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且末4月26日电(记者加乘通讯员陈雪茹梁豪杰普拉提·尼亚孜)将县委中心组学习开到校园、重温《习近平总书记给河北保定学院西部支教毕业生群体代表的复信》精神、聆听河北保定学院且末支教团队毕业生群体代表作事迹报告会……4月25日,五四青年节来临前夕,且末县委中心组集体学习成员走进该县第二中学,开展十一届县委第62次中心组集体学习。
末县委书记徐凯及中心组学习成员一行在且末县第二中学参观校史馆。
中心组学习成员一行首先在该校负责人的引领下走进校史馆进行参观,聆听讲解员讲述习近平总书记复信内容及该校建校历史。
在该校一间普通的教室里,中心组成员认真聆听了河北保定学院西部支教生群体代表作的《让青春之花在大漠绽放出别样华彩》事迹报告会。
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人生际遇、使命担当。2000年前的他(她)们——河北保定学院的15名毕业生,积极响应国家西部大开发的号召,义无反顾的选择把且末作为自己安放青春和梦想的地方。
19年的时间里,他(她)培养了一批批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许多学生考取了各类大中专院校,也有很多优秀学生进入了国内知名学府,他们当中很多人大学毕业后又回到家乡,成为警察、医生、教师、公务员等基层的普通劳动者,且末的社会稳定、长治久安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19年来,他(她)们恪守着庄严的承诺,把全部身心投入到且末的教育事业中来,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只有荒凉的沙漠,没有荒凉的人生”的誓言。
“‘黄土垫路、净水泼街’。2000年的8月12日,写着“热烈欢迎河北大学生到且末任教”的大红横幅,洒了水的近百米土路,站在校门口夹道欢迎的全校老师、教育局领导和县领导……且末人民用迎宾的最高礼遇热情的迎接了我们这批初来乍到的学子,让我们心里充满了无尽的温暖和感动。从那一刻起,这百米路也成了我们这些年轻人决心用一生要走的路——扎根且末,教书育人!”当河北保定学院毕业生且末支教群体代表旬轶娜饱含深情眼含热泪地讲述到她们初到且末时的情景时,教室里掌声雷动,经久不息。
且末这片热土像慈母般用自己博大滚烫厚重的胸怀孕育了世世代代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也滋养了这批河北保定学院毕业生支教群体的心。
他(她)们也像扎根大漠的戈壁红柳,忠贞无悔,默默坚守在教育战线上,呕心沥血、辛勤耕耘,让青春之花在大漠绽放出了别样光
“吾心安处即吾乡”。19年的时光,他们已经成为地地道道的且末人,他们把自己完全融入进了这片充满温情的土地上,已把他乡作故乡,把远方作家乡。
“好儿女志在四方,奋斗者青春无悔。五年来总书记的期盼和嘱托时刻在我们耳畔响起,如高亢的战歌激励着我们这个团队,一刻也不曾懈怠。学生才是我最好的荣誉证书!我们不敢说会把事业干得多么得惊天动地,但是我们相信,教育不是术,教育是心。站在神圣的讲台上,我们不曾忘记过青春热血的誓言,不曾动摇过这颗育人的拳拳之心。生逢新时代,奋进正当时,我们庆幸生在这样一个伟大的时代,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努力奋斗,我们无悔当初选择了远方,能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我们走进了大漠,实现了让更多孩子走出大漠的梦想,我们扎根且末,还要为祖国的边疆培养更多的人才。”谈及未来,荀轶娜无比笃定地说。
河北保定学院且末支教生群体代表李桂枝介绍说,从2000年到2019年,从我们最早的一批由保定学院来且末支教的15人,到许多学弟学妹的加入,五年来陆续从保定学院来到且末工作定居的已达27人。2019年3月,保定学院又为且末送来了35名品学兼优的大学生顶岗实习,并且将且末作为实习基地,把这一制度固定下来,为且末县的教育事业增添了新活力,有效缓解了且末师资力量短缺的压力。与此同时,五年来,河北唐山13名教师来到且末,援助且末县的教育发展,4批74名援疆干部来到且末,响应党中央援疆的号召,把且末作为第二故乡去热爱、去建设,我们也很高兴成为了联系沟通母校、家乡河北与第二故乡且末的桥梁和纽带。在今后的日子里,我们会继续恪守奉献西部的庄严承诺,把全部身心投入到且末的教育事业中,为当地的民族团结和社会发展贡献自己最大的力量。
记者了解到,2014年以来,有来自甘肃、内蒙、陕西、四川、重庆、云南等十几个省份的700多名大学毕业生先后来到该县,在公安、教育、医疗、乡村、机关等领域的工作岗位兢兢业业、恪尽职守,为当地的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经济社会发展奉献自己的青春和才华。且末县委、县人民政府倾力栓心留人,在住房、待遇、晋升、交友各方面努力创造条件。这些青年来到祖国边疆,与全疆人民一起团结拼搏、敬业奉献在打赢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线,在实现边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书写别样精彩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