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位置: 大学网 > 平凉市 > 正文

【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平凉灵台:90后大学生回乡创业做“牛倌”

日期:2023/6/19 19:11:45 浏览:

来源时间为:2021-03-10

黝黑的脸颊,架着一副黑框眼镜,运动鞋上沾满泥土,这是记者初见到马文辉的样子。1994年出生的马文辉是甘肃省平凉市灵台县西屯镇东湾村人,父母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就是这样一个90后小伙子,2019年从重庆大学毕业,放弃到城市工作的机会,不顾家人反对,回乡创业,当上了“牛倌”。

马文辉在牛场喂牛

“当时上大学的时候就想报考中国农业大学的养殖专业,由于分数不理想,调剂到重庆大学学了工科专业,毕业时,同学们普遍选择当‘北漂’,我也有了不错的工作,但每次回老家,看到有着童年美好回忆的地方越来越荒凉,再随着父母也上了年纪,需要人照顾,就想做点什么,让父老乡亲守着土地也能有不错的收入。”说起当初的想法,马文辉有点羞涩。

几经选择,这位90后在人们不解的目光中,将自己的创业项目定为肉牛养殖。马文辉觉得搞肉牛养殖风险较小,因为牛的成长期虽然较长,但抵御各种疾病的能力却很强,加上当地也有养牛的传统,而且牛肉价格不断飙升,养牛的利润应当十分可观。万事开头难。由于从业和所学专业不符,马文辉养殖肉牛几乎是从零做起,每天天不亮,他就起床喂牛、洗牛舍、除粪便、医治牛病……不懂养殖和疾病防治知识,马文辉就把养牛的书通通买回来自学;没有专业技术人员,他就去请教兽医专家,虚心向能人请教,不断积累经验,持之以恒地钻研技术,现在从繁育、治疗、防疫、配种他已经能够全部搞定。

一个好不容易跳出农门的大学生,甘愿回乡村生活?面对别人的疑惑,马文辉说:“刚开始,自己也觉得有些难为情。回乡的举动让村里很多人都不能理解,背地里议论纷纷。但接触养牛的时间一长,我就愈加坚定了自己的想法。”马文辉把更多的时间用到养牛上。

马文辉在牛场干活

为了养好牛,他几乎搭上家里所有的积蓄,但是资金压力再大,他也坚持选用本地优质的玉米、草料等作饲料。而且购买玉米、草料,准备饲料全过程都是自己完成的。虽然现在牛舍存栏肉牛只有70多头,但勤劳能干的马文辉积极探索规模化养殖门道,想方设法筹集资金,借助贷款,新建棚舍、青贮窖等,继续扩大养殖规模。

“现在,大学生都愿意往外边走,不愿意回到农村来,马文辉毕业之后有回乡创业的想法,发展畜牧养殖业。我们就从资金、政策、场地等方面给予他帮助,扶持他创业。”灵台县西屯镇副镇长杜立军说,在政府技术与资金的双重支持下,马文辉的养殖场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随着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饲料短缺成为一大难题。马文辉便与村民协商,流转100多亩耕地,种植玉米、牧草等,按照“种养”结合的模式,走出一条生态畜牧、循环发展道路。同时,养牛场的牛粪经过发酵,作为农作物的底肥,既改善了养殖环境,又降低种植业成本,牛肉品质也得到大大提高。

2020年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马文辉创办了灵台县马氏牧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与农户形成抱团发展的互助模式。他还和部分贫困户签订了定向用工协议,让大家就近务工。村民周雪峰在马文辉的牛场务工,一天能挣80多元。

马文辉在牛场干活

“好日子都是奋斗出来的,我做这个事业,本身就想着带动家乡的父老乡亲一起致富。”马文辉说,如今,家乡将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对他来说,是一件激动人心的事。马文辉认为,乡村振兴最重要的还是人——“戏好要靠唱戏人”,构建现代化的农业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和产业体系,哪一个离了人都不行。因此,他想呼吁更多有想法、有能力、有勇气、有担当的年轻人回乡创业,投入到乡村振兴中。(记者:景洁)

来源:学习强国

出品:灵台县融媒体中心

原标题:《【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平凉灵台:90后大学生回乡创业做“牛倌”》

阅读原文

特别声明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文章来源于:http://daxue.ljyz.com.cn 大学网

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其真实性与本站无关,请网友慎重判断

你可能会喜欢
    没有相关资讯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