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和家乡,从哪里入伍更好
——全国大学生士兵征集工作新闻调查之二
入伍地选择山东老家,还是天津高校?这是中国民航大学大一新生赵重澳最近考虑最多的问题:家乡人武部已经多次到家里做动员,回家当兵是一种情分,而且竞争没有学校激烈;在学校入伍,方便快捷,还意味着拿到更高的优待金,但是名额有限。
从哪里入伍,也是摆在很多报名应征大学生面前的两难选择。近年来,作为重点征集对象的在校大学生,入伍数量屡创新高。但我国2000多所高校,大多分布在大中城市,大学生兵员的分布不均,给征兵工作带来“高校集中地区吃不了、高校较少地区吃不饱”的现象。如何合理统筹、科学分配高素质兵员?记者深入征兵一线寻找答案。
怎样系牢部校“联姻”红线?
跨区征集,部校挂钩
今年,华中科技大学大二学生郑小龙报名应征。他的户籍地在湖北省黄冈市,就读学校在武汉市洪山区,入伍征集地却选在武汉市青山区。打破高校属地征集模式,实行跨区征集,这是武汉市创新大学生士兵征集方式的有益探索。
武汉市征兵办主任刘志海介绍,武汉共有86所高等院校,但地域分布不均,洪山、江夏两个区高校比较集中,受征兵名额限制,一些想应征的大学生不能如愿;其他11个区高校较少,大学生兵员不足,征集任务难以完成。
为破解大学生征兵区域不均衡难题,2014年,武汉市首次试行高校划片征集,将31所高校从属地划出,调整至4个中心城区集中征集;2018年,为优化征集新兵学历结构,武汉市征兵办又将辖区内高校对应划入15个区统一征集,均衡分配大学毕业生及二本以上高校在读生征集指标。
在跨区征集新政策的推动下,去年武汉市预定新兵中大学毕业生及二本以上高校在读生人数近2000人,占入伍总人数的51%。
放眼全国,像武汉这样高校集中在少数区县的城市并不鲜见。南京市率先在江苏省实施部校挂钩征集模式,让原本集中在几个老城区的地方高校走出区域界限,与全市11个区人武部集体“联姻”,每个人武部都能挂钩指导一所或多所高校的征兵工作。
调查中,参与征兵工作的军地人员谈到,随着跨区征集、部校挂钩的模式在越来越多的地方施行,高校征兵潜力不均致兵员流失、城区街镇走兵难带来未来高素质民兵队伍源头不足等问题需要引起重视。
如何分流省会高校这“半壁江山”?
统一优待,回乡入伍
对河南省征兵办参谋刘冰来说,每年向高校分配征集任务数时都非常作难。
河南省现有高校134所,郑州市占62所,将近半壁江山,而有的地市只有一两所高校。如果按与其他高校相同比例进行征集,郑州市高校将出现优质兵员流失现象。
如何分流省会高校这“半壁江山”?今年初,河南省军区动员局协调省教育厅对郑州市高校在校男生按户籍地进行统计,下发各地并指导各地结合郑州市高校毕业生双选会等时机,到本市户籍学生较集中的高校开展“家乡兵役机关进校园”活动,鼓励、吸引学生回户籍地应征入伍。
“其他地市人武部到郑州市高校开展这一活动,看起来是跟我们抢兵员,其实帮我们充实壮大了征兵宣传力量,是双赢之举。”郑州市金水区人武部部长周学军说,金水区现有高校28所,人武部自身宣传力量有限,今年各地武装部来共同开展宣传活动,动员效果更好,从目前看,报名人数比去年增加了近500人。
河南并非个例,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对于多数省来说,大部分高校集中在省会城市,但由于高校集中地区的征集任务总量有限,难以满足更多在校大学生报名需求,因此,他们如果在入学前的户籍地报名应征,入选几率更大。
为了引导更多大学生回乡参军,吉林省则将目光投向统一全省优待政策上。为缓解高校集中的长春、吉林两市大学生征兵名额有限问题,吉林省规定:在两市高校就读,户籍在省内其他地区的大学毕业生可回原籍应征入伍,相关优待政策执行高校所在地标准。调查中记者了解到,河北、陕西等多个省都在省域内统一了大学生优待金标准。
谁来卸下兵员大户的重担?
合理分配,共同负担
多年在一线从事征兵工作的河南省新县人武部政委张安武,最近有些失落:新县只有一所民办高校,为征召更多优秀大学生,张安武组织干部、职工走村入户宣传,动员户籍地在新县的外读大学生回乡参军,但大部分学生选择在就读的外地大学报名。原因有二:在校报名比户籍地报名的优待金高,而且报名手续更简单。
“学生的选择无可非议,原因在于义务兵优待金和大学生奖励金各地标准不一,且在近几年有愈演愈烈之势。这既给我们经济不发达地区的征兵工作带来压力,又给新兵造成同役不同酬的现实问题。”张安武认为,如果不进行有效引导和规范,一定程度上会削弱公民义务服兵役的国防意识。
采访中,很多参与征兵工作的军地人员也不约而同谈到“优抚之困”:长期以来,入伍优待金一直由地方财政支撑,谁出兵谁负担,出兵越多负担越重。
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各地纷纷积极探索。河北省构建省、市、县3级分担机制,省财政每年支出达9.32亿元,减轻了市、县两级的财政负担。
南京陆军指挥学院教授黄相亮建议,从国家层面进行统筹,充分考虑国防需求和各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人口素质等实际,合理分配兵役任务。同时,应建立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共同负担的兵役保障机制,国家出基数,各省市区根据本地实际予以适当补助。
(本报记者宫玉聪、乔振友、曹琦;特约记者张正军、吕春峰、卢遵侯;通讯员郝晓鹏、赵一安采写)
从哪里入伍,都是祖国的士兵
张正军
由于我国高校资源分布不均衡,大学生征集存在“争兵”现象。面对征集任务的压力,有的地方依靠单纯的“经济杠杆”,不断提高义务兵优待金或一次性奖励金;个别地方为“争抢”高学历兵员,甚至采取政治考核函调不及时回复、学籍或入学手续办理设障、优待落实故意拖延等做法,挫伤大学生入伍积极性,影响征兵工作质效。
凡事有大道理,也有小道理,小道理要服从大道理。大学生从哪里入伍,是一个资源分配问题,如何科学合理统筹,需要讲清大道理。我们在深入挖潜完成指标任务的同时也要看到,军地各级的目标是一致的:为国家征召更多优质兵员。到了部队,他们都是祖国的士兵,从哪里入伍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鼓励他们积极应征,引导他们建功军营。
近年来,兵役机关积极探索、勇于创新,采取跨区征集、集中征集、省域内统一大学生优待金等做法,助推大学生征集工作开展,但在更大范围实现大学生征集资源均衡,还需从国家层面统筹平衡,以选送更多优秀人才投身强军事业。
文章来源于:http://daxue.ljyz.com.cn 大学网
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其真实性与本站无关,请网友慎重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