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工作成效
一是破解了党建工作难点,加强了基层党组织建设。“三化六好三中心”工作突出了街道社区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全面加强了对辖区内地域性、群众性、社会性工作的领导和指导,实现了街道社区党组织的思想观念、工作方法、活动方式向区域型、服务型、专业型转变,使街道社区党建工作更加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更加注重务求实效、贴近实际,更加符合基层要求、贴近群众,有效破解了基层党组织功能弱化、党员管理难度大等问题,增强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林荫路街道友谊17#社区党委逐步强化居民的政治参与和政治表达,建立社区“一委三会”协商机制,推进居民民主议事协商,解决疏通下水、噪音扰民、失管区域绿化硬化等事关辖区居民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44件。
二是规范了办理服务流程,解决了街道社区发展疑难问题。通过推进“三化六好三中心”建设,街道社区党组织进一步细化了工作流程、办事程序,建立了社区“群众工作室”和问题化解长效机制,社区服务工作更为规范系统,各类问题建议办理解决更为快速有效。今年以来,全区开展各类服务活动1300余次,解决居民现实困难668件次。市府东路街道阿1#社区党委建立了周四议事厅,组织居民群众以协商的形式解决小区分户供暖、设置监控等居民需求的实际问题20多件,受益覆盖人群500余人。
三是拓宽了党组织服务功能,提升了服务专业化水平。“三化六好三中心”工作推动了街道社区党组织进一步明晰职能职责,在开展劳动就业、社会保障、优抚救济等常规服务的基础上,开发满足居民多样化需求的专业化服务项目,如爱心呼叫、领办代办、上门预约等服务满足了更高水准、更加多元的社区服务需求,提升了社区服务工作的层次和水平。前进道街道钢32#社区党委发挥社会组织作用,积极构建集超市、居家养老、缴费一站通、社区银行等于一体的“10分钟生活圈”,让社区居民在家门口就能满足购物、休闲、家政、养生等多方面的生活需求,实现了社区服务功能的集约化和最大化。
四是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提高了群众工作满意度。通过推进“三化六好三中心”建设,社区党组织牢固树立了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畅通意见收集渠道、拓展服务载体内容、完善区域联动机制、跟踪了解服务成效,逐步形成了“区域化支撑、组团式服务、群众性评议”的社区服务模式,提升了群众对社区服务的满意度,党在基层群众中的感召力、凝聚力、向心力显著增强。鞍山道街道党工委整合辖区15家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疗资源,为60岁以上老人提供医疗健康服务,建立健康档案1423个,特别是针对281位80岁以上有需求的老人,开展每月一次免费上门服务,居民群众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大幅提升。
五是落实了城市党建工作责任制,形成了齐抓共管、互联互动的工作格局。通过推进“三化六好三中心”建设,进一步增强了街道社区党组织工作的影响力、渗透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理顺了街道社区党组织和辖区单位、行业等党组织在基层治理中的关系,探索建立了街道社区党建、单位党建、行业党建的互联互动,落实了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形成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良好格局,较好地奠定了城市基层党建发展的基础。
四、几点启示
一是加强城市基层党建,必须充分发挥街道社区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街道社区是社会建设管理的起始点,是党领导的人民政权的根基所在,必须把街道社区打造成为保持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凝聚人心的坚实平台。区委要站在时代发展的战略高度,切实加强对街道社区党建工作领导。街道社区党组织要加强自身建设,努力使自身成为有公信、有威望、有号召力的坚强领导核心,领导和支持区域内各类党组织健康有序的发展。
二是加强城市基层党建,必须要与城市社会发展相适应。在城市社会发展的不同历史时期,基层党组织面临着不同的历史使命,党组织建设只有抓住主要矛盾,有针对性地开展基层党建工作,才能使党建工作更好地为城市建设服务。贯彻落实上级精神时要注重创造性,不能一贯用老经验、老办法开展工作,要注重本地实际,不断与时俱进、改革创新,使基层党建与社会发展相适应。
三是加强城市基层党建,要依靠党员群众的力量来推进。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广大党员群众是基层组织建设的主体力量。要注重从基层和党员群众实践经验中发现和汲取养料,整合各类党建资源,建立党建工作协调机制,使党员群众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使基层组织建设不断推向前进。
四是城市基层党建工作要用制度建设来巩固成果。制度建设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完善的制度是党的先进性的体现,也是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可靠保证。要抓住制度建设这个中心环节,对于基层党建工作中的好经验、好做法,用制度将其工作方式、规则和程序确定下来,并使这些制度具有统一性、完整性和规范性,长期执行,不因人而异、随人而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