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大学网 > 望城区 > 正文

长沙市特殊教育学校望城校区生态化办学纪实

2023/8/22 1:13:08 点击:

教师节前夕,全国政协副主席卢展工、全国政协教科卫体委员会主任、原教育部部长袁贵仁等全国政协一行25人,前往长沙市特殊教育学校望城校区—长沙市培智特殊教育学校慰问师生,观看学生抗疫主题绘画作品展,观摩教育教学活动并与教师座谈,并给予学校高起点和特色办学高度好评。

全国政协副主席卢展工和孩子们亲切交谈

此前,教育部基础教育司陈东升副司长和督导专家一行来校考察调研,充分肯定学校在探索现代学校治理和课程建设等方面取得的成绩。江苏省特殊教育骨干校长研修班、广州市特殊教育王丽名师工作室团队等全国特教同行慕名前来考察交流。全国知名教育学者张文质赞誉学校是他见过国内中小学最漂亮的学校。该校以生态化理念引领现代学校治理,破例成为中国少年培育联盟基地校,联合国教科文中国可持续发展实验学校……

自2019年9月开办以来,这所新学校为何通过短短一年发展备受广泛关注,赢得普遍赞誉?这所学校究竟有怎样的奥秘?近日,记者走进学校,探寻长沙市培智特殊教育学校的办学奥秘。

2019年6月,在特殊教育岗位上耕耘了20年的正高级教师长沙市特殊教育学校副校长王磊,受命担任这所新学校的执行校长。上任前,总校长胡建郭嘱托他“起点决定了学校发展的高度,新学校一定要开好头。”他意识到,自己不仅是身份变了,肩上的责任更重了。

高度——顶层规划学校发展

选址即选择一种关系

一所学校的选址对很多校长来说可能不是特别重要,或者不是他们思考的问题,然而在王磊的眼里却显得尤为重要。他说很幸运参与2016年长沙市委市政府筹划学校选址工作,当时他提出基于融合教育理念和特殊学校建设标准的选址建议被采纳。学校现址有西面建成的大学和北面的企业,东有正在建设中的社区和小学,南面规划了一所初中。这在王磊看来是特殊学校比较理想的位置。

“选址就是给学校选择一种关系。”在他看来“学校不是孤立的存在,未来学校是没有‘围墙’的,特殊学校更应打破物理障碍进而突破人文障碍,走出封闭和隔离,实现与社会双向互动,给智力与发展障碍学生走入社区,走向社会提供了一个更开放的时空。”

注重办学顶层规划设计

在办学之初,长沙市特殊教育学校校长胡建郭和党委书记聂兵多次组织领导班子和中层管理团队,专题研究新校区的办学规划。还特别邀请了全国著名的教育学者、湖南师范大学刘铁芳教授的团队,梳理长沙市特殊教育学校110多年来积淀的丰厚文化,对新校的办学整体规划进行了论证和提升,形成了“办一所温暖孩子一生的大学校”的办学愿景;“人和为本、生态办学、点亮生命”的办学思想;“亲、爱、精、诚”的校训;“让每一个孩子发出生命的亮光”的学校精神;将“植根中国,面向世界与未来,构建高度协同的育人体系,创建具有国际视野和国内一流的现代学校”作为办学目标;确立了“爱生命、能生存、会生活、善合作、乐生长”的育人目标和“生命多彩课程体系”作为学校课程特色;“以生态化生命课程为统领的艺体教育、劳动教育、安全教育、智慧教育和职业技教育特色群”着力构建办学特色。

在王磊看来,长沙特校这一高屋建瓴为新校区科学发展奠定了坚实之基。为了避免构想成为空中楼阁,王磊几乎每周都在学校官微《校长周记》栏目,以及利用教职工大会向教职员工阐述学校文化的内涵。用他的话说就是“一句话背后都有一篇丰富的文章,要做好这篇文章需要所有成员的理解认同,更需要全员行动。”

让建筑融入思想与课程

王磊自豪地告诉记者,“这所学校与众不同的是从选址规划、设计、施工等办学者都全程参与,确保了学校的办学思想和课程理念融入建筑与空间设计之中。”记者站在学校综合楼较为明晰地看到,从学前到义务教育,再到职业教育三阶“回”字形建筑群。

负责学校文化建设的办公室主任黄阳告诉记者,三个学段的教室、卫生间设计和视觉标识等,从空间、高度、表达方式等都充分体现学段特点。如卫生间的标志,是从学生视角出发,设计了三套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性别标志。黄主任说“这样的设计是为学生呈现一个逐步社会化的生态环境,到了职业教育段的环境和社会环境基本一致,以促使他们更顺利地融入社会。”记者注意到每个房间门口与走廊衔接处都有各种颜色的视觉提示,上下楼梯都进行左右分色,每一栋楼都有一个专属的动物和色彩进行区分,便于学生进行视觉识别,尤其对学前和不识字的学生来说显得非常必要。

变革学校内部机构设置

学校内设机构臃肿和行政化倾向一直是学校育人缺乏合力的障碍。2019年6月2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指出:激发学校生机活力,推进现代学校制度建设,落实学校办学自主权,保障学校自主设立内设机构。学校领导班子意识到这是一个变革机遇和全新的探索。学校设置党政办公室、课程管理中心和后勤服务中心,主要将传统的教育处、教务处、教研处、团委、少先队等全面整合到课程管理中心,分为课程发展、学生发展和教师发展三个模块。

王磊向记者介绍,这种“一办两中心“的内设机构,弱化了行政性,更加凸显了教育的规律、办学的规律和育人的规律,从根子上改变了过去教育教学两张皮的现象。由传统单一的垂直管理方式,转向条块结合的扁平化的管理,能够更好地支撑课程运作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能够高度集成资源,最重要的能够支撑全面协同育人目标的实现。学校“一办两中心”的内设机构,被同行戏称为“中国最简洁的学校”。

在这所学校,我们所感受的高度不再是目力所及的高度,而是一种精神的高度、思想和行动的高度。

党建助推学校高质量发展

一个支部就是一座堡垒,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到校采访期间,教师办公桌上一个鲜红的示范岗牌吸引了记者的注意。党支部书记董艳莎向记者介绍“这是党员教师的标志,虽然岗位示范牌只有几十克重,但有了这一党员身份的象征,就意味着身上的责任重千斤。我们通过党员示范班、党员示范岗、党员示范课、党员志愿服务队等形式,不断强化党员的身份意识,深度挖掘党员的示范引领作用,让党员成为学校教师团队中的先锋,让支部成为学校发展的坚强后盾。”

在学校的党建宣传栏里,我们看到支部“五四好青年职业赋使命”的党员专题座谈会,“青春梦激扬红心向着党”党员集体过生日,“我们与新校共成长”师德师风演讲比赛等活动的报道。透过这些文字和照片,记者真切感受到了党支部在助推学校高质量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党支部组织开展“五四好青年职业赋使命”的党员专题座谈会

记者还了解到,在此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支部第一时间在线上把党员团结起来,成立抗击疫情志愿服务队参与线上教学、心理辅导、为疫区捐款捐物等。针对集体视频教学中学生参与度低和康复目标达成不佳的困境,党员教师们志愿对家长进行一对一康复方法和技能传授。二年级学生黄俊熹妈妈在接受采访时说“这次疫情期间多亏了老师们的指导,如果没有老师们耐心、专业的答疑,我们做家长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办。”

支部将党建与教育教学工作全面融合,孵化出了“党建+志愿服务”特色党建模式。在学校成立了服务学生、家长、教师的“心理辅导”、“教师社团”、“安全保卫”、“青年志愿者”四个志愿者服务岗。多次参加学校志愿服务的党员教师曾倩岚告诉记者“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党员,只要是学校有需要,我们义不容辞带头上,作为一名党员教师,能用实际行动为师生服务是我最开心的事情。”

宽度——小学校的大视野

把小学校办成大学校

在很多老师的办公桌上记者发现了学校编印的《亲爱手册—教职员工读本》,当我们问及“办温暖孩子一生的大学校”办学愿景中“大学校”的内涵是什么时,老师们几乎都能回答“大情怀、大教育、大社会、大自然。”

学校是立于自然之中,是大自然的一部分,学校内部也是一个自然的生态系统。基于这样的理解,后勤服务中心主任彭雅琴介绍“学校注重在园林设计上体现儿童哲学、育人功能和审美价值,采用自然生态的方式来种植树木和花草,尽量减少园艺因素和人为痕迹。记者漫步校园,多了一份‘野趣’”。她指着行道边的树木说“我们很少在校园内种植绿篱,让学生们都可以零距离地走进自然、亲近自然”。

校园里随处可见的“童趣”和“野趣”

学校不是一所隔离的学校,这所学校应该敞开学校的大门,把学校放在大教育的背景当中来进行考量,促进与普通学校的深度融合和交往。记者在课程管理中心,看到团队正在策划即将举行的“运动狂欢节”中的普特融合特奥运动项目。正在主持策划活动的支部书记董艳莎向记者介绍“培智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社会生活适应能力,这种目标的实现,必须要把学生发展放在社会大背景中,拓展学生生活时空。“大学校”就是指教学不再局限在教室和校园这个小空间,老师们以协同班为单位带着学生经常走进超市、银行、博物馆等场所开展融合教育活动。”

学生在消防队员的指导下参加消防疏散演习训练

“目前,学校正积极联合长沙麓山国际实验小学、湖南师范大学等一批学校筹建长沙普特融合教育联盟,推动融合教育,重构教育新生态。”董书记对记者说。

记者还了解到,学校刚刚成功申报‘十三五’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生态化教育理念下培智学校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课题组成员正在忙着开题筹备工作。

构建教育生态化系统

总校长胡建郭说“长沙特殊教育学校历经了110多年的发展,学校应给予新校更大的自主发展空间,为百年特校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执掌新校,王磊基于生态系统理论和全人教育、融合教育、可持续发展理念等,大胆提出了“生态化教育”思想,并在新校这片实验田展开实践探索。

在前不久,王磊受邀在全国新型特教学校发展共同体论坛活动上,推介学校生态化教育思想与实践,受到全国教育同行的广泛认可和好评。王磊认为生态化教育有三个维度。一维是小生态,基于儿童教育的生态,强调知情意行,教育要激活儿童的可能性,促进他们自主自由地发展。二维中生态即基于学校教育的生态,那么我们想通过去构建和谐的人际生态、课程生态、环境生态、管理生态、组织生态、资源生态、传播生态等等,来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全面和谐的发展。三维大生态主要是学校、家庭、社会和自然构成的大生态圈。当下社会,由

[1] [2] [3] 下一页

猜你喜欢
推荐图文
广州市中心城区观鸟导览》发布
地州巡礼】塔城:开发开放蹄疾步稳
贺兰县:优化营商环境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最新图文
寒亭区(经济区)赴华中科技大学开展校地合作洽谈暨科技人才专员送岗活动
江西彭泽:心理疏导专家赴安置点传递关爱
三明大田生态茶产业:促“三茶”融合谋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