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大学网 > 元宝区 > 正文

全国敬业奉献模范候选人

2023/8/9 21:47:17 点击:
、摘掉穷帽。面对近400万元村集体负债、126张法院传票和村中诸多矛盾,他迎难而上,抓治安、整村容、还债务、发展集体经济,壮大现代农业、乡村旅游、商贸物流、建筑装饰、教育医疗、节会展览等主导产业。最终,硬是把一个贫困落后村发展成为乡村振兴样板村。2020年,村集体各项产业总产值36亿元、纯收入1.5亿元,村民人均纯收入7万元。

帮助更多人摆脱贫困。王传喜带领代村干部群众,积极投身“先富带后富,同走富裕路”火热实践。建设“帮扶农户科技致富养殖小区”,为100多家养殖户搭建致富平台。建设代村商城,实施优惠政策,支持创业者零风险起步,带动近万人就业。捐助资金360万元,帮扶14个村庄规划和开发建设16处规模化种植和养殖基地。建设4座生态科技型冬暖温室,每年收益24万元,全部用于帮扶贫困户,惠及8个村、建档立卡贫困户133户。建设“印象代村”,采取“旅游+”产业扶贫模式,发展夜游经济,带动就业创业,惠及12个乡镇220多个村的1.1万多名贫困群众。

探索好经验扶志扶智。王传喜不断摸索创新,总结出“四个坚持”脱贫致富工作法,让贫困户稳定增收,大大降低返贫风险。坚持党建引领,突出支部共建、党员结对。坚持技术扶持,建设“新农人培训中心”,培训农村实用人才1万多人。坚持细节关心,为进城创业就业人员解决孩子上学难问题,实现凭工作证明、营业执照就近入学入托。坚持经验共享,王传喜带着经验走出村庄作报告、搞培训,谈脱贫心得,传扶贫办法。

王传喜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时代楷模”、山东省道德模范等称号。

元宝区

406支月英

支月英,女,汉族,1961年5月生,中共党员,江西省奉新县澡下镇白洋教学点负责人。

支月英跋涉了许多路,总是围绕大山。吃了很多苦,但给孩子们的都是甜。坚守才有希望,这是她的信念。41年过去了,1100多名孩子走出了大山,支老师却一直守在原处,不曾离开,她是“梦想守护人”。

1980年,年仅19岁的支月英不顾家里强烈反对,只身来到边远山村泥洋小学任教,后又辗转到更为偏远的白洋教学点。从此,一干就是41年。从肩挑手提教学工具步行20里山路,再到一个人骑坏6辆摩托车,她已记不清多少次浑身泥泞、雨中翻车,但为了孩子们,她无怨无悔。她常说:“不是因为有希望才选择在山里坚守,而是因为坚守才能看到希望,我的一生就为了守护孩子们的梦想而来!”以支月英为原型的电影《一生只为一事来》感动了千千万万的中国人。

“不让一个孩子因贫失学辍学”——这是多年来支月英孜孜以求的目标。有一年开学,发现学生刘强没来上学,支月英赶紧上门家访,一到刘强家就看见他妈妈眉头紧锁,爸爸蹲在地上闷头抽着旱烟。见到支老师来了,刘强哭着喊着要去上学。刘强妈妈哽咽着说:“谢谢支老师过来,可家里实在拿不出孩子的学费。”支月英马上从口袋里掏出刚发的工资递给她:“你们拿去用吧,但是孩子绝对不能不读书。”刘强的父亲含着泪接过钱,深深地鞠了一躬……这样的事情,支月英做了一次又一次。

除了帮助本地贫困学生外,支月英还经常向外地贫困学生伸出援助之手。为了能够资助更多学生,她利用节假日,跟着壮劳力去山里扛木头、拉毛竹。有一次跟车装运出了车祸,支月英昏迷了很长时间才苏醒过来。支月英怕耽误上课没有及时下山就医,错过了最佳治疗时间,导致右耳失聪、右眼失明。

如今,不论是泥洋小学、白洋教学点,还是奉新县澡下镇的其他学校,办学条件都得到极大改善,受到支月英事迹的影响,这里也有了年轻的支教老师,教育均衡正在逐步实现。

支月英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全国模范教师、最美奋斗者等称号。

元宝区

407巴特尔

巴特尔,男,蒙古族,1990年8月生,中共党员,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消防救援支队玉泉区大队南二环路消防救援站站长。

巴特尔放弃当一名射箭运动员的梦想,成了一名消防战士,14年消防救援生涯,4000多个日夜坚守,4500多次生死考验,护佑数以百计被困群众的生命,用青春和热血忠诚践行“对党忠诚、纪律严明、赴汤蹈火、竭诚为民”的铮铮誓言。

善于钻研,苦练业务。巴特尔独立研发的“内攻灭火3人班组战法”“狭小空间破拆搜救技术”被广泛推广。他总结历次参加灭火救援行动的经验教训,写下20余本“火场日记”,成为支队开展战例研讨和复盘推演的“工具书”。他针对辖区每一条街道、每一个消防水源、每一家重点单位都做了电子数据库,累计深入辖区单位3000多家,巡勤路线累计7万多公里,绘制作战预案1700多份。

紧急救援,使命必达。2009年赤峰制药公司“8·5”液氨运输车泄漏事故中,他勇当先锋,搜寻被困人员,当发现3名工人无力逃生时,果断摘下空气呼吸器让给工人。救援结束后,他因氨气中毒昏迷,在医院抢救两天两夜才化险为夷。2016年8月5日,巴特尔接到命令:新营子镇一名群众不慎掉落枯井,生命危在旦夕!他瞬间想起,当年父亲就是因为执行枯井救援任务壮烈牺牲的。面对险情,他毫不畏惧,主动请缨,迅速下井实施救援,将被困群众成功救出,转危为安。

2020年3月,呼和浩特白塔机场执行北京国际航班分流任务,为做好“外防输入”抗疫工作,他主动挑起备降隔离点驻勤重担。在被确诊为肠梗阻、医生建议手术的情况下,他拒绝手术治疗,仅靠服药维持,重返岗位继续执行任务。他连续115天坚守抗疫一线,随警出动100余次,完善应急预案20余份,开展灭火实战演练40余次,协助防疫部门开展消杀60余次,圆满完成任务。

巴特尔荣立个人二等功2次,荣获全国119消防先进个人、全国消防救援队伍优秀共产党员、内蒙古自治区“北疆楷模”等称号,被授予中国青年五四奖章。

元宝区

408艾爱国

艾爱国,男,汉族,1950年3月生,中共党员,湖南华菱湘潭钢铁有限公司焊接顾问。

在国内金属焊接界,艾爱国集丰厚的理论素养、实际经验和操作技能于一身,尤其是对焊接难度最大的紫铜、铝镁合金、铸铁焊接有精深造诣。数十年间,他从学徒做起,刻苦钻研、攻坚克难,终成技能大师,攻克焊接技术难关400多个,改进工艺100多项,为企业培养后备人才队伍。

勤于钻研,技术精通。1968年9月,艾爱国来到湘钢工作,在焊工岗位上一干就是半个多世纪。由中国兵器工业集团某厂担负研制的试验型导弹,需将中碳调质钢弹壳与发射座焊接相连,X射线检验必须100%达到Ⅰ级标准。艾爱国主持制定焊接工艺,选择焊接材料,指导徒弟施焊,获得圆满成功。海军某在研先进舰艇的推进动力装置,要在仅0.2平方米的紫铜导板上密集施焊,制造方历时半年也没能拿下来。艾爱国受邀前往,采用熔化极氩弧焊接工艺重新制定焊接方案,并现场指导,成功解决了产品一直焊缝渗漏、产品不合格的技术难题。

艾爱国十分注重技术传承。艾爱国主持的湘钢板材焊接实验室,被湖南省列为焊接工艺技术重点实验室,被全国总工会命名为“全国示范性劳模创新工作室”。多年来,他带过的徒弟有几百名。湘钢高级技师、技师、高级工以上级别焊工,80%都跟艾爱国学过艺。他们当中,有的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湖南省劳动模范,有的成长为“三八红旗手”“十佳青年”。艾爱国还无偿地向200多名下岗工人和农村青年传授焊接技术,其中有100余名考入南方电力机车集团、三一重工集团等大型企业,凭借过硬的技术基础和自身的努力成长为企业骨干。

如今,71岁的艾爱国,依然奋战在焊接工艺研究和操作技术开发第一线,为加快我国重点工程建设进度,确保钢结构焊接质量安全作出重要贡献。

艾爱国被授予“七一勋章”,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技术能手、全国十大杰出工人等称号。

元宝区

409古桑旦增

古桑旦增,男,藏族,1968年7月生,中共党员,西藏自治区山南市洛扎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拉郊乡党委书记。

古桑旦增扎根边境高原,三十二年如一日默默守护着祖国领土,忠诚奉献、勇敢担当,履行守边稳边兴边神圣职责,是雪域边陲的守护者,固边富民的带头人。

1989年,古桑旦增回到洛扎县拉郊乡工作。拉郊乡白玉地区平均海拔4500米,大半年时间大雪封山,交通不便,条件艰苦。“这里是祖国的领土,再艰苦的地方也要有人守,再艰苦的工作也要有人干!”古桑旦增动员自己的两个舅舅和哥哥、弟弟4人,带着62头牲畜,搬迁到马加唐放牧守边。随后,他带队采取牛背人拉的方式,运去两台移动基站和重达200斤的10个地标,安装到边境线上,有力彰显我国领土主权。

那时,白玉地区尚未通公路,沿着陡峭山路徒步行走16个多小时,才能把过冬物资运过去。严冬雪海茫茫,牦牛帐篷顶不住刺骨寒风,但古桑旦增和亲戚们不顾恶劣天气和艰苦条件,以国家利益为重,克服困难坚持下来。情况复杂时段,古桑旦增带头率领巡逻队前往边境巡逻驻哨,短则一个星期,长则一个月,每年都要磨破十几双鞋。在他和亲人护边守边行动的影响带动下,更多的牧民群众搬迁到白玉定居。经自治区民政厅批准,2016年正式成立杰罗布村,鲜艳的五星红旗高高飘扬在每家每户牧民的帐篷上。

古桑旦增,一名普通的基层党员干部,长年累月奔波在边境线上,带领农牧民坚守祖国的雪域边陲,做神圣国土守护者,幸福家园建设者。他用好用活党的惠民政策,带领群众艰苦奋斗,修通拉郊乡到杰罗布村约46公里的公路,完成边境小康村及其配套设施建设。基础设施的改善,为拉郊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古桑旦增带领群众扩大手工艺品生产、办起家庭旅馆,吃上了“旅游饭”,全乡人均纯收入达到1.6万余元,群众为国守边的信心决心更加坚定。

古桑旦增荣获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西藏自治区优秀党务工作者等称号,荣登“中国好人榜”。

元宝区

410田仲虎

田仲虎,男,1974年3月生,中共党员,甘肃省陇南市康县长坝镇花桥村党支部书记。

田仲虎恪尽职守、不辞辛劳,尽心尽力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使花桥村从“烂泥湾”变成名副其实的“最美乡村”,成为带领乡村发展的主心骨,群众致富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猜你喜欢
推荐图文
返乡大学生:志愿服务我先行
振兴突破看沈阳|沈阳沈北新区:聚焦“三大目标”大力推进“一城五园”建设
全国敬业奉献模范候选人
最新图文
全国敬业奉献模范候选人
东北大学体育部对口支援于洪区沙岭中心校
东北大学慧启e诊“互联网+”团队赴苏家屯举办公益体验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