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时间为:2022-09-09
“教育是神圣的,传承着人类的历史和文明。”依兰职教中心的李冬梅老师说,自己家族里的一代代子女在家庭底蕴的熏陶感染下,纷纷投身于祖国的教育事业,各自肩负起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的光荣使命,在各自的岗位上辛勤耕耘。
一个世纪,四代人,他们始终不忘教书育人的初衷,始终秉持“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思想,始终坚持用教育服务家乡的理念;他们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激励更多的优秀人才投身教育事业,为依兰县教育发展贡献力量。
一个家族,一个世纪
曾祖父李芳璞,是私塾先生,二十余载,桃李满天下,在当地德高望重,深受人们拥戴。
祖父李泉,毕业于奉天农学院(现沈阳农业大学前身),后到日本名校早稻田大学深造,学成归来,创办兴农义塾。解放后就职于东北农学院合江分院,后调到依兰县农业科研所工作。他一生忘我工作,为科研强国做出贡献。
父亲李兴无,毕业后放弃留城工作机会,响应国家号召上山下乡,到护林乡苇子沟村插队落户。从1972年做代课老师开始,将一生最美好的36年都献给了依兰县农村的教育事业,退休后任农村校长理事会会长,任职期间组织农村学校的教育教学研究工作,并在改善办学条件和普九工作方面成绩突出,荣获省劳动模范光荣称号。
大姑李兴慧,毕业于哈尔滨师范学院,任职于黑龙江省教育学院,数学教授。从教三十多年,李兴慧一直站立于三尺讲台前,为黑龙江省各行业培养了无数的优秀人才。
二姑李兴玲,毕业于佳木斯师范学校,先后任教于依兰县第三小学、牡丹江市第三小学,教好每一名学生,不落下一人,是她全部教育生涯的体现。
嫂子郑玉琴,1991年毕业于依兰县师范学校,从事乡村教育工作30年,担任语文教师、班主任、主任、党支部副书记等职,擅长德育工作,素质过硬,工作热情高,现依旧奋战在教育第一线。
大姐李玉,1992年从依兰县师范学校毕业回乡任教,至今已在乡村教育一线奋战了三十年,担任语文教师和班主任,如今虽年过五十,仍以饱满的热情上好每一节语文课。
妹妹李爱秋,1998年毕业于双鸭山师范学校,致力于小学语文教学,在素质教育、新课程改革、“双减”工作、小学语文教法等方面成绩显著,多次被评为市县级优秀教师、教学能手。
丈夫王占福,1999年从东北农业大学毕业后,到农村任教13年,后转入依兰县第一中学任职中学英语教师,以校为家,无私奉献,多次担任县级英语学科赛课的评委、县级统一考试出题员。
不负家族,努力担当
1999年,李冬梅毕业于东北农业大学。从事乡村教育16年,她刻苦专研教育教学,摸索出一套适合农村学生的教学方法;从事职业教育的7年时间里,她根据职业教育学生的特点,认真工作,培养了一届又一届的优秀学生。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班主任工作是她工作的重中之重。回顾当班主任的岁月,她深深体会到,多一份付出就少一份遗憾。唤醒职教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上进心是她工作最大的价值,也是让她感到最幸福的事。
李冬梅奋战在职业教育这块土地上,每天做着琐碎零散的工作,班主任培训她一丝不苟;家长会上她春风化雨;运动会上她和学生一样挥汗如雨;实训基地里她和学生一起参与,辛苦如饴;国学课上她和学生一起书声琅琅……她坚信:能让考不上高中的孩子有书念;能让那些散漫的孩子有了组织纪律性,有了集体荣誉感;能让那些普通的孩子发现自己的特长;能让那些迷茫的孩子顺利度过青春期,自信地走向社会……这就是她工作的意义,就是她付出的价值。
她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学习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良好的意志品质和高尚的道德情感,她的课堂上总是书声琅琅、她的学生总是热情高涨。付出总有回报,多年来,她的多名学生考入了理想大学。“
心存一束光,把热爱当作翅膀,飞过生命的鸟语花香。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未来有方向。”李老师说,在家族文化底蕴的熏陶感染下,家中下一代的在校大学生已经考取了教师资格证,并将在毕业后考取教师岗位,孩子们也必将以岁月为笺,蘸暖阳为墨,续写家族教育华章。(哈尔滨日报记者梁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