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教育厅与西藏林芝市共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基地”项目(简称校地共建),旨在发挥广东省高校师范教育优势,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方式,推进广东教育特色援藏,推动受援地教育内涵式发展,是打造教育援藏广东品牌的创新举措。2017年6月,此项目纳入广东省党政代表团赴藏考察签约项目,广东省教育厅与林芝市政府在林芝市共同签署协议书,校地共建项目正式启动实施。广东的优秀大学生们以实际行动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到基层和人民中去建功立业,让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从2所高校到11所高校
探索富有特色且可复制的经验和样本
校地共建项目源于广东省高校与林芝自发共建所取得的成功实践经验,始于林芝市政府希望扩大校地共建项目范畴的强烈意愿,发于广东省相关高校的积极参与和大力支持,成于两省区党委、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的统筹推进。自2009年起,岭南师范学院、韶关学院相继与工布江达县、巴宜区签订社会实践基地合作框架协议,先后选派8批168名大学生到林芝支教,成效明显。林芝市认为岭南师范学院和韶关学院的做法好、经验好、成效佳,既能有效缓解受援地师资紧缺,提升受援地教育教学水平,又能有效提升高校服务社会、支援边疆的能力,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社会实践能力,建议广东省鼓励发动更多高校参与,实现校地结对共建的全覆盖。
广东省有关高校了解到岭南师范学院和韶关学院的结对共建做法后,均表现出较大兴趣,希望能参与其中。广东省教育厅结合两校校地结对共建的成功经验,根据林芝市的实际需求,进一步加强统筹,将两校自发行为转变为行政主导,扩大结对共建范畴,开启教育援藏新模式,创造民族团结教育新形式,打造实践育人新载体,探索人才培养新机制,切实增强爱国主义教育、民族团结教育、国防教育、艰苦奋斗教育的实效性,着力探索富有特色且可复制的经验和样本。
截至目前,已有广州大学等11所高校派出255名当地急需的以音、体、美专业为主的大学生到林芝市实习支教。此举在一定程度上极大地缓解了林芝市特别是所辖县、区学校音、体、美教师紧缺的矛盾,精准补充了短缺学科师资,精准提升了薄弱学科教学,精准实践了思想政治教育,成为了最受当地师生欢迎的项目之一。
用半年到一年时间
做一件意义非凡且终身难忘的事
校地共建项目结合广东高校实际和受援地需求,按照“量力而行、确保安全;注重实效、实现双赢”的原则,在教育发展规划、师资培训、教育信息化、教学资源共享、讲学送教、提升教研水平、开展教育教学课题研究、资助贫困生等方面,探索建立高校教育援藏工作机制。一是每年选派政治意识和大局意识强、能尊重习俗和服从安排的大学生组成1至2个团队到受援地学校支教半年或1年,同时安排有教学管理和学生学习管理经验的教师作为实习指导老师;二是在充分调研受援地师资现状的基础上,结合自身优势和专业特色开展师资培训,帮助受援地做好师资规划,结合教研教改需要开展教学能力培训,完善师生心理健康帮扶,提升受援地教师教学水平和能力;三是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及受援地需求提供各类别、多形式的学科教育教学资源,用于受援地中小学教育教学;四是挂牌建立大学生社会实践教育基地,深入开展走访藏族群众家庭、学业辅导、自护教育、亲情陪伴、结对帮扶等实践活动,促进校地交流交往交融,培养大学生爱国情怀和维护国家边疆地区长治久安的信念。
援藏支教+思政教育
实现学校、学生、受援地三方共赢
校地共建项目实施以来,既缓解了林芝师资紧缺的难题,又培育了广东大学生服务边疆的家国情怀,形成了学校支持、学生参与、当地欢迎三方共赢的良好局面。
一是精准补充了短缺学科师资。广东11所高校255名优秀大学生实习支教点遍布林芝六县一区60所学校,任教学科涵盖义务教育阶段全部学科,其中2017年选派音乐、体育、美术等受援地紧缺学科47人,占当年选派人数33.10%,服务单位涵盖幼儿园、小学、中学和教体局,实现了对林芝六县一区教育单位的全类别覆盖。韶关学院精准选派82名音乐、美术、体育等专业的优秀大学生赴鲁朗镇小学、巴宜区幼儿园等8所学校实习支教;岭南师范学院应工布江达县教体局所请,精准选派53名大学生到该县中小学、幼儿园等12所学校实习支教,其中4名大学生在海拔3900多米,条件最艰苦的娘蒲乡小学工作。
二是精准提升了薄弱学科教学。广东技术师范学院11名支教大学生承担理论教学课程471次,实训课程260次,结合西藏职业教育制作55部微课的典型案例;嘉应学院10名优秀大学生成长为米林中学和中心小学的骨干教师,多次承担了学校公开课任务,辅导学生学科成绩大幅提升;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对西藏自治区14所公办幼儿园进行调研走访,针对性选派学前教育学院优秀大学生,帮助林芝一幼、二幼、三幼提升办学质量;华南师范大学为西藏林芝搭建起了自主研发的手机移动数据云,开展广州——林芝协同教学手机直播课堂,打造“课内课外、网上网下、校内校外”多维互动平台;深圳大学自筹经费28万元举办西藏察隅县学校校长能力提升班,为察隅县所有中小学校长及部分教育行政管理干部提供了高质量师资培训和跟岗研修;广东体育职业技术学院选派体能中心主任赴林芝市广东实验学校帮扶业余体校进行青少年运动员选材。
三是精准实践了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师生互动、教育惠民和文化传播,培养了大学生民族感情,坚定了大学生扎根边疆服务边疆的信念,搭建了藏汉文化交流的友谊之桥。广州大学组织广州大学附中将国防特色教育带到雪域高原,帮助波密中学组建首届国旗护卫队;惠州学院支教大学生通过拍摄援藏支教纪实短片,用微电影形式大力推介宣传校地共建项目,做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团结教育的践行者、宣传者、传播者;肇庆学院支教大学生打造“一校一基地,一人一品牌”,将墨脱县公路标志性纪念地、墨脱门珞历史文化遗产纪念馆等设计成理想信念路线、缅怀先烈教育路线、民族团结教育路线,推进思想政治教育进藏区、进基地、进学校、进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