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位置: 大学网 > 福绵区 > 正文

【您贵姓】灿若星辰,朱熹精神在玉林得以传扬

日期:2023/7/25 18:10:01 浏览:

人,曾参加中共领导的广州起义和二万五千里长征,到延安后任鲁迅学院和马列学院秘书长。抗战时期任朱德总司令秘书、八路军总部秘书长,第129师政治部的宣传部部长。解放战争时期任嫩江省委副书记、齐齐哈尔市委书记、长春市委书记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广州市副市长、市长,广东省副省长,国务院对外文委副主任,安徽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文革”期间,受极“左”路线迫害于1969年去世。1978年,得到中央平反昭雪,并举行隆重追悼会。

本姓人自评

“我姓朱我骄傲!”“我姓朱我自豪!”这是全球朱姓族人的心声。“世界朱氏一家亲”凝聚了全球1500多万朱氏族人。华夏远古时期的炎帝朱襄氏以其创新的智能、科学的智慧、超凡的智商发明了“五弦之瑟”与“六书”,推动了华夏大地的文明进步。朱氏的先祖朱熹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是继孔孟之后的伟大儒学圣人。朱家还出了个皇帝朱元璋。朱元璋带领农民起义建立了大明王朝,在华夏历史长河中,大明王朝治隆唐宋、远迈汉唐,成为中国历史上经济文化高度发展的时代。细看我玉林近20万朱氏族人,从中原南迁客居本地,与原住民并肩战天斗地的同时,恪守先祖训诫,弘扬朱熹思想。数百年来,经济发达,人才辈出。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留下了一行行深深的脚印,用自已的勤劳和智慧,在这片广袤的大地上,写下了光辉的历史篇章。(广西朱熹思想研究会会长朱光葳)

专家点评

朱姓是中华民族中重要的族群,对中华文明作出了卓越的贡献。究其原因,一是他们具有革故鼎新、开拓进取的精神品质。在中国历史上,朱氏出了两个皇朝的缔造者。先是后梁太祖朱温,建立了梁王朝。然后是明朝开国君主朱元璋。前者父子称帝17年;后者共传12代历17帝,立国277年。二是耕读传家,创造文明。南宋集哲学、文学于一身的朱熹,弘扬儒道佛三家的思想学说,创立具有庞大哲学体系的程朱理学,成为中国封建统治阶级的正统思想,维护了封建皇朝的统治;其读书之道至今仍闪耀着历史的光辉。三是《朱子家训》,博大精深,流芳千古。与《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增广贤文》齐名的《朱子家训》,集儒家为人之大成,文史经哲、典章制度、天文地理、名物典故、风俗人情、礼仪道德等,皆勤勉励志,言简意赅,是中国古代优秀的启蒙教育教材。正是在这种思想的熏陶下,加上近代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启蒙和滋润,玉林朱氏族群与时俱进,英豪辈出,产生了广西特委书记、革命先驱朱锡昂,红军将才和江南才子朱光等一批仁人志士,为中国革命的胜利作出了可贵的贡献。

(玉林市客家海外联谊会秘书长赵彦行)

立德树人,朱熹思想润泽古今

位于博白东平镇的朱氏大宗祠(洪珍公支系敦笃堂)。

朱姓是中华民族中重要的一支,为中华文明做出过卓越的贡献。我国朱姓产生过许多世家大族,出现过无数名人,在历史的长河中表现得轰轰烈烈。先秦以来,朱姓称帝者25人,先后建立了高句丽、秦、汉、后梁、明等政权。

提到朱姓的历史文化和人文精神,不得不提到一个人物,他就是我国南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和诗人朱熹。他的理学思想被后世帝王改造为统治思想的基础,在明清两代被奉为儒学正宗,把他与孔子相提并论,世人尊称其为朱子。清康熙帝把他的牌位抬入孔庙,是唯一非孔子亲传弟子而享祀孔庙,位列大成殿十二哲者之中。据《鉴略要注》称:到南宋朱熹出,“四方仰之如泰山北斗,至谓天下第一人”,可见朱熹的影响非常深远和广阔。

玉林的朱姓氏族自迁入以来,数百年间,同样人才辈出,群星璀璨,不断涌现出灿若星辰的名流人物。而这,同样是因为朱熹思想及其精神在玉林朱氏后人中得到了实实在在的传承和弘扬,在玉林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灿若星辰,朱熹精神在玉林得以传扬

说起朱熹与玉林的历史渊源,我们可以追溯到明朝弘治二年(1489年)。当年,朱熹的第14代嫡孙朱洪珍自江西安远迁至白州(今博白县)东平镇衙前竹根山。朱子后裔以“客人”的身份来到了岭南这片荒蛮而神奇的土地,并在这里安居乐业。

春华秋实,物阜年丰,朱熹后裔迄今已在玉林这片广袤而丰腴的土地上繁衍生息了22代。

在这里,朱氏名人辈出、灿若星辰。我们可以听一听朱子后人“一门三代连进士”“一母十子九登科”的传奇典故,读一读被誉为“清代李清照”的女诗人朱玉仙的诗作,看一看近代“革命先驱”朱锡昂和“爱国将领”朱为鉁的足迹,聊一聊被毛主席誉为“江南才子”的老一辈革命家朱光的故事。

所谓“一门三代连进士”,是指清代嘉庆、道光、同治三朝,博白县朱德璲、朱允惇、朱锡祺祖孙三代连中进士。而“一母十子九登科”,指的是朱熹第23代孙、博白松旺镇茂山村朱衍信的10个儿子中,有9个参加科举考试做了官:黎平知府朱宗杰、八品职朱宗光、贵州普安同知朱宗祯、贵州永从知县朱宗琏、通奉大夫朱宗腾、福建布政司朱宗耀、五品衔的奉政大夫朱宗雍,庠生朱宗灿、朱宗瑚、朱宗培。

“渺渺洞庭水,支流合万川。云冲三楚雨,帆挂五湖烟。琅搏鱼龙跃,风回雁鹭翩。湖平湘岸阔,画舫任流连。”这首可以与李清照诗词媲美的诗作,出自清代著名女诗人朱玉仙笔下。其所作诗词曲赋数千篇,光绪九年由朝廷翰林院辑录了她的《画诗楼稿》诗作200余篇。1958年,毛泽东主席视察广西时,专门指定调阅了《画诗楼稿》。

在这里,历史文化积淀厚重。客家古围城里的“通奉第”“拔元第”“大夫第”“中将第”的匾额以及“历史文化名村”“中国传统村落”“重点历史文物保护单位”的殊荣,彰显着朱子后裔积淀丰厚的历史遗存,闪烁着耀眼的历史文化光辉。

忠贞爱国,朱熹后裔不断涌现仁人志士

传承儒学“倡教化铸德性”思想,成就了朱熹大教育家的历史地位。他的教育目的非常明确,即强调传“道”,也就是通过教育,传播理学之“道”,培养一批匡扶社会、拯国爱民的杰出人才。他说:“德行之于人大矣……士诚知用力于此,则不唯可以修身,而推之可以治人,又可以及夫天下国家。故古之教者,莫不以是为先。”就是说,德行对人有重大意义,不仅可以修身,而且还可以推而广之去治人、治国。朱熹把复兴教育、传播先圣之道当作恢复失土、振兴国家的大事,而且把他所建构并身体力行的爱国主义思想理论,言传身教给门人。这套思想理论经代代相传,积淀成为中华民族共同的民族精神和文化心理要素。

玉林的朱氏后人,很好地传承了这种民族精神。清末民初时期,玉林朱氏后人涌现出了一大批忠贞爱国的仁人志士。他们中有参加洪秀全领导的金田起义、太平天国秋官正丞相,后追封为抚王的朱锡锟;有参加十九路军上海闸北对日作战、广西绥靖公署少将参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玉林专区副专员的朱紫朝;有革命烈士、曾任中共鄂豫皖妇工委主任委员的朱澄霞;有曾任鄂豫皖苏区共青团秘书长的朱汝兰。特别是还有被誉为博白“朱氏三杰”的朱锡昂、朱为鉁、朱光,他们在革命战争时期,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传奇色彩,可谓“朱氏三杰唱大风,半部党史桂东南”。

革命先驱朱锡昂是朱熹第27代孙,是广西早期党组织的主要领导人,领导广西人民开展了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1929年6月不幸被捕、英勇就义,时年42岁。中共地下组织以挽联“血洒玉林,芳流千古;功高八桂,痛切同侪”给与他高度评价。为缅怀烈士、启迪后人,玉林市于1958年修建了朱锡昂烈士墓,1978年重修,1987年建烈士雕像、铭碑。如今,朱锡昂烈士陵园已成为自治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每年清明节及烈士纪念日前后,大量党员干部、青少年和当地群众都会前往祭扫。

爱国将领朱为鉁在抗日战争时期是国民党兵役署的副署长,其最大的贡献在于其根据抗战兵源不足的实际,主持兵役署工作,苦心策划抗战兵源的征召、训练、编遣补充,为抗战输送了数百万兵力,为抗日战争胜利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朱光,这个被毛泽东称为“江南才子”的老一辈革命家,是二万五千里长征的红军干部,朱德总司令的秘书,毛泽东主席的挚友。他长期担任省部级的领导,主政广州11年,业绩斐然,被誉为“羊城画师”,朱德称赞他“博学善谋,正直勤奋”。

这一代代朱氏仁人志士的不断涌现,正是对朱熹忠贞爱国思想的最好传承。

勤耕重读,朱熹精神推动社会文明

朱子学说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影响了中国社会政治、思想、教育,乃至风俗习惯八百年,朱熹思想对推动社会文明的发展和培养精英贤达人才,起到积极的作用。历朝历代,朱子后裔人才辈出,贤达不断,就是对朱熹思想育人价值的最好印证。

朱熹曾主持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教授50余年,四方仰慕,弟子众多。其主张“循序渐进,居敬持志”八字教育原则,循序渐进指在教学方法上先易后难,由浅入深。居敬持志的意思是教师不但教书,还要育人,不但言教,还要身教,教师的一言一行都要以身作则,做学生的榜样。其理学思想和教育原则同样反映在其家训思想上,《朱子训子帖》是由几封教育长子的家书合编而成,朱熹训子之道多合情理,为后世百家所效仿。

朱熹最有名的两句话就是:“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朱氏后人勤耕重读,重视教育,把读书视作修身、齐家、治国之本。其后裔朱柏庐于清初居乡教授学生,治学用程、朱为本,提倡知行并进。其《治学格言》世称《朱子家训》,被后世视为中国传统的启蒙教育读本,影响深远。

长期的耳濡目染和潜移默化,玉林朱姓氏族逐渐形成了具有朱家特色的价值观:家训用以教育族人修身、为人处世的道理,规范族人的思想行为。每逢聚族祭祀之时,由贤者宣讲家训,以传承和发扬家训精神,继承和发扬孔、孟、朱等儒家思想。

由于深受朱子思想的影响,玉林朱子后裔坚持传承和弘扬“勤耕重读”的家训,“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观念根深蒂固。“养子不读书,不如养头猪”的俗语流传甚广,家喻户晓,因此历史上朱姓聚居的地方,村村建学堂(私塾),延师教育子弟,所有的孩子都必须送进学堂读书。

博白县是玉林朱氏族人的主要聚居地,这里的朱姓族人也历来重视人才培养,明清时期凡人口较集中的村庄,由族人出资兴办私塾,聘请贤达为师,教育族中子弟。民国时期,族人也集资办民办小学。博白朱姓氏族科第联辉的传奇典故,一直为后世所传扬。据民国年间《广西通志稿》博白氏族载,“县各族科名最著,人才最盛者,首属李朱二氏。”博白县在清代上京会试及殿试中进士者共16人,其中朱姓7人。仅在清代的嘉庆、道光和同治三朝中,就有考取知县的3人、翰林院2人、进士4人。乡试省试中举人8人,拔贡4人。全村出仕者158人,五品以上官员32人,将军3人,道台1人,知府8人,知县7人,庶吉士1人。这种祖孙、父子、兄弟、叔侄连中科甲,频繁出仕做官的现象,在清代广西乡间极为罕见。

博白朱姓还有奖学助学的优良传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考上中学、高中、大学的族中子弟都能获得蒸尝(祠堂祖产)的奖励。废除了祖产后,博白朱姓族人自2005年起又恢复了奖学助学制度,凡考上示范性高中或大学的子弟都能获得600~10000元不同档次的奖励,困难学生还可获得1000元以上的学费资助。据了解,广西朱熹思想研究会博白分会十四年来,共表彰扶助学子2000多名和扶助300多名贫困生,得到了博白人民和社会各界的普遍赞扬,并在当地激发了兴学、助学、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意义十分深远,值得提倡和发扬。(撰稿/摄影:陆小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文章来源于:http://daxue.ljyz.com.cn 大学网

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其真实性与本站无关,请网友慎重判断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