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时间为:2022-12-18
原标题:陕西:为乡村振兴贡献教育力量
2022年以来,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以及教育部等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工作部署和各级会议精神,坚持把振兴乡村教育作为政治任务和民生工程来抓。全省教育系统扎实开展乡村教育振兴工作:一是常态化开展控辍保学工作;二是全面落实学生资助政策,稳定实现“应助尽助”;三是落实防返贫动态监测工作,守住规模性返贫底线;四是持续改善义务教育学校薄弱环节办学条件;五是加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配建学校教育保障;六是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持续为乡村教育注入活力;七是深入开展重点帮扶县帮扶工作;八是持续深化“双百工程”。全省巩固拓展教育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工作取得了重要进展和显著成效
“现在来我们朱鹮人家摄影基地拍摄的人越来越多了。给我打电话除了咨询旅游外,咨询我们洋县有机农产品的顾客也越来越多了。这都要感谢你们。”12月2日,西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鹮保行动小分队”的王雨婷接到了洋县草坝村朱鹮人家摄影基地负责人华英打来的电话,感谢“鹮保行动小分队”为促进当地农产品销售所做的宣传策划。
乡村振兴,教育先行。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中,我省高校积极作为,充分发挥专业、人才优势,多层次、多方位助力乡村振兴。
探索“数字+绿色”乡村创业
西北大学9名本科生组成的“鹮保行动小分队”,在学校大力支持下,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走进了“朱鹮之乡”洋县。
项目指导老师张禾说:“这是大学生投身乡村振兴的一次有益尝试。同学们走进乡村,用知识反哺乡村,发挥专业所长,帮助农民提升数字媒介素养、增加农产品知名度。大家也认识到绿色发展并非一句口号,需要脚踏实地探索适合本地的路子才能实现。”
在洋县草坝村,“鹮保行动小分队”的同学们走访了朱鹮人家摄影基地、黄金梨种植户和相关企业。调研中,同学们发现,除了营销渠道少,数字经济人才少也是影响当地农产品市场开拓的痛点。
队员们分工协作,为草坝村的特色农产品重新进行设计、包装,剪辑视频在公众号上推送宣传,打造数字化传播阵地,提高当地特色旅游和农产品知名度。
不久前,团队完成的《“朱鹮之乡”陕西洋县“以护养户”绿色经济发展路径调研报告》获西北大学三下乡优秀实践报告,并成功立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平台重点支持项目。
“我们已经和洋县朱鹮爱鸟协会联合创建了陕西省高校生态交流群。下一步,我们会通过讲座、摄影展等方式,吸引更多青少年加入生态保护行列。能为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我们很自豪。”团队成员廖钦禾说。
担起乡村教育振兴责任
2022年,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以及教育部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工作部署,坚守乡村教育振兴责任担当,健全省、市、县、校四级教育乡村振兴工作机制。全省巩固拓展教育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工作取得了重要进展和显著成效。
渭南师范学院的赵琦老师在大荔县龙门村任第一书记期间,带领驻村工作组为当地发展冬枣产业(2020年7月25日摄)。受访者供图
据省教育厅相关负责人介绍,陕西全面落实学生资助政策,继续对脱贫家庭、城乡低保家庭、特困救助供养家庭学生和孤儿、残疾学生等重点保障人群实施资助,将脱贫不稳定户、边缘致贫户、突发严重困难户家庭学生三类对象纳入资助范围,全年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共计197万人次、52.89亿元;坚持常态化控辍保学工作,及时消除失学辍学风险隐患。目前,全省义务教育全部适龄儿童少年除身体原因不具备学习条件外无失学辍学情况。
2022年,陕西统筹下达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项目建设补助资金29.5亿元,惠及1852所义务教育学校,同时加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配建学校教育保障;落实下达基础教育重大建设项目中央及省级专项补助资金42.64亿元,保障搬迁群众子女公平共享教育资源。
通过人才引进、公开招聘、系统内调配、交流轮岗、专题培训等多种形式,陕西不断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持续为乡村教育注入活力。陕西将乡村教师生活补助范围从56个县扩大至100个县(区),惠及11.73万名教师,月人均补助438元。
今年以来,陕西将“双百工程”优势学校重点向全省56个脱贫县区聚焦倾斜,探索推进高校联盟“百校联百县兴千村”活动;实施教育人才“组团式”帮扶,开展重点帮扶县帮扶工作,遴选省内11所高中和11所高校,分别结对帮扶11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各1所高中和1所职高。目前,部分被帮扶学校出现可喜变化,教育人才“组团式”帮扶成效显著。
在乡村振兴的主战场施展才干
近日,由共青团中央、中央文明办等单位联合主办的第六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全国赛结果揭晓,陕西师范大学推荐的“烛光·云·薪传”项目获大赛金奖,这也是陕西省唯一荣获金奖的项目。
乌兰是“烛光·云·薪传”项目负责人,获奖让她很振奋:“当代中国青年生逢其时,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在乡村振兴的主战场,我们广大青年担当使命义不容辞。”
2022年7月19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暑期乡村振兴实践团深入咸阳市永寿县永寿坊村,聚焦陕西省红色文化、民俗文化和山水文化等方面开展调研,为美丽乡村建设出谋划策(资料照片)。受访者供图
在学校大力支持下,乌兰和同学们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发起了“烛光·云·薪传”志愿服务项目。不同于传统支教项目,他们通过“云课堂”“云诵读”“云关爱”“云博物”“云创业”等平台,提供“一对一”和“一对多”的长期帮扶。项目开展3年来,取得良好效果。
“我们00后大学生志愿者,要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在助力乡村振兴中贡献‘烛光力量’。”乌兰说。
如果说乌兰团队通过“云端”创新了乡村振兴模式,那么驻村帮扶8年的第一书记赵琦则见证了脱贫攻坚的全过程。
渭南师范学院的老师赵琦是全省驻村时间最长的帮扶干部之一。他在大荔县龙门村任第一书记8年,完整经历了脱贫攻坚战全过程,用行动践行了对党和人民的绝对忠诚和使命担当,被授予“陕西省优秀共产党员”和“陕西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去年7月,赵琦回到了学校。龙门村的乡亲们实现了“鲤鱼跃龙门”的目标,让他感到很欣慰。2014年,龙门村人均年收入只有几千元,2020年全村人均年收入达到1.9万元,其中绝大部分收入来源于驻村工作队为当地构建的冬枣支柱产业。
回顾几年来当地群众生活发生的巨大变化,赵琦感慨万千:“人民群众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过程中充分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这些喜人的变化让人们更加感谢党和政府,群众对党和政府的感情更深了,更加坚定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信心和干劲。”(记者吕扬通讯员高立)
记者手记_乡村振兴教育先行
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乡村教育振兴始终是最基础的工程。
2022年,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健全了省、市、县、校四级教育乡村振兴工作机制,构建了委厅统筹、市(区)县(校)抓落实的体制机制。无论是常态化开展控辍保学、全面落实学生资助政策、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还是持续改善乡村办学条件、深化“双百工程”,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坚持把振兴乡村教育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民生工程抓紧抓实。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整装再出发的冲锋号。
西北大学以输血造血双管齐下、志智双扶步步为营为准绳,在总结多年帮扶经验基础上,提出未来的工作必须在强化教育引领、深化人才培养、优化智库支持、细化产业帮扶、固化成果落地、亮化品牌创建、美化生态环境等方面顺势转型,着力构建全域性施策、全过程联动、全方位推进的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长效机制。
我省充分发挥高校人才、教育、科技等方面的资源优势,在不断深化“双百工程”基础上,探索推进“百校联百县兴千村”行动。目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陕西理工大学等6所高校参加国家“百校联百县兴千村”行动,我省“百校联百县兴千村”示范创建行动共有13所高校和10个市建立结对意向。今年该项行动已开展各类帮扶工作347项,其中教育帮扶91项、人才帮扶42项、民生帮扶92项、志愿帮扶62项,其余各项帮扶60项。(记者吕扬)
基层心声_西北大学副校长吴振磊:教育扶贫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解题之钥”
西北大学依托自身优势特色,立足地区发展实际,构建了“引智兴乡、引文兴教、引技兴企”三位一体的教育帮扶体系。该校成立了西北大学平利社区学院,帮助当地566人成为农村致富带头人和创业达人。
教育扶贫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解题之钥”。西北大学在定点帮扶村商洛市黄山村设立奖助学金,先后资助237名黄山村学子继续学业,其中86人圆梦大学。岳田利教授团队以“速溶富硒茶”技术赋能乡村企业发展,让富硒茶从秦巴腹地走向世界市场,近年创利上亿元,该项目获评全国省属高校精准帮扶典型项目。
西北大学副校长吴振磊说:“未来我们将持续探索有效经验与典型做法,为做好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教育帮扶工作贡献‘西大智慧’和‘西大力量’”。(记者吕扬)
基层心声_岚皋县麦溪小学校长肖高平:乡村振兴需要高校的大力支持
近年来,安康市岚皋县麦溪小学办学条件越来越好了。陕西师范大学青年志愿者为乡村小学的同学们搭建了参与社会实践、拓宽视野的特色平台。
志愿者们先后开展了圆梦微心愿、暑假夏令营等系列活动,通过爱心帮扶、青春励志教育、演讲口才培训、外语能力提升、思辨能力训练、团队协作拓展、心理健康教育、音乐文化传播等,让孩子们的综合素质得到提升。
安康市岚皋县麦溪小学校长肖高平说:“乡村振兴战略需要高校的大力支持。期待、欢迎更多的大学生志愿者参与到乡村振兴中来,积极助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加快建设教育强国。”(记者吕扬)
基层心声_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驻村第一书记魏斌斌:为乡村发展注入青春活力
助力乡村振兴专项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既
文章来源于:http://daxue.ljyz.com.cn 大学网
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其真实性与本站无关,请网友慎重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