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时间为:2023-06-26
6月7日,河北易县桑岗村,来自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的留学生们拿起犁和耙,体验农耕劳作。5月21日至6月9日期间,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组织在华留学生共57人分两批前往河北省易县实践学习,在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中感受中国田野。
在村民的亲身示范和耐心指导下,留学生们拿起犁和耙,两两一组,热火朝天地播种起了黑豆和玉米。
留学生播种玉米种子。自1997年开始,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叶敬忠教授带领的研究团队长期扎根河北易县太行山区,以包括易县坡仓乡桑岗村在内的4个村庄作为研究基地,将实践、教学和研究相结合,开展了围绕农村发展、贫困问题、乡村振兴等重大社会问题的一系列行动研究和创新实践探索。其间,以巢状市场为核心的消费扶贫新模式和新路径应运而生。
留学生们对中国传统农耕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同时对桑岗村以建设场景式农耕文化与耕读教育基地为重点思路的乡村振兴创新路径进行了实地探访。
来自南苏丹的留学生观察田间作物种植情况。
来自埃塞俄比亚的Wine亲吻中国大爷的手,她说大爷特别像她的父亲。
来自卢旺达的Musoni与中国村民一起搬农具。
留学生与村支书、巢状市场负责人、参与巢状市场的普通村民进行面对面访谈和观察,生动感受到了减贫战略、巢状市场理论与实践和发展干预方法在桑岗村的实施成效。图为留学生进入老乡家调研。
一名留学生走过坡仓乡桑岗村民委员会大院。巢状市场小农扶贫模式,让村里一些老人、妇女成了长期“供货商”,年均增收2000元至3000元不等,收成好的时候甚至能够达到5000元到10000元,生活条件大大改善。巢状市场的基本运作流程是:消费者下单——村庄小组长整理订单——农户提供产品——小组长包装——送货给消费者——消费者取货交钱——小组长将现金交给农户——消费者反馈。
留学生学习结绳技艺。
留学生在易水砚传习所体验砚拓片技术。
留学生在绞胎瓷研习所学习陶艺。
留学生参观易县博物馆。
留学生聆听狼牙山五壮士的故事。
留学生与村民打招呼。
篝火晚会上,来自东帝汶的Aida载歌载舞。
6月9日,留学生离开桑岗村,来自埃塞俄比亚的Wine与村民拥抱,依依不舍。
师生与村民合影留念。
记者王颖摄影报道
编辑张英校对李立军
文章来源于:http://daxue.ljyz.com.cn 大学网
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其真实性与本站无关,请网友慎重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