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位置: 大学网 > 东莞市 > 正文

东莞城市学院进入全国民办50强,跃升34位!

日期:2023/8/24 8:45:49 浏览:

东莞城市学院进入全国民办50强,跃升34位!

2023-03-3110:35:00

东莞城市学院

作者:

https://www.eol.cn

关注中国教育在线

近日,2023软科中国民办高校排名(主榜)发布,上榜高校含综合类、理工类、师范类、农业类、民族类、体育类、医药类民办高校共166所,东莞城市学院位居该榜第46位(广东民办高校第7位),较2022年度跃升了34位。

党建工作

学校党委制定工作方案,围绕“五学四做、十大活动”持续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宣传贯彻工作落地见效。我校党建“双创”工作成效显著,目前有1个国家级“双创”样板支部,2个省级“双创”标杆院系,2个省级“双创”样板支部,1个省级“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2个省级“三型”党支部。

学科专业建设

目前共获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8个,数量居广东省民办高校第一!学校3个专业通过IACbE候选人资格。学校瞄准新兴产业发展需要,在近年增设“机械电子工程”“机器人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等新工科专业的基础上,获批“人工智能”“产品设计”两个新专业,为学校主动培养适应大湾区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人才提供支持。

课程与教学

2022年,学校全面开展ObE成果导向课堂教学改革,基于TOC课程理念设计、编制和实施TOC版课程教学大纲,以提高课程教学质量为目标,以课程建设为重点,获批5门省级一流课程,3项省级课程思政改革示范项目,5项省级质量工程项目,7项省级教改项目。学校积极推进校企协同育人,深化产教融合,全校共计147门课程、178位行业专家、169名校内老师参与协同教学。

科研及科研平台

全年共发表高水平论文371篇,获得授权专利35项,获得东莞市第四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三等奖各1项。在高水平科研平台建设中,共获批立项市级科研平台3个,获准立项纵向科研项目114项,与企事业单位签订合作协议47项。成立了大学与城市发展研究院,获批设立了广东省大学与城市融合发展研究分会。同时,学校还获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项目、设立广东省社会科学研究基地;立项建设省级产业学院1个(用友新道数智产业学院),省级课程思政改革示范项目3项、省级质量工程项目5项、省级教改项目7项,入选广东省本科高校一流课程5门;成功获批省博士工作站。

招生就业

针对我校的生源结构情况,我校提出“立足东莞,面向全省,辐射全国”的招生工作思路,深耕学校品牌建设,整合校内外资源,共建“优质生源基地”,为学校带来稳定和高质量的生源。2022年,学校招生总规模首次破万,总报到人数为10319人,创历史新高。目前,我校在校生近20000人。2022届毕业生就业率稳步增长,学生就业质量逐年提高,就业满意度逐步提升。

师资队伍建设

学校遵循“充实队伍、改善结构、突出高端、引培并举、激发活力、全面提升”的人才队伍建设思路,坚持人才强校发展战略,以提高质量、优化结构为主线,以*、中青年拔尖人才和创新团队建设为重点,重点实施好师德师风建设、教师队伍结构优化、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中青年教师培养、团队建设五大工程,打造一支适应高水平的创新性、应用型、国际化都会大学要求的师德高尚、结构合理、素质优良、业务精湛的高水平专业化创新型师资队伍。

学生工作

学校构筑“三全育人”格局,推进“五育并举”理念,形成了“党建+思政育人”“朋辈+实践育人”、课堂内外、线上线下等混合式育人体系,取得显著成绩。学校不断完善全员共建的校园文化体系,建立了“4+1+1+1”心理危机预警体系,制定了学校劳动教育课总体实施方案,成立了学生社区与事务服务中心、学生社区党支部和国防教育教导团党支部。学校易班优课连续两年荣登全国十强高校。近三年,学校辅导员获得省市级奖项81项,发表论文114篇,累计63篇优秀论文或案例获省级奖;获批省市级以上课题49项,指导学生获省级以上奖项152项。拥有两个省级骨干辅导员工作室,8位辅导员在广东省辅导员年度人物评选中斩获佳绩,其中连续两年斩获广东省辅导员年度人物和全国辅导员年度人物入围,是广东省斩获此殊荣的唯一一所民办高校。

对外合作交流

学校已与30多所境外高校建立良好合作关系,深入开展各类交流项目,其中包括:学期交流、3+1本科双学位、硕士研究生保荐等合作项目。学生可以通过一系列境外交流学习项目,体验优质的课程与教学资源,深入感受跨文化交流,拓宽全球视野。此外,我校作为发起成员校之一与秘书处单位,持续推进构建都会型大学全球联盟;并成功申请加入国际高校间的非营利组织“亚太地区大学学生交换组织”。在境内交流合作方面,学校已与暨南大学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积极开展学生学期交流与研究生联合培养工作;与深圳大学建立党建帮扶结对共建合作单位,党建引领学校各项业务的深度共建与合作。

人才培养

学校以赛促学,强化学生实践能力。2022年,学校共组织学生各级各类竞赛共获奖215项。其中,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获得省级金奖1项、铜奖5项;第十三届“挑战杯”广东省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获得省级金奖1项、银奖3项、铜奖6项;2022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获省级三等奖1项;2022年(第15届)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获省级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外研社杯”全国英语演讲、阅读、写作大赛获得省级二等奖1项、省级三等奖4项;第十三届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获得省级一等奖2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11项;第14届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获得全国赛优秀奖2项、省赛二等奖1项、省赛三等奖1项。

2023软科中国大学排名共设置了办学层次、学科水平、办学资源、师资规模与结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重大项目与成果、国际竞争力、高端人才等十大评价模块,细分36个评价维度,内嵌100项评价指标,涉及345个评价变量,是对中国大学办学水平的立体化监测式评价。

据了解,高等教育专业评价机构软科发布“2023软科中国大学排名”,该排名自2015年首次发布以来,以专业、客观、透明的优势赢得了高等教育领域内外的广泛关注和认可,已经成为具有重要社会影响力和权威参考价值的中国大学排名领先品牌。软科中国大学排名以服务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和进步为导向,坚持贯彻国家高等教育改革和教育评价的方针、政策,用中国标准评价中国高校。

撰文_叶云峰周洁仪

文章来源于:http://daxue.ljyz.com.cn 大学网

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其真实性与本站无关,请网友慎重判断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