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让新闻离你更近!新华网首页青海频道国社@青海本网原创要闻人事廉政政务富媒体光影青海政务果洛玛沁:以党建引领推动畜牧产业稳步发展带领群众走向共同富裕路2022-09-2617:50:48责任编辑:丁学良 _ 作者:玛沁宣
本网综合消息:又是一年秋收时,在果洛藏族自治州玛沁县大武镇永宝村万亩饲草基地、吾麻野血牦牛养殖基地牧民群众忙碌奔波在田间地头、俯身劳作。一张张笑脸充满了丰收的喜悦,一捆捆沉甸甸的面包草改变了千百年来靠天养畜的落后生产方式,一头头黑黝黝的藏家牦牛经过种畜改良后使广大牧民群众不断获利增收......近年来,在省州县委、政府的领导下,玛沁县大武镇始终以党建为引领,通过“党建+产业”的模式不断壮大和发展镇区生态畜牧业,充分发挥党支部和党员引领带动作用,通过政策引导、人才带动、科技引入、健全防疫体系等多种方式,全力发展村集体经济和生态畜牧业合作社,为大武乡村振兴奠定了产业基础。
政策引导,产业发展兴旺。依托特色农牧业区域布局优势,抢抓政策先机,落实畜牧业政策。去年以来,按照“十四五”规划项目储备,积极申报并对接县级有关部门,将畜牧业作为带动大武地区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进行培养,并在土地使用、基础设施、项目配套等方面对村集体经济进行大力扶持,先后在5个村原有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基础上不断扩大优化种植养殖面积。截至目前永宝村万亩饲草基地、万只白藏羊养殖基地、吾麻村野血牦牛繁育基地等生态畜牧业和村集体经济产业发展势头强劲,牧民养殖积极性高涨。
“这两年州县政策非常好,尤其是乡村振兴开始以后,镇党委政府对于村集体经济和合作社发展的政策倾斜力度非常大,特别支持我们发展合作社的思路和想法。这两天来畜棚看牛买羊的人络绎不绝,天然牧场的放养和优质的饲草使牛羊的秋膘长得十分喜人,加之今年饲草基地收益可观,进一步激发了我们牧民扩大养殖规模的积极性。”说到这些,大武镇永宝村党支部书记角巴太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人才培育,引领创新发展。乡村振兴关键在于“人才振兴”。几年前,镇区就专业技术人员、乡土人才需求缺口大,各类人才流失严重,近年来,大武镇以县级搭建平台通过“乡土人才培育”计划、玛沁县干部“两个能力提升”、生态畜牧专业技术培训班等不断提升干部职工专业能力素养和技术知识,并结合抓党建促落实“四联三卷”工作机制和“全员大学习、业务大比拼、作风大转变、能力大提升”专项活动,不断强化干部政治学习和作风建设,打造一支理想信念坚定、技术本领过硬的队伍,以适应新形势下对于创新型人才的多层次需求。
返乡大学生、永宝村生态畜牧业合作社副理事长刘青华说:“2019年6月,在面临大武镇永宝村产业基础薄弱,有整合的集体草场和村集体经济破零资金,但因为缺乏技术和人才,各村产业得不到有效发展壮大的情况下,大武镇党委和永宝村党支部主要领导找到了我。说干就干,在镇党委、政府的带领下我们努力探索出了生态保护和村集体经济发展的路径,建立了“党建+企业+合作社+牧户”的发展模式,实现了党建与产业相融合。
科学养殖,生态效益凸显。统筹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能力。通过牲畜分类组群,科学核定载畜量,按生产类型重新划分放牧草场,实行分群、分类放牧以及草原奖补政策等方式保持草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合理推广“草-畜-肥-草”循环生产模式,构建了“草畜联动”机制,将养殖产生的粪污、垫料等废弃物变废为宝,用于饲草种植处进一步改良土壤结构,提升耕地地力,减少化学肥料施用,降低土壤污染风险,真正做到种植养殖两互促、节本增效两不误,推动畜牧业绿色循环发展。
精准施策,防疫体系健全。大武镇始终将动物疫病防控作为防范畜牧业产业风险和防治人畜共患病的第一道防线,不断加强镇兽医站动物防疫监管和防控能力,进一步强化政府防疫主体责任。通过加大非生产畜育肥出栏力度,着力提高母畜比例,引进优良种畜,提高牲畜良种化程度,优化畜群结构,强化畜疫防治工作;及时掌握辖区内牲畜品种、数量、分布、疫情、免疫、牲畜流通等基本信息及变动情况做好记录为每年春秋两季防疫工作的宣传及各类疫苗发放奠定基础;落实检疫规范,严格按《动物检疫操作规程》,做到先报后检、有报必检、严格实施到场到点检疫。
以点带面,示范效应明显。重点打造生态畜牧业示范合作社,在全面推进发展各村生态畜牧业的同时,建立永宝村生态畜牧业合作社示范点,优先在政策及资金上扶持建设。截至到去年,镇党委政府进一步突出大武特色、突出产业特色,按照“一村一方案、一村一产业、一村一特色”的工作思路,加速完成示范点的辐射带头作用,前后多次组织省、州各县有关领带、代表共300多人前往永宝生态畜牧业合作社参观、考察,亲身体验白藏羊养殖发展致富的经验,截至目前,大武镇在大力发展壮大永宝村万亩饲草基地、万只白藏羊养殖基地的同时,还投入了马麝特种养殖基地,吾麻村野血牦牛繁育基地,尼玛龙村本土牦牛养殖基地、欧拉羊养殖基地、饲草种植基地以及血麻村、查仓村昌麻河牦牛养殖基地等生态畜牧业和村集体经济产业,形成以点带面的良性发展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