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位置: 大学网 > 中宁县 > 正文

天津科技大学:科技创新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日期:2023/7/1 17:55:08 浏览:

天津科技大学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科技和“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认真落实中央和教育部、科技部、天津市关于加强东西部科技合作的部署要求,依托学校科技和人才优势,大力实施科技支宁、科技援青、科技援藏等计划项目,深入宁夏、青海、西藏等地进行结对帮扶,积极开展技术开发、成果转化、培训指导等系列工作,依靠科技创新助推西部地区产业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一、基本情况

多年来,学校积极响应支援西部、助力乡村振兴的号召,依托省部共建食品营养与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等平台,整合农畜精深加工、食品物流保鲜、乳品工程、粮油科学等方面的技术优势,大力推进与西部地区的科技合作,促进科技成果在西部地区转移转化。承担宁夏、青海、西藏科技厅东西部合作项目共16项,走访西部省份20余个市的400余家企业,发布技术成果900余项,与60余家企业就共性技术难题展开了产学研合作,应答“中国创新挑战大赛”技术需求200余项。与宁夏大学共建了宁夏食品微生物应用技术与安全控制重点实验室,与宁夏吴忠市科技局共建了天津科技大学成果转化(吴忠)中心,与青海省黄南州共建了绿色有机畜产品研究院,与西藏昌都市共建了藏药种植与质量评价中心,与宁夏企业共同申报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长江黄河等重点流域水资源与水环境综合治理”等重大项目。

“十三五”以来,学校与西部地区达成研发攻关、平台基地建设、人才交流等各类科技合作近50项,合同金额超过5000万元,其中与宁夏企业签订的“发酵法生产L-缬氨酸技术”合同金额达2000万元。

二、实施进展及成效

学校坚持以科技帮扶为中心,以实现农民增产增收、共同富裕为导向,坚持“输血”与“造血”并行,深化与西部地区的科技合作,积极引导西部地区发展符合市场需求和自身资源特点的产业项目,努力为西部地区产业转型升级和乡村振兴作贡献。

(一)青海有机牦牛产业项目

1.项目概况

青海省作为牦牛主产区,牦牛总量占全国的38%,居全国第一。牦牛产业已成为青海省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肉乳制品是青海牦牛产业的重要共产物,是牧民重要的经济来源。但由于牦牛肉乳精深加工技术匮乏、产品创制滞后等问题,长期以来青海省牦牛资源优势难以转化为产品优势和竞争优势。

2019年以来,以天津科技大学食品学院王稳航研究员和于景华教授为带头人的科技服务团队积极服务青海省黄南州河南县,同当地政府共同建立深度合作、定点帮扶、精准对接机制,协助河南县建立有机牦牛产业链,突破牦牛肉乳加工技术瓶颈,开发出一系列高值化产品并进行了产业示范,实现了牦牛精深加工产品质量提升与特色指标标准化和牦牛资源高值化利用。

该项目实施以来,共研发奶、肉、毛绒等具有地域特色的有机产品330余种,完成26项144类商标注册,雪多牦牛、欧拉羊等14个肉乳产品喜获中国有机食品和绿色食品“双认证”,培训技术人员200余人次,创造直接产值约1.2亿元,带动1000余户牧户增收,经济及社会效益可观。

2.项目内容及进展

(1)科技服务

一是牦牛肉制品产品开发及产业化示范。与青海可可西里食品有限公司、青海三江牧场等企业紧密合作,开展“有机牦牛肉制品标准化加工技术集成与示范”“雪多牦牛、欧拉羊高档精细分割产品和熟食制品的开发”等项目研发,有效提升当地农牧资源生产技术水平。

二是高值化牦牛乳制品产品开发及产业推广。同青海启龙牧场、青海阿米雪乳业有限公司共同完成牦牛乳功能性蛋白粉、高钙奶片及奶茶粉等特色产品开发,对牦牛乳酸奶品质进行系统性改善,并建立高值化加工示范生产线。

三是指导青海牦牛肉乳企业建设生产线。2020年10月,王稳航研究员赴青海三江牧场,对新车间改造进行了详细指导,帮助组建相关生产线,并制定相关产品质量标准。王稳航研究员还为多松乡合作社提供了100万元的设备支持。

2021年7月,青海启龙牧场新建牦牛蛋白粉、乳粉、原制奶酪生产线,但产品存在加工品质不稳定、技术不成熟的问题。于景华教授等赴当地对企业新建生产线进行生产指导,帮助企业搭建生产平台,引导企业建立适合实际生产条件的技术路线,保证了产业项目顺利落地投产。

(2)人才培养和技术骨干培训

一是开展牦牛肉乳加工企业人员专业技能培训。2021年4月至6月,为河南县相关企业技术人员举办了为期两个月的专业技能培训,了相关领域最新科研成果。

二是开展“智汇三江源·助力新青海”活动。深入青海三江牧场、启龙牧场就企业车间改造进行实地指导,培训技术人员54人次。赴河南县兰龙生态(有机)畜牧业牧民专业合作社考察,就牦牛饲养与肉质改良、牦牛乳品质改善等提出合理建议,参与农户20余户。

三是举办牦牛繁、育、养及肉、乳加工技术专题线上培训会。为河南县各乡镇分管负责人、39个行政村“两委”班子、部分致富带头人提供专业培训,帮助当地干部群众进一步了解现代畜牧业发展理念、牦牛养殖理论和技术,为提高当地有机牦牛产品收益打下了良好基础。

四是编写青海特色农畜产品技术手册。梳理汇总动物养殖、植物种植、产品开发加工生产常见问题,编写技术手册,供当地技术人员和农牧民学习和使用。

(3)平台及科研基地建设

一是成立天津科技大学-青海省黄南州河南县绿色有机畜产品研究院,填补了青海省黄南州地区这个全国最大的有机养殖区域相关科研院所的空白。针对当地企业及牧民实际需求设立7个相关研发项目,有力促进了黄南州实现生态保护与绿色有机食品产业发展的高度融合。

二是建设牦牛肉乳产业示范生产基地。项目团队在青海启龙牧场建立了牦牛乳高值化利用示范生产线,开发新型牦牛乳制品3种;在青海三江牧场建立牦牛肉加工示范生产线,建立天津青海院地合作示范基地2个,解决技术难题5项,提高了有关企业效益,促进了当地牧民增收。

(4)品牌建设

本项目帮助打造了一批以“青清海”“青海肉根”“阿米雪”为代表的优质品牌,并且在青洽会上作了展示,为后续该系列产品产业化打下了良好基础。

3.经济社会效益

一是通过科技服务,有关企业牦牛肉乳加工量能显著提升。为青海启龙牧场建立的牦牛乳蛋白粉生产线年产500吨,增加销售额5000余万元,毛利润提高600余万元;为青海可可西里食品有限公司、青海裕泰畜产品有限公司、青海三江牧场增收7000余万元;协助多松乡合作社开展风干牛肉研发,2021年合作社净收入达112万元,切实提高了农牧民收入。

二是依托团队技术服务支持,帮助企业扩建1800㎡乳粉/蛋白粉加工车间,完善灭菌、保温、干燥等重要设施,配套无菌操作设备及器材。工厂加工能力提升10倍,收奶量提高10倍,带动牧户1000余户,有力促进了牧民增收。

三是扩大了牦牛养殖量,间接带动牦牛骨、毛绒等产品开发利用。该项目对于充分挖掘地方道地特色资源,促进牦牛加工产业升级,提高特色产品附加值,带动牦牛养殖、加工乃至牦牛大产业振兴作出了积极贡献。

(二)宁夏中宁枸杞产业项目

枸杞产业既是宁夏九大产业、四个千亿经济增长目标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也是宁夏面向海内外的“红色名片”和“金字招牌”。为服务宁夏枸杞产业高质量发展,助力当地乡村振兴,2017年以来,学校组织专家团队对接宁夏中宁县,积极开展科技帮扶。

2017年,学校乔长晟教授在当地成立了宁夏中农艾森检测有限公司,为当地质量监督管理部门、枸杞生产加工企业等提供质量检验检测服务。该公司已获得相应CMA资质认定证书,可开展检验检测项目360余项,先后承接中宁县有关部门委托的食品安全抽检任务720余批次,宁夏枸杞产业发展中心委托的抽检任务100余批次,中宁县县域范围内的枸杞农残、重金属及二氧化硫项目检测900余批次,宁夏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浙江大学、宁夏农林科学院等高校和科研院所相关检测任务500余批次,以及上百家企业客户委托开展的样品检测1400余批次。截至目前,已出具CMA检验检测报告4300余份。

同年,乔长晟教授成立杞源堂(宁夏)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该公司配备食品、保健品中试生产线18条,具备枸杞类13类食品生产资质。截至目前,该公司已开发出枸杞功能性食品、枸杞保鲜剂、枸杞化妆品、枸杞农残快检仪、枸杞专用植物增效剂等多个系列20余种产品。同时,该公司积极带动周边企业发展,为宁夏全通枸杞、早康枸杞、宁夏红枸杞、宁夏华宝枸杞、宁夏得养生庄园、宁夏童子茶等企业及浙江大学、宁夏大学等单位开展中试咨询及研发服务,为当地枸杞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持,也为当地农民致富作出了积极贡献。

2018年,学校与中宁县合作成立了宁夏中宁枸杞产业创新研究院。研究院占地面积12000平方米。其中枸杞文化展厅占地面积4000平方米,集枸杞历史文化展示、加工展示、产品成果展示及产品品鉴功能为一体,自2019年至今已接待国内外业界同行2万余人。

研究院成立了以中科院院士苏国辉任名誉主任,路福平、段金廒、曹有龙、毕金峰等16位业内知名专家任专家委员的学术委员会;与国内19所开展枸杞研究的高校、研究机构签订了实验室协议,建立了全产业链中宁枸杞专家智库,汇聚业内专家100余位;107家理事单位涉及一、二、三产业,覆盖枸杞全产业链。

近年来,研究院组织了多场次大规模枸杞产业产、学、研合作交流活动,与宁夏大学枸杞现代产业学院、葡萄与葡萄酒现代产业学院共同成立“产学研基地”,有效推动了各类创新要素的互动,促进了枸杞产业产学研合作。截至目前,研究院承担宁夏回族自治区科技创新一般项目2项、重点项目1项。枸杞中试基地项目获自治区科技厅立项支持,通过自治区科技成果鉴定2项。先后获评自治区科技型中小企业、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自治区招商引资企业、自治区创新服务机构、自治区小微企业服务机构、自治区第一批产教融合试点企业、中卫市先进科普基地。

(三)宁夏吴忠市黄花菜产业项目

1.项目概况

吴忠市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中部,全市总面积为2.02万平方公里,占宁夏的28.4%。黄花菜产业是当地的优势特色产业,近年来发展迅速,但由于缺少高值化深加工技术及装备,使得产业进一步可持续发展受到了严重制约。

近年来,学校依托“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科技特派团”和“博士后帮扶团”等计划,会同宁夏大学、吴忠市太阳山阳光农产品专业合作社等,为当地企业和农户解决技术难题,有力推动了当地黄花菜产业快速发展,促进了农民增收。目前,吴忠市黄花菜种植面积达16万亩,占全国种植面积的17%。建成千亩以上规模化种植基地46个、万亩以上基地3个,黄花菜种植户1.28万余户,建成晾晒场80万平方米。鲜菜产量近11万吨,干菜产量近1.42万吨,实现产值约7.5亿元。同时,带动了加工、运输、餐饮、包装等行业发展,让农村劳动力实现了家门口就业。

2.实施进展及成效

(1)技术研发。团队多次赴吴忠市实地考察,与吴忠市太阳山阳光农业合作社进行密切合作,针对黄花菜干燥效率低、无法标准化等问题展开了一系列研究,开发了单一波长LED及中波红外干燥技术,有效解决了黄花菜干燥技术瓶颈问题,为当地干制黄花菜生产提供

[1] [2] 下一页

文章来源于:http://daxue.ljyz.com.cn 大学网

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其真实性与本站无关,请网友慎重判断

最新资讯
  • 江苏大学“爱暖西吉”支教团奔赴宁夏07-01

    7月10日,前往宁夏西吉支教的志愿者出发前相互鼓劲加油。当日,江苏大学“爱暖西吉”支教团的14名大学生志愿者出发奔赴宁夏回族自治区西吉县兴平乡黄湾初小,开展为期……

  • 宁夏泾源:山里娃享受免费“教育套餐”07-01

    在宁夏固原市泾源县,“西海固”里的山区县,很多山村过去不知幼儿园长啥样,兰大庄也不例外。如今,走进兰大庄幼儿园,崭新的娱乐室,活动的单人床,挂式空调与城里无异,……

  • 厦门大学发挥优势做好定点帮扶工作07-01

    厦门大学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扶贫工作、“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深入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部署要求,严格……

  • 乌鲁木齐高新区(新市区)新增多家科普教育基地、社区科普大学乌鲁木齐高新区(新市区)新增多家科普教育基地、社07-01

    来源时间为:2023-05-17今年5月是乌鲁木齐市第21个科普活动月。日前,乌鲁木齐市科协开展了主题为“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的乌鲁木齐市……

  • 乌鲁木齐市水磨沟区2023年首场高校招聘会举行07-01

    “这是我第一次在校园里参加招聘会,既拉近了我们与企业之间的距离,也让我们知道在专业方面有哪些优势,更加清晰自己的就业前景。”新疆天山职业技术大学旅游管理专业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