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时间为:2023-06-20
原标题:高考出分在即,复旦、上海交大、同济、华东师大等沪上高校陆续公布招生方案交叉复合专业更丰富,“强基计划”升级
2023年上海高考顺利落幕,考试成绩6月23日可查。近日,沪上多所高校陆续公布面向2023届本科新生的招生方案。
和往年相比,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沪上名校在招生方面有哪些亮点?考生在填报志愿时,可以重点关注哪些内容?
记者梳理发现,不少高校今年持续“上新”双学位和微专业,专业交叉复合类型也更加丰富。与此同时,为了让热爱基础学科的学生更快一步得到深造,给拔尖人才更充分的生长空间,多所高校还对人才培养方案升级迭代,推出本硕博衔接培养模式。
接受采访时,多位高校招生办主任谈到:今年招生政策将继续为学生多样化发展,尤其是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学科交叉融合领域人才的发展,铺设成长成才路径。
双学位再“上新”,突破单一学科局限
从今年沪上高校发布的招生简章看,多所学校大幅“上新”双学位项目及交叉课程。多位高校招办负责人明确表示,当前科技重大创新突破越来越依赖于多学科的交叉融合,可以说,学科交叉融合不仅是当前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特征,契合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需求,也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有效路径。
今年,复旦大学新增微电子科学与工程(集成电路*班,本研贯通)、金融学(金融科技方向)2个新增招生专业方向。校招生办主任潘伟杰介绍,学校致力于完善“2+X”本科培养体系,推出包括智柔体设计与制造、生物考古、数据智能与商业决策、智能移动机器人、医学物理学、人工智能药学等在内的十余个跨学科学程项目。
上海交大今年一口气面向本科生推出15个双学位项目,其中,理工交叉类项目8个,如:船舶与海洋工程+数学与应用数学,机械类(钱学森工程科学试点班)+数学与应用数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化学,电子信息类(IEEE试点班)+数学与应用数学等;经管文理交叉类项目4个,如金融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经济学+数学与应用数学等;医文交叉类项目3个,如预防医学+行政管理等。
同济大学今年“上新”6个双学位项目,分别是:土木工程+法学、金融学+数学与应用数学、德语+政治学与行政学、法学+英语、环境科学+会计学以及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应用物理学。至此,同济大学双学士学位复合型人才培养项目已达12个。
同样,为进一步对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突破单一学科局限,华东师大也围绕“教育+”“生态+”“健康+”“智能+”“国际+”5个领域,不断升维复合型人才培养。目前,该校已推出包含教育技术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心理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统计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在内的10个双学士学位项目;同时,涵盖全球胜任力(国际组织人才培养)、数字贸易与管理以及数字素养与计算机科学在内的11个微专业也已启动校内招生。
华东师大副校长戴立益介绍,最新升级的“双学位+微专业”将通过项目负责人制、联合定制培养方案、双导师制、跨学科教研机制、资源共享机制的系统改革,由学校充分调动校内外科研与教育资源,着力培养跨学科、复合型、创造性的卓越人才,激励学子不断探索改变世界的新力量源泉和新的工具,实现“1+1=∞”的效果。
配备一流育人和学术资源,实现个性化培养
基础学科是所有学科的基石,基础研究更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源动力、元实力。今年,沪上高校不仅为“强基计划”学生配备一流导师团队,有些学校还让院士当班主任,一对一指导学生学术和科研。
根据2023年复旦大学“强基计划”,除数学英才班外,今年首次开展物理英才班项目招生。首届物理英才班采用小班化管理,由谢心澄院士担任班主任,直接进入物理学系培养。再以“光子计划”为例,这是复旦为响应国家人才战略,培养未来世界级科学家及工科*的拔尖人才培养项目。为充分挖掘和培养学生的潜力,信息学院牵头组织邀请12位复旦大学任职的院士组成院士指导团队,每个院士团队由一位院士和若干国家青年人才计划获得者以上教师组成,每个院士团队每年指导不超过3名学生。再如,核工程与核技术(核物理方向卢鹤绂班)由马余刚等院士担任班主任亲自指导、亲自规划。院士、国家级人才项目等高水平师资组建科研实践导师团队,实现一对一导师制、个性化培养。
在同济大学,“强基计划”录取的学生,可自主选择交叉课程模块,享受个性化培养方案。“学生既可在原学科专业继续深造,也可以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工科、医科相关学科专业攻读硕士、博士研究生,成为引领未来的战略科学家。”同济大学本科生院院长赵宪忠说。
面向2023级本科新生,华东师大迭代升级卓越育人模式,新组建卓越学院。卓越学院囊括10个教育部拔尖计划2.0基地,以及数学、物理、生物学、汉语言文学(古文字)、哲学5个“强基计划”。此外,卓越学院还引入教育学、生态学、统计学3个“双一流”学科,8个文理科国家级科研基地以及来自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等单位的顶尖育人和学术资源。
本硕博衔接培养,给拔尖人才更长远发展空间
人才培养是全链条、一体化的过程。记者注意到,复旦、上海交大、同济、华东师大等沪上名校均在2023年本科生招生方案中公布了本硕博贯通培养模式,进一步畅通人才培养通道,为拔尖人才培养建立“特区”。
在上海交大,为“强基计划”定制“4+4”或“4+5(含海外)”本博衔接培养模式:本科阶段以理工交叉为特色,学业优秀的学生可免试直升博士阶段;博士阶段可继续在原学科深造,也可选择进入关键领域的工科专业进行学习。此外,今年上海交大机械类试点班升级2.0版本,最新推出钱学森工程科学试点班,重点培养智能制造、双碳等国家战略方向工程科学家与行业领袖。上海交大招生办常务副主任武超介绍,试点班实行“4+4”本博贯通培养,符合基本条件的学生本科阶段全部纳入致远工科荣誉计划,博士阶段可入选致远荣誉博士计划。
复旦则在工科试验班(新工科本研贯通)、临床医学八年制(本博连读)等专业持续招生的同时,推出本博贯通“光子计划”拔尖人才培养、核工程与核技术(核物理方向卢鹤绂班)十年一贯制培养等项目,面向对应专业新生进行选拔。“从本研贯通、本博连读到十年一贯,复旦正在不断积极探索多主体参与的全链条评价模式,把握人才培养长期性、渐进性特点,让每一个来到复旦的同学都能够带着对学科、学术的无限兴趣,成长为一流人才。”潘伟杰说。
突破专业边界,优化本研衔接机制,同济方面表示,将实施强化基础的“2+1+X”人才培养,即2年通识基础、1年专业基础以及1至6年本研衔接修习。
华东师大今年录取的“强基计划”新生将自动进入卓越学院,学校为其构建“3+1+X”本研衔接培养路径,即学生在顺利完成三年本科学习后,通过转段考核即可直接进入硕士或博士培养阶段。(吴金娇)
文章来源于:http://daxue.ljyz.com.cn 大学网
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其真实性与本站无关,请网友慎重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