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位置: 大学网 > 泽库县 > 正文

石油和化工行业热议《政府工作报告》

日期:2023/6/18 19:03:52 浏览:

来源时间为:2023-03-08

3月5日上午,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石油和化工行业应如何按照《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工作重点,抓住机遇,推进行业的质量发展?特集中刊发部分代表委员及业内人士的看法与观点,以飨读者。

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

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工商联常委褚浚: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社会消费总量不断扩大,消费品已从数量短缺向供给充裕转变,居民消费偏好逐渐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因此,要顺应居民消费趋势创造新供给,着力满足个性化、多样化、高品质的消费需求;应大力发展特色产业,稳定就地就近就业用工需求;稳步提高劳动者工资性收入,加大薪酬制度改革力度,保护劳动者基本权益。

太原理工大学教授苗茂谦:

《政府工作报告》再次提出着力扩大国内需求,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在当前外需收缩的背景下,需要着力挖掘内需潜力。要扩大内需,衣食住行、柴米油盐是永恒的话题,石油和化工行业可以在衣食住行方面,从供给端发力,助力改善消费条件,激发消费潜力,促进消费回流,扩大国内需求。

比如,在“衣”方面,石化产业可以在化学纤维材料方面努力,为民众提供丰富多彩的服装面料;在“食”方面,石化产业可以增加环境友好农用化学品和动物营养化学品的供给,助力生态农业发展;在“住”方面,石化产业可以在高品质涂装材料、建筑密封胶、结构胶等方面助力改善居住环境;在“行”方面,石化产业可以通过在电池化学品、新材料方面的创新,助力交通工具现代化及新能源汽车发展。

中国石化北京化工研究院副总工程师、塑料加工研究所所长高达利: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围绕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集中优质资源合力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由此可见,国家对于基础工业、基础制造业非常重视。包括石油和化工行业在内的传统产业依然是中国制造业的根本,也是国民经济发展和老百姓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产业。这些产业经过几十年发展,自身有升级需要,也有一定的物质资源和人力基础,现在是大力推动升级的好时机。

目前,一项新技术的产业化已不再是某一项技术的升级或更新。比如高铁、核电、5G通讯,还有一些化工新材料,都是行业中相对全新的技术,不是某一家企业能独自攻关实现产业化的,需要集中优势资源,各行各业间形成合力,产业链上下游共同合作,同时需要相应的制度和机构来协调集合优势资源,实现关键技术的落地。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副部长许召元:

《政府工作报告》在产业链上同时关注科技自立自强和关键原材料、能源稳定,必须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目前我国已建成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现代工业体系,但产业链、供应链还存在一些“卡点”“堵点”,部分核心环节和关键技术受制于人,产业基础能力较弱,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率还不高。因此,统筹发展和安全,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必然要求。

奥克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朱建民:

《政府工作报告》强调,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令民营企业家备受鼓舞。

2018年11月1日,在参加习近平总书记亲自主持的民营企业座谈会上,我亲耳聆听了总书记提出的大力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六大举措,其中就提到这两条。我们期待新一届政府能够更好地贯彻落实总书记提出的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六大举措,为民营企业和各类市场主体创造更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发展环境,用真招实策提振市场预期和民营企业家的发展信心。

鲁北企业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吕天宝: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为各类所有制企业创造公平竞争、竞相发展的环境,用真招实策提振市场预期和信心,我的理解是,我国是公有制为主体、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国有企业应在维护国家利益,保障能源及粮食安全等方面当好“国家队”,成为主力军,其他市场化领域以民营、股份、混合所有制企业为主导加以推动。国有企业应在员工激励、分配制度上实现创新突破,从而激发管理者与员工的主动性、创造力,不断增强企业的凝聚力;民营企业应在科技研发、党建守法上凝心聚力,这样才有利于发挥两种所有制企业的优势。

河南晋开化工投资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销售分公司总经理王靖:

“切实落实两个毫不动摇”体现了国家对国有企业发展的高度重视,令人备感振奋。

2023年,晋开集团要以党的二十大精神和《政府工作报告》为指引,持续推进精细化管理,夯基固本保安全,优化运营提效益,创新驱动激活力,项目建设增动能,党建融合促发展,创造更加优异的经营业绩,为助推氮肥行业高质量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江苏黑松林粘合剂厂有限公司董事长刘鹏凯: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壮大,支持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发展,这无疑是催化剂、及时雨,是中小企业渡过难关的利器,激励着中小企业韧性成长。

中小企业应危中思危、危中突围、危中寻机;要练好内功,坚定不移实现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要克服自卑浮躁心理,不断提振信心,坚守初心,向着认准的目标永不言弃。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党委常委、副秘书长,中国石油和化工行业国际产能合作企业联盟秘书长庞广廉:

我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世界经济增长的最大贡献者,进一步扩大开放、欢迎外资的举措一波胜过一波。2022年版《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又进一步扩大鼓励范围,引导外资投向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等重点领域,以及中西部和东北地区。随着国内外资营商环境的全面优化,加之上游市场化改革进程的深入推进,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化学品市场,吸引了全球同行聚焦,巴斯夫、杜邦、陶氏等国际知名化工巨头积极加码布局中国市场。

《政府工作报告》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的表述,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人民的自信,意味着中国将在改革开放道路上继续阔步前进,也将为全球合作共赢和繁荣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所长刘中民: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继续发挥进出口对经济的支撑作用,这就要求我们积极推进能源国际合作,一方面要与国外相关优势单位共建联合实验室或研发中心,主动融入全球清洁能源技术创新网络,推动我国自主优势清洁能源技术与产业输出;另一方面,要以“一带一路”为依托,加强与对接国家和地区在能源各领域的深度合作,开展政策交流与协调、科技创新合作、人才培养和能力建设等。

全国人大代表、天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副主任张水波:

10年来,“一带一路”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作为“五通”中最主要环节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铁路、港口、机场、公路等也取得了重大进展,为沿线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今后,我们要继续加强“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学术活动交流,以更加科学可信的方式展现“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建设的成就,使“一带一路”基础设施的纵深化建设更加高效、健康、可持续。

索尔维大中华区总裁孙立宏: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落实好外资企业国民待遇,让我们欢欣鼓舞,增强了我们的信心。

自20世纪80年代之初登陆中国以来,索尔维始终将中国视作集团在全球最重要的市场之一。我们将更好地把握机遇,致力于在中国的长期投资发展,继续秉持绿色发展理念,以本地生产、销售和技术支持团队服务中国客户,为中国乃至世界打造一个更低碳和可持续的未来。

全国人大代表、中石化(香港)有限公司供应链总监林至颖:

随着全球经济金融波动增大,提早防范跟固定资产相关的金融风险,是确保国家金融安全重要的一环。石油和化工行业在内的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对于稳定经济发展基本盘、抵抗金融风险也有很大的助力。

我认为,一是要加大对产业转型升级的金融支持力度。聚焦高端制造、智能制造、新材料等重点领域,对产业链核心企业继续通过财政贴息、货币政策扶持等方式,引导金融机构加大融资支持力度,充分发挥行业核心企业的产业带动作用。

二是要加大对战略资源保障的金融支持力度。针对我国石油天然气及矿产资源总体自给能力不足、进口依存度过高的现状,加大对战略性资源储备、资源勘探开发的金融支持力度;继续加大对氢能、太阳能、地热等新能源产业发展的金融支持,推动我国能源多元化发展。

商务部研究院学位委员会委员白明: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有效防范化解重大经济金融风险”正当其时、正合其势。

对金融业来说,要以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为重点,防止脱实向虚。金融支持的实体项目也要选准,做到优中选优,特别是要选择产业链、供应链的关键环节。

对包括石油和化工行业在内的制造业而言,投资效益要得到保障,让投资产生应有的效益,有助于防范金融风险。金融泡沫的背景下,石油和化工行业要吸取前些年房地产行业的教训,减少盲目投资。

泽库县县委副书记、副县长(援青)李云: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稳定粮食生产和推进乡村振兴。作为中国石化一名援青干部,结合工作实际,我有几点工作设想:

一是推动重点项目建设。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进一步提升农业产业水平,实行粮食生产专班负责和闭环管理,倒排工期抓进度,粮食生产方面形成更多实物量。

二是为农产品销售运输做好保障工作。今年争取搭建农畜产品供销对接平台,建立贴息及价格补贴机制,稳定牛羊收购价格,实行“一对一”“点对点”服务保障,推动农畜产品销售畅通,激发肉产品消费需求。

三是稳定农牧民收入,提振市场信心。因地制宜施策,做好指挥员、服务员、联络员和推广员,确保农畜产品销售“直通车”顺畅。

河南心连心化学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庆金: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继续稳定粮食生产和推进乡村振兴。要落实好这两项重点工作,必须实现农业的高质量发展。农业高质量、绿色可持续发展,耕地质量提升、减肥增效、农产品品质提升等方面的技术创新任重道远。

希望国家从政策上大力支持减肥增效新技术、新产品的推广应用,支持优秀化肥企业承担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和科研平台建设等科技创新活动;出台产业协同发展政策措施,稳定农资供应和成本,降低农民投入和种地成本;进一步加大对职业化农民的培训力度,实施新型农民人才培养工程;搭建政府、企业、金融机构和社会资本共同参与的现代农业服务联盟,推动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

金正大集团总裁李玉晓:

《政府工作报告》提到要“稳定粮食播种面积,抓好油料生产,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对于农业从业者赋予了庄严使命,指明了前进方向。

作为行业科技创新的引领者,金正大集团一直以实际行动助力国家粮食安全,不断升级产品技术和营养解决方案,推动耕地质量提升、作物产量提升、农产品品质提升。未来金正大将继续坚持“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企业使命,坚持“成为受人尊重的种植业解决方案提供商”的企业愿景,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作出新的贡献。

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副院长郑宝山:

对于石油和化工行业来说,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将大幅推动行业节能降碳,并有助于行业在国内国际双循环中拔得头筹。

石油和化工企业要优先采用国家有关部门推荐的节能降碳先进适用技术,

[1] [2] 下一页

文章来源于:http://daxue.ljyz.com.cn 大学网

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其真实性与本站无关,请网友慎重判断

你可能会喜欢
    没有相关资讯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