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时间为:2020-10-20
金秋九月,锡林郭勒职业学院捷报再传,锡林郭勒职业学院在第六届内蒙古自治区“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决赛中,揽获4枚金奖,2枚铜奖,并包揽职教赛道冠亚军,创造六年来的最好成绩。
本届大赛参赛项目涵盖现代农业、制造业、信息技术服务、文化创意服务、社会服务等多个领域,自今年6月启动以来,共有全区46所院校、2.5万余个项目、10.44万人次报名参加初赛。其中锡林郭勒职业学院共计报名292个项目,参赛学生1208人次。
“锡林郭勒职业学院经过六届参赛不断摸索与历练,从第四届初露锋芒,收获一金两银三铜,到今年斩获四金成为本届赛事自治区高校中收获最丰硕的院校,其背后是全体师生不懈的努力,更与学院坚持推行双创工作模式密不可分。”锡林郭勒职业学院就业指导中心史庆虎老师介绍。
政策体系明确双创方向
“锡林郭勒职业学院已成立近二十年,一直坚持高质量的就业成果以及精准就业服务模式,因此不断推行产教融合,创新创造。2014年李克强总理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2015年锡职乘此风潮,将创新创业教育和创业孵化开始同步并重发展,随着这些年的推进,创新创业理念渗透到各专业学习,师生均获益颇丰。”史庆虎老师称。
2016年初,学院成立了由院长负责的创新创业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锡林郭勒职业学院创新创业教育实施方案》,从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要求、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教育模式、基础能力建设、教育教师队伍、激励机制、政策保障及服务体系等方面对创新创业教育工作进行了详尽的部署,构建了教学引领、实践培育、社会扶持的“三位一体”创新创业工作体系。
一系列举措为学院创新创业开辟了广阔的空间,学院成长为为地方发展输送人才的高地,先后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单位”、“第五届黄炎培优秀学校”、“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典型经验高校”、“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与促进奖”,连续三年获“高职院校国际影响力50强”,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前副总理刘延东曾莅临学院,对学院的办学工作给予肯定。
教学改革激发双创热情
2018年学院被中国教育学会评为“全国教育改革创新示范(院)校”。通过教学改革,引导培养学生“可以有不一样的想法”。
“从创业训练营中挖掘优秀且积极的人才,在孵化基地中历练让学生成长迅速,与社会更融洽,为毕业就业做全面准备。”就业指导中心王军老师,向记者介绍了学院创新创业特色教学保障。
锡林郭勒职业学院致力于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和专业课程大纲,确保融入教学全过程,在学时、专业教师方面满足需求。2018版人才培养方案明确了“必修课+选修课+实践实训+专项辅导”创业就业课程体系,实施“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采用“课堂教学+训练营”的形式开设,结合“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的赛制要求进行实践教学,提供专项辅导,提升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学院特聘请了52名校外专家、创业成功者、企业家作为兼职创新创业导师,校内创业孵化基地面积达3000平方米,实训室和科研创新平台向学生开放。将创新创业经费纳入学院年度预算,每年用于创新创业的投入不少于200万元,保证创新创业有足够的经费支持。
此次参赛的“火眼精精——肉乳真实性分析服务提供商项目”,已升级至第三代试剂盒,一举夺得金奖,并利用双创平台正在向融入市场方向进军。该项目以郭梁博士多项发明专利为核心技术,以参与制定内蒙古自治区地方标准以及锡林郭勒盟羊肉地方标准为依据,致力于整合食品产业链信息资源,打造内蒙古第一家肉乳真实性分析服务提供商,为消费者提供安全、健康、营养食品。
郭梁博士表示,“双创平台将专业老师形成团队合力,极大提升学生科研能力,让学生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中找到乐趣和发展方向,项目延展到社会就会发挥经济作用,学生内在的气场和心里承受能力也更加健全,双创团队中老师和学生的纽带关系更强,放眼长远其作用不可估量。”
毕业于锡林郭勒职业学院畜牧兽医专业的李春冬,正是学院双创工作机制下培养的优秀典型。2015年入学第一年李春冬参加了线上线下创新创业课程,深受鼓舞,2016年以勤工俭学进入生物工程研究院开始从事基础助研工作,在这个岗位上他深受导师郭梁博士及科研团队的影响,更难能可贵的是,助研的过程中自己很多不成熟的点子竟然也能得到导师的重视和不遗余力的帮助。毕业后李春冬因成绩优异顺利留校正式成为导师及项目的科研助理,而自己也越来越明晰了努力的方向——用自己的学识,做最契合于家乡意义、市场意义的科研。李春冬跟随郭梁博士团队做的第一个项目是草原口蘑人工驯化,2020年加入“火眼精精——肉乳真实性分析服务提供商项目”,着手冲击自治区赛事。现在,李春冬已是学院着名的“师哥”,是学院创新创业的典型,在决赛中李春冬的表现更是深受好评。
“扎根于自己的专业,明确自己的就业方向,从创新创业中体会乐趣,先实现自己作为学生的目标,再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回顾在锡林郭勒职业学院求学到就业的经历,李春冬称主动去融入创新创业的大潮,就会发掘自己的无限潜力。
越来越多老师利用课余时间投入创新创业课程,学院将自有创业案例和课程融合,并通过自媒体等扩大宣传,在教材中分门别类,在线下发展300名到400名学生融入创新创业实践,并在创业训练营中着力培养30名到40名精英,不断冲击赛事。“今年“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自治区52个高校,两万多个项目,只有24个项目冲入国赛,锡林郭勒职业学院能得到两个席位,实属不易。从改变一批人开始带动更多人,希望更多的同学都能像李春冬一样走到全国大学生创业典型的舞台上。”王军老师呼吁。
“三个驱动”促生双创活力
在锡林郭勒职业学院,以专业驱动、项目驱动、赛事驱动为动力的工作模式,激发了学生创新创业活力。
学院流传着许多创业先锋的事迹,返乡创业带动牧民致富的典型刘志强,毕业后创办了正蓝旗强鑫生态家庭牧场,“公司+牧户”共同富裕的牧业合作社应运而生,当选嘎查党支部副书记,获2017年教育部主办的“闪亮的日子——青春该有的模样”大学生就业创业典型人物,入选全国“2017-2018大学生就业创业20位年度新闻人物”之一;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毕业生那日苏同学持续在牧区生产领域创新创造,获得家畜药浴机械、液压式草捆装车机和锯片式粉碎机三项发明专利,2017年创办那日苏农牧业机械有限公司,被誉为“草原发明家”,获“锡林郭勒盟盟长奖”……
近三年,学院立项课题中,有学生参与的37项。学院连续6年举办创新创业大赛,构建了“校赛-省赛-国赛”递进推荐和“初赛-复赛-决赛-展示”四阶段创新创业竞赛体系。2018年有130个团队2500名学生参与各项赛事,参加各类创新创业培训的学生达6500余人。2017、2018年荣获“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国家级铜奖1项,自治区金奖2项,有30个团队在各类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得自治区级以上奖励。
在本次第六届内蒙古自治区“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决赛中,锡林郭勒职业学院“大花柳兰开启草原道地中药降糖新征程”项目获得职教赛道金奖第七名。该项目是由草畜系王智慧老师、生物工程院廖成松博士联合指导的创业项目,以廖成松博士的多项柳兰降糖发明专利为技术核心,致力于打造一款柳兰降糖保健品,代表学院食品相关专业科研引领创新创业、创新创业引领高职教育的最高水平。
廖成松博士,植物营养学专家,2013年入职锡林郭勒职业学院,以当地特色为主展开应用型研究,以当地濒危的有价值的植物为研究对象。“柳兰是锡盟的明星植物,兼具观赏和药用价值,最开始研究的是将野生柳兰进行训化,得到盟里和自治区科技厅的支持,实现规模化种植。在三年的研究中发现其颇具药用价值,降血糖效果堪比西药,以保健品形式研发出来推向市场,可以以低价、优质服务于广大糖尿病患者。”廖成松博士介绍了项目前景,并为项目获奖过程中团队学生的贡献给予高度肯定。
田春乐,2016年入校,今年大四的她经过创新创业课程系统培训后加入廖成松博士团队的大花柳兰研究项目。“从对项目的一无所知,经过夜以继日的学习,再到真切地投入比赛全程,这过程并不长,但是带来的收获是巨大的。在赛事中,我们结识了其他高校的优秀学生,看到其他高校经过十几年发展项目已经拥有纯熟的市场支持,我们也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在专业的平台上接受专业人士的点评,能为我们的科研指明方向,每一次都是思想和精神的洗礼。”谈到这次比赛,田春乐兴奋不已,“参赛能拓宽眼界,激发欲望,磨练意志,一次次面对挑战不甘心特别想往上冲,现在我就想考研,然后去创业,把自己想做的事情都去尝试,不负韶华。”
服务社会提升双创价值
学院紧紧围绕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近三年锡林郭勒职业学院的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始终稳定在95%以上,也涌现了很多就业创业典型,创新创业的热情、能力和勇于突破、敢于担当的精神风貌深受社会好评。学院学生在国家、自治区级各类创新创业大赛中屡获佳绩,学院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被授予自治区“优秀创业服务机构奖”。此外,完成横向技术服务项目25项,横向技术服务到款额3190.5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