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电视台记者:
那曲在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方面进度怎么样?今年计划能完成多少人的搬迁任务,与产业配套、转移就业等方面是否做到有效衔接?
那曲地区扶贫办党组成员、副主任才旺仁增:
2017年,我地计划完成5934户22568人搬迁任务,主要针对“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资源匮乏区和灾害频发区的贫困农牧民实施搬迁。一是从双湖、申扎、尼玛、班戈、安多北部5县中筛选出患有严重风湿病和类风湿疾病的120户487人搬迁至拉萨羊八井镇。二是本着产业先行的原则,对10户以上集中点必须配套产业项目,制定详细的阶段性工程布置图。对各县2017年易地扶贫搬迁实施方案进行专项审查,达到“条件成熟、有产业支撑、完成招投标程序”要求的集中搬迁点可进行开工建设。三是由那曲地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牵头,组织开展以“促进转移就业、助推脱贫攻坚”为主题的2017年“春风行动”专场招聘会,结合易地扶贫搬迁贫困群众,为集中安置到地区的第一批96户易地搬迁贫困人口对接就业岗位,向那曲地区龙鼎钢材商贸有限公司输送98名易地搬迁贫困人口,解决就业问题。
中国西藏新闻网记者:
那曲转移就业方面目前开展了哪些方面的工作?培训了哪些工种,输送就业多少人?
才旺仁增:
我地整合资金、人员、职能,深入推进主动、积极、精准地“一对一”帮助贫困人口转移就业脱贫工作,始终将技能培训做为增强贫困人口转移就业信心、提升贫困人口技能水平和素质、促进贫困人口转移就业的重要手段,培训工作坚持围绕我地市场用工需求,围绕产业发展、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所需技能人才开展培训,创新培训模式,不断丰富培训工种、培训内容,前后组织实施建筑施工技能培训、就业技能培训等涉及建筑施工、汽车驾驶、装挖机操作、酒店服务等30个工种的培训。今年以来,完成贫困人口技能培训3519人,转移就业2851人。同时在培训工程中要求将思想政治教育、感党恩教育、法制教育、“爱劳动、讲文明、树新风”和“四讲四爱”主体教育活动融入日常的技能培训当中,鼓励贫困人口依靠自己辛勤劳动创造美好生活,实现有尊严的脱贫。重点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为充分发挥“短平快”项目带动贫困人口转移就业,紧紧抓住我地2017年实施109个“短平快”项目的契机,提升农牧民致富带头人创业意识、市场意识,为我地109个“短平快“项目培养农牧民致富带头人137人。
(二)为鼓励贫困人口积极参与到我地各项基建项目的运输市场中,为300名贫困人口开展了驾驶技能培训。
(三)为充分发挥国家、自治区和援藏重点投资项目建设吸纳贫困人口转移就业增收致富脱贫的作用,组织实施贫困人口建筑施工技能培训,全地区将在我地建筑施工项目施工期输送不少于3600名贫困人口到基建项目务工创收。
(四)为进一步实现我地贫困劳动力充分就业,拓宽转移就业渠道,组织开展了以“促进转移就业、助力脱贫攻坚”为主题的2017年春风行动专场招聘会,为我地用工单位和求职者搭建了一个面对面直接洽谈、自主交流、双向选择、实现利益共享、合作共赢的平台,有29家用工单位参与到此次招聘会当中,提供了913个就业岗位,我地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城镇失业人员、贫困人口等踊跃进场求职,进场求职人数达1500多人,登记求职人数1242人,达成初步就业意向协议的有685个。
(五)为使集中安置到地区的易地搬迁贫困人口实现“搬得出、稳得住、有就业、能致富”目标,为集中安置到地区的第一批96户易地搬迁贫困人口对接就业岗位。
西藏商报记者:
那曲地区在脱贫攻坚工作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和瓶颈?
扎南:
困难方面。一是贫困程度深。那曲是全区脱贫攻坚三大主战场之一。去年,精准识别出建档立卡贫困群众102402人,2016年建档立卡贫困群众脱贫6168户、23741人。由于那曲自然环境恶劣,条件艰苦,大部分贫困群众都是居住偏僻、交通阻塞、灾害频发、资源匮乏区域的群众,都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难中之难,越往后贫困程度越深、致贫成因越多、基础条件越差、群众发展观念越弱、脱贫难度越大、扶持成本越高、脱贫见效越慢,既难脱贫、又易返贫,有些问题甚至叠加存在。二是贫困群众思想观念落后。受游牧文化、传统习惯、教育程度、虫草收入等因素影响,有的群众劳动观念差、发展观念弱,弃耕弃牧现象较为严重,财产积累观念不强,存在过度消费、提前消费、盲目消费、宗教消费等问题,一些群众“等靠要”思想严重,过度依赖低保、吃“低保饭”问题突出,勤劳致富意识不强,劳务输出难,不愿劳动、不想劳动、不会劳动,建档立卡贫困对象中外出务工人口比例仅占8%左右。三是制约因素突出。一方面是天然资源制约突出,那曲可耕种土地资源缺乏,中西部8个县草场大多属于高寒草甸型草场,沙化、退化、荒漠化现象和草原“三害”严重,天然草地生产能力弱、产量低,天然草地亩产仅200多斤鲜草,一年需要13亩草地才能养活一只羊;另一方面是人力资源制约和因病致贫突出,导致脱贫难度大。
遇到的瓶颈有:一是施工季节短。那曲由于特殊的自然环境及气候特征,环境气候更加恶劣、施工季节更加紧短,一年仅4个多月的施工时间,导致那曲项目建设点多,但项目资金使用率低。
二是脱贫成本高。那曲地广人稀,群众居住分散,自然环境恶劣,贫困人口不但比重大,而且分布广,全地区几乎每个乡镇、行政村都有贫困人口。贫困群众大多分布在偏远落后地区,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配套难度大,教育、医疗、文化活动中心等公共服务设施成本高。自然气候、区域环境、交通条件等因素造成我地物价高、成本高、造价高。
三是产业发展难度大。农牧区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是制约农牧业产业化发展的最大瓶颈。那曲自身环境特点、群众思想、科技水平等综合因素都在客观主观两方面制约着资源禀赋的利用和产业发展,资源优势难以转化成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扶贫优势。一二三产没有一个支柱产业,保本难度大,稳定脱贫、长期脱贫难,实现增资还贷困难。
虽然我地脱贫攻坚工作存在诸多困难,但是,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特殊关心下,在区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正确领导下,在全国人民特别是浙江、辽宁两省和五大国有企业的无私支援、鼎力支持下,在全地区党政军警民团结一心、共同奋斗下,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地区关于产业发展和脱贫攻坚的部署,按照年初经济、扶贫工作会议的安排,紧紧围绕总体战略和“4+6”措施,团结一致,开拓进取,攻坚克难,综合发力,精准施策,以必胜的信念、昂扬的斗志、拼搏的精神、扎实的工作,保质保量完成年度既定脱贫任务目标。
中国西藏网记者:
那曲地区在带动贫困群众方面有哪些致富亮点,好的经验和做法?
才旺仁增:
(一)产业脱贫方面,今年将以牧业、旅游、物流为重点,同时围绕旅游引发的城镇化项目和其他扶贫“短平快”项目,采取项目扶持、产业拉动具体措施,实施“一村一策”、“一户一法”精准扶贫,初步走出一条“扶贫开发公司+合作社+贫困户”的脱贫路子,实现资金跟着贫困户走,贫困户跟着项目走,项目跟着市场走的模式,促进贫困群众实现门口脱贫、就地脱贫。
(二)易地扶贫搬迁方面,我地结合自身实际在选址上采取“三靠、四托、五便捷、四避开”(即:三靠是指靠县城、乡镇、中心村,四托是指依托牧业合作组织、依托景区、依托产业园区、依托交通要道;五便捷是指便捷基础设施(水电路讯),便捷教育、医疗、社会保障,便捷牧业生产发展,便捷交往、交流、交融,便捷产业发展和就业安置;四避开是指避开地质灾害带、地震断裂带、雪灾易灾带、水质隐患带、水质污染带和匮乏带)。各县建立了资金整合自愿承诺、允许政府代建承诺、自愿搬迁承诺三个承诺制度,广泛征求群众意愿,使易地扶贫搬迁建设成为群众满意的工程。
(三)金融扶贫方面,出台了《那曲地区“政府风险补偿基金+贷款对象”支持脱贫致富产业发展实施办法》,并与农行那曲分行联合下发了《关于做好那曲地区脱贫致富产业扶贫项目贷款推进工作的指导意见》,充分利用金融融资平台,通过设置扶贫贷款风险基金,按照1:10的比例放大贷款倍数,惠民扶贫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与农行那曲分行签署了《“政府风险补偿基金+贷款对象”支持脱贫致富产业发展合作协议》,落实地区统筹资金49.98亿元;同时,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整合涉农资金。此外,通过招商引资、引导民间投资等方式,筹措产业建设资金。
(四)教育帮扶方面,制定了《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大学生资助实施方案》,形成差异化财政资金承担办法,使贫困家庭大学生得到有效资助。同时深入各乡镇实地调研、摸底排查,列出贫困户学生资助情况和培训计划,实现所有贫困家庭学生应助尽助、应扶尽扶。
(五)生态脱贫方面,制定了《生态岗位人员管理办法》,加强人员管理培训工作,统一制作了上岗证、责任书,做到持证上岗,发挥效用,开展了在重点生态工程保护与建设中让群众吃上生态饭走上致富路调研,为上级领导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六)社保兜底方面,制定了《那曲地区关于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实施方案》,认真开展社会保障兜底对象认定工作,及时兑现健康脱贫政策,建立健全贫困群众看病治病绿色通道,做好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保障机制的衔接,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把需要医疗救助的贫困对象送往各级医院诊疗。按照民政低保政策,清退不符合条件人员,确保低保对象全部覆盖到建档立卡贫困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