县的同行不经意地说,你们会宁的艺术教育比起我们落后不少于十年。其实李世杰知道,这位同仁已经给足了他面子,实际上,在体艺教育工作方面,会宁当时落后的不仅仅是十年,甚至更长。

会宁人也深深地认识到了自己的短板,痛定思痛下决心大力推进体艺科创教育。加强学校各类课外兴趣小组和学生社团建设,积极组织各类艺术展演活动,大力开展“体育、艺术2+1”项目,落实《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工作。4824名学生获得市级体艺测试等级证书。全县学生体质健康达标率为97%。以赛事活动为载体,推进体育艺术教育规模化开展。已举5届全县校园文化艺术节、4届全县校园足球锦标赛、3届全县校园篮球锦标赛、2届全县教职工篮球赛,承办甘肃省大学生篮球锦标赛、甘肃省青少年校园足球联赛等省市活动11项。创建全国校园足球特色学校14所、全国校园篮球特色学校12所、全国校园排球特色学校4所,省级快乐校园9所、市级12所。积极开展科技创新教育,乡镇中心小学以上学校全部组建科技兴趣小组,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明显增强。

“近年来,我们在高考中,体艺类考生上线和录取份额在逐年增加,我们体艺教育正在实现弯道超车。”会宁县教育考试院院长告诉记者。

“我们学校开设了航模、剪纸、拉丁、机器人等更多的艺术走班课,让我们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全面发展,适应素质教育,学校成为了我们最向往的地方。我们的老师转变了教学模式,把课

[1] [2] 下一页

文章来源于:http://daxue.ljyz.com.cn 大学网

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其真实性与本站无关,请网友慎重判断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