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时间为:2023-06-14
一位地理与遥感学者的关键词
——广东省测绘学会专访广州大学地理科学与遥感学院院长吴志峰
本期专访嘉宾是广州大学地理科学与遥感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吴志峰。他同时也身兼广东省地理国情监测与综合分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政协广州市十三届委员会委员、“羊城学者”学术带头人等重要职务,以及国际景观生态学会中国分会(IALE-China)副理事长、中国地理学会理事、中国遥感委员会常务委员、广东省地理学会候任理事长、广东省测绘学会常务理事等学术团体职务,并入选斯坦福大学发布的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
吴志峰院长主要从事遥感与GIS、城市生态、自然资源领域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作为地理学、遥感科学与技术领域的优秀专家学者与学术带头人,吴志峰院长积累了丰富的科研成果,并牵头开展了各级多项重要科研课题。他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公开发表论文300余篇,其中SCI/SSCI论文90余篇,获省部级奖励10项;主持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1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广东省联合基金重点项目1项、国家高分对地观测重大专项1项、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广州)人才团队引进重大专项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项,以及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省部级科研课题20余项。
在屡遭疫情拖延后,吴志峰院长终于在11月末的下午顺利接受了我们的专访,讲述他作为一位地理与遥感学者,有关成长、事业与梦想的“关键词”。
01
学子的求索
向往、热爱与机遇
1988年,吴志峰进入湖南师范大学地理系就读;1992年,吴志峰考入华南师范大学地理系,师从吴正教授攻读自然地理专业硕士;1997年考入中科院地理所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师从陈述彭院士攻读博士学位,2002年获地图学与GIS专业博士学位。历经十余载,辗转多地,吴志峰的求学之路始于个人的兴趣与不懈的追求,而他自己则将其概括为“机缘巧合”。吴志峰回忆道,自己中学阶段的校长就是地理老师,自己非常喜欢地理课上的地图,“那时候每人发一个小的地图册,我可以把地图册上的每个地名都背下来”。在高考升学阶段,成绩优异的吴志峰遇到了可以保送至湖南师大的机会,由于自己对教师职业的向往,吴志峰果断争取了候选面试的资格。吴志峰补充说,在候选阶段其实也面临着专业的选择,当时包括了化学、数学、地理等学科。而出于自己对地图的喜爱以及对户外运动的兴趣,吴志峰选择了地理,并最终成功保送至湖南师范大学地理系就读。
△1995年华南师范大学自然地理硕士毕业论文答辩,后排左一为吴志峰
1995年,吴志峰从华南师范大学硕士毕业,准备考博士。当时的吴志峰提笔向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信息室的陈述彭先生去信,表达了攻读博士的愿望。而令当时的吴志峰感到意外的是,这封勇敢的去信竟很快就收到了陈述彭先生的亲笔回信,在回信中,陈述彭先生鼓励了当时硕士刚刚毕业的吴志峰,也点燃了他继续求学的勇气与热情。可惜由于没有做好充足的准备,吴志峰当时选择了先在广东省土壤研究所参加工作。1997年,吴志峰终于获得了报考博士的机会,他旋即报考了陈述彭先生的博士生。吴志峰回忆道,当时他陪同一位同学一起参加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博士生入学考试,没想到最后是作为“陪考”的自己成功考上,而同学却要到第二年才能如愿。2020年初春,正值陈述彭先生诞辰100周年,吴志峰以一篇《言传身教——回忆陈述彭先生二三事》,深情回忆了陈述彭院士对自己的教导、知遇与扶持,其中就着重提到了这段宝贵的书信往来。
△2001年10月,吴志峰博士论文答辩与导师陈述彭院士、周成虎研究员合影
在被问到为什么读博要选择没有相应背景的地图学与GIS专业方向,吴志峰坦言,自己在硕士阶段学习的是自然地理学,具体来说是相对冷门和基础的“地貌学与第四纪”方向,因此对地理信息并没有太深入的了解。吴志峰表示是出于“求学的愿望和到国家这个领域的最高学府去读(的向往)”,才毅然选择报考。吴志峰回忆道,在博士生入学考试时,由于自己并非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专业背景,也非顶尖名校出身,自认被录取的希望不大。而在入学之后,吴志峰发现,很多地图学与地理信息专业的老前辈原来也有着地貌学与自然地理学的背景,这批以地质地貌、自然地理出身的GIS学者实际上就是我国GIS早期的两个流派之一——地理派。同时吴志峰也发现,由于陈述彭先生“非常强调地理学的‘两域’综合交叉——学科领域与不同地域”,当时与自己同批录取的同学也都有着多样的地域背景和学科背景。
陈述彭先生的“‘两域’综合交叉”的理念,也延续到了吴志峰后来的工作之中。在问及教育背景对自己工作会有什么帮助时,吴志峰提到了综合背景对于开展测绘地理信息工作的意义。吴志峰解释道,现在的测绘与GIS已经从单纯技术手段,或者针对某一细分领域的应用,转变为需要靠多学科交叉融合来解决的课题。自己从基础的地理科学到自然地理学,再到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的综合、完整的教育背景,对于在工作中处理涉及自然、人文、城市、自然资源以及国土空间规划等方面的问题是非常有帮助的。在专业培养中,吴志峰将其总结为“+”的理念,如“测绘+”“GIS+”或者“遥感+”等,也就是在掌握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的技术方法之外,还需要有一个相关的专业背景(如林业、农业、海洋、地矿)或一个具体的细分领域(如极地遥感、陆地生态遥感或自然资源调查监测等),这样才能将技术方法更好地结合到区域,得到实际的应用,否则“很多问题就只能停留在表面了”,“测绘、GIS、遥感不仅仅是一种技术手段,同样是一门精深的学问”。
02
科学家的进行时
课题、平台与建设
2022年8月30日,国家“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物联网与智慧城市关键技术及示范”重点专项“城市多规数据融合与动态认知平台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组召开课题绩效评价会,吴志峰主持的“城市多源(元)多模态数据精准获取与高精度融合”课题顺利通过绩效评价。吴志峰向我们介绍,目前的城市国土空间的数据环境丰富多样,存在着来自规划、国土甚至是物联网的多样化的数据,这些数据的标准、格式与粒度都有着很大的差别。而课题的目标就是建立自适应关联的多源(元)时空数据的智能化处理与高精度融合技术,消除多规合一前各类规划之间的数据差异,实现多规冲突检测与协同管理,更好地服务于统一的国土空间规划。目前,课题已经完成了各项既定研究目标要求,开发的“多规数据协同管理平台”成功解决了多规业务的纵向传导与横向衔接的难题。
回顾这个项目,吴志峰直言“其实是很艰难”,一方面是团队以往承接像国家基金这样的基础性研究比较多,主要目标是发论文和解决理论问题,而这个项目属于国家重点研发专项,要以应用示范为导向,因此“怎么样去把研究成果转化为可实用的技术,并跟实际场景衔接,其实里面还是有很大的难度”。另一方面,疫情也加大了整个项目的管理难度,无论是项目中间的协调、与各个课题的横向连接以及对子课题的垂直管理,还是跟应用部门、实际应用场景的对接,整个团队既要保持密切联系,又要克服疫情。介绍至此,吴志峰自豪地表示:“现在还算是顺利地完成绩效评价了。”
与此同时,新的重大专项也在路上。2022年9月,由广州大学牵头、吴志峰主持的“基于高分遥感的粤港澳大湾区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监测评估”重大专项获批立项。对于这个项目的背景,吴志峰首先提到了国家的“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重大专项”(简称“高分专项”),“高分专项国家发了很多的卫星……从可见光到雷达、从中高分辨率到低分辨率的大量数据下来了以后,怎么样推动这个数据去应用、服务于国家的社会经济和生产建设是一个大问题”。面对目前数据利用率不高的情况,该项目旨在推动高分数据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应用,依托国家高分遥感卫星数据共享交换服务平台,构建面向城市群精细化管理、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高分应用分平台,实现数据交换、共享及汇集功能,并积极开展大湾区数字政府治理业务化应用。
吴志峰表示,自己也非常期待项目有望实现的成果,目前主要展望的是项目的成果和产品在三个方面的应用,包括国土测绘部门在自然资源调查领域的应用,生态环境部门在环境领域的监测应用,以及经济发展部门在碳排放、碳中和领域的应用等。
无论是针对城市国土空间规划的数据处理与融合技术开发,还是面向自然资源监测的数据平台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是贯穿吴志峰科研任务的主线。对于遥感及地理信息技术如何支撑生态文明建设,吴志峰认为两个方面最为关键。一是掌握底数、摸清家底。“山水林田湖草,这些生命共同体到底是什么样的基础状况,到底是怎么样变化的?如果这个不清楚,你就缺乏统一的抓手。”而由于有遥感、地理信息以及各种先进的测绘手段,吴志峰认为我们已经越来越能够全天候、全天时、高精度、高时间分辨率地去掌握地表、地下和大气等自然条件状况,这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重大的基础数据支撑。二是做好生态资产核算。生态文明建设不仅是保护,更要求构建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不进行生态资产核算,你就没有办法去平衡好生产和各个区域的利益”。吴志峰认为,生态资产核算要依托水文、蒸发、叶面积指数等关键参数,这些参数的获取、监测和核算还是要靠遥感、测绘和地理信息系统。“不能像传统一样,这里设个野外观测站,那里做个调研,最后派个考察队把这个数据拿到,你想中国国土面积多大,变化有多快,怎么能随时掌握呢?”
03
院长的挑战
转型、人才与定位
2011年6月,吴志峰担任广东省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副所长的任期即将完成。在结束了16年的科研院所经历后,面临着“转型”的吴志峰想起了当初就读师范院校时的教育梦想。“科研成果论文可能三五年、十年以后也基本上就被别人忘记了,但是如果能够培养出一批这个领域的学生,或者是带动一个行业领域的应用,这样的工作我觉得意义会更大。”怀揣着这样的理想,吴志峰接过了广州大学伸出的橄榄枝。2011年7月,吴志峰就任广州大学地理科学学院院长(后更名为地理科学与遥感学院,下文简称地理学院),这也让他成为学院成立以来的第二任院长。
△2011年11月,四川,贡嘎山山地生态系统野外考察
从科研院所走向高校院系,吴志峰坦言在两者中开展工作有很大的差别。吴志峰介绍,科研院所的目标比较专一,只聚焦于专项的科研任务。而在高校院系,吴志峰觉得工作变得更加综合,需要兼顾“教书育人、文化传承、科研创新、服务社会”等一系列任务。其中,吴志峰认为要坚持把教书育人放在首位,“可能甚至你都要放弃一些科研项目,都要把
文章来源于:http://daxue.ljyz.com.cn 大学网
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其真实性与本站无关,请网友慎重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