崖州区的农户在北京大学现代农业学院坝头实验基地帮工。人民网记者毛雷摄
人民网三亚3月3日电(记者毛雷)“以前吃‘农业饭’,现在我们有‘科技范’。”这是记者在三亚市崖州区采访时,听到最多的一句话。
崖州区地处三亚西部,有着悠久的历史。长期以来,相对较偏的地理位置和较为单一的经济产业,成为制约崖州区发展的主要因素。然而,当区里多了一个“城”之后,崖州的发展也掀开了崭新篇章。
作为海南自由贸易港重点园区之一,坐落于崖州区的崖州湾科技城致力于建设成为国家深海科技创新中心、“南繁硅谷”及产学研城深度融合的聚集地。如此一来,“区城融合”就成为崖州区的一道“必答题”。
近年来,崖州区着力推动“区城融合”,加强服务保障崖州湾科技城建设发展的同时,自身也迎来了诸多发展机遇。这一点,或许从几个“崖州人”的故事可见一斑。
崖州区农户陈平(左)和北京大学博士后田书华在试验田。人民网记者毛雷摄
我们现在帮博士后种地
“你看,这花生长得多好!”67岁的陈平从田里拔出一株花生,放到地头,用一根竹签在旁边做好标记。
“不错,再过一阵就能采收了。”站在陈平对面的田书华表示赞同。
陈平是三亚市崖州区城东村委会农民,田书华是北京大学现代农业学院生物学的博士后,他俩之所以能够站在同一块田里种地,皆因南繁。
这片种植花生的土地,是北京大学现代农业研究院坝头实验基地,位于崖州区坝头田洋,整个田洋约3000亩,每年的11月到次年4月份,来自全国各地的育种专家都会来到这里进行加代繁育。
“以前都是那些专家自己找地、租地,两年前,我们对这片田洋进行了标准化改造,用来给专家们进行育种种植。”海南大学三亚南繁研究院基地负责人陈家强说,他们负责这里的日常管理和保障。
趁着休息的空当,陈平给记者讲述了自己的故事。
种了一辈子地的陈平没想到,都快70岁了,还能帮“博士后”种地。
“我们村的地基本都被流转了,种了一辈子地,也闲不下来,就想着找点事儿做。”陈平说,基地面积太大,那些专家忙活不过来,就需要找人帮忙,就这样,自己在村里人的介绍下,来到这里“帮忙”。
每天早上7点到11点,下午2点到6点,陈平就来到基地,除草、施肥、灌溉,就像以前种地那样。“这些活儿对我们来说都不难,我们可都是种地的‘好把手’。”陈平说,在基地,每天有200元的收入。
“这里最多的时候,每天大概有五六百人,都是附近村子的农民。”陈家强说,根据工作内容的不同,每天的酬劳也从200元至300元不等。
几个月下来,陈平一个人就有一万多元的收入。
“当了一辈子农民,现在感觉像工人了。”陈平笑着说。
崖州区大蛋村村民、三亚绿州保洁公司员工承接辖区的保洁任务。受访者供图
村里成立了保洁公司
上午八点,三亚崖州区大蛋村村民、三亚绿州保洁有限责任公司员工王媛准时来到中铁十局在崖州区的办公地点,开启了一天的工作。
消毒、拖地、清理垃圾、给绿植浇水……在这里,眼中有活、动作麻利是王媛留给大家的深刻印象。
“这里的保洁工作是由我们负责的,他们是我们的‘长期客户’。”王媛一边干活一边说。
王媛所在的三亚绿州保洁有限责任公司是一家名副其实的“村企”——创始人苏成就是大蛋村村民。
说起2019年成立公司的初衷,苏成直言,就是为了给大家探索一条新的出路。
“我们村离崖州湾科技城很近,不少土地都被征收了,那么,没有了土地的村民该如何谋生?我们不得不考虑周全。”苏成说,政府的保障工作做得不错,但他更希望靠自己帮助大家解决出路问题。
这样的背景下,苏成注册成立了三亚绿州保洁有限责任公司。如今,公司的十多名员工全部来自大蛋村及周边村庄。
“我们有保洁和绿化的资质,科技城建设让一些建设单位有这方面的需求,我们有长期合作的客户,也接一些散单。”苏成说,虽然现在公司的规模不大,还属于成长阶段,但他对未来有信心。
苏成还有一个心愿,那就是给员工们涨点工资。
“现在他们一个月也就3000块多一点,我希望可以再多接一些单,让大家的收入能提高一些。”苏成说,“等到未来公司规模做大的话,我还想帮助更多的村民和困难群众,让他们可以依靠自己的劳动创造美好的生活。”
“没想到家门口就有这么好的工作”
在向原庆看来,自己无疑是幸运的——能够在家门口找到一份心仪的工作。
去年大学毕业的向原庆家住南滨农场,毕业后等待工作的他,不巧又遇到了连续两波疫情,工作没有着落,不仅自己着急,家里人也跟着上火。
今年春节后,在当地“就业驿站”的牵线下,向原庆通过应聘,成为崖州湾科技城下属的科城物业的一名员工。
“我现在负责客户服务工作,主要是一些沟通和协调,感觉这里工作氛围特比好。”向原庆说,作为新人,同事都非常照顾他,每个月到手近5000元的收入,也符合他的预期。
“关键是,还管吃。”一旁的同事笑着补充。
如果说向原庆属于在家门口实现“高质量就业”,那苏运韬就属于“高质量返乡”。
“回来后我就发现,回来对了。”苏运韬老家在崖州区城西村委会,但因为长期在外求学,对于家乡的印象,一开始还停留在比较偏僻和落后的印象,直到2019年,崖州湾科技城挂牌成立。
毕业于武汉理工大学,又有国外留学经历的苏运韬,在北京工作一年后,又到杭州工作了四年。2019年,当得知家乡成立了自贸港重点园区——崖州湾科技城,他便决定回家乡作贡献。
“2019年刚到这里工作的时候,感觉不像回到了海南,因为我们部门当时只有我一个海南人。”苏运韬说,天南海北的人汇聚到自己的家乡崖州,看中的就是这里的发展前景,近四年来的发展和改变,也证实了自己当时“回来对了”。
苏运韬现就职于三亚崖州湾科技城开发建设有限公司,负责项目计划运营,在他看来,这几年家乡的变化可以说“翻天覆地”。
“变亮了,是因为村里装了路灯;变净了,是因为村里的土路变成了沥青路;变旺了,是因为科技城的建设带来了人气和烟火气。”苏运韬说,崖州光明的发展前景,吸引各地的人才来发展,进而带动各种产业发展,反过来又促进人气的进一步提升,形成了一个发展的良性循环。
“这就是我理解的区城融合,我的家乡一定会更美!”苏运韬说。
区城融合,互促共进,2022年,崖州全区生产总值129.96亿元,同比增长5.8%。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3%。新增市场主体4116家,同比增长16.17%。
区因城而强,城因区而美。区城融合的精彩画卷,正在崖州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