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健清楚地记得,当听到要在家门口建一所本科院校的消息时,有些老同志高兴地流下了眼泪。阿克苏的人们对能在本地培养高层次人才盼望了很多年。在多方支持下,新建的新疆大学科学技术学院(阿克苏校区)实现了2015年当年建成、当年招生,填补了阿克苏地区高等教育的空缺。
为家门口培养留得住、用得上、下得去的人才
李健是新疆大学科学技术学院(阿克苏校区)(以下简称学院)的党委书记、副院长。在李健看来,阿克苏校区的建设,主要是为当地培养留得住、用得上、下得去的高素质人才,打下坚实的人才基础。
阿克苏地处西北边陲,改革开放和进入新世纪之后,阿克苏的教育事业获得了长足发展,但高等教育始终是短板,没有一所公办普通本科院校。数据显示,阿克苏地区高新技术人才、高级管理人才和高级技能人才缺乏。截至2015年底,阿克苏地区人才总量为33.6万人,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比例仅为0.6%。阿克苏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急需一批“留得住、用得上、下得去”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在地方自身财力十分困难的情况下,阿克苏地委、行署高度重视学院建设,投入资金近15亿元建设校区,并为学校征地2856.9亩。同时在在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大力支持下,积极推动学院转设为新疆理工学院。
学校在建设之初,便以应用型本科院校为定位,服务当地经济发展为宗旨。李健介绍,本科专业中85%属于阿克苏地区和南疆经济社会发展、提质增效所急需的紧缺专业。
阿克苏资源丰富,是全国重要的石油、天然气资源战略接替区,煤炭、岩盐等矿产资源十分丰富,阿克苏地区新型工业化步伐明显加快。学院便以工学为发展特色,现有的24个专业中,工学专业占11个。
为了紧跟地区发展步伐,学院两次修订2017级专业培养方案,使学院发展定位与阿克苏地区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结合起来。得天独厚的水土光热条件使阿克苏成为全国最大的优质商品棉基地、新疆重要的特色林果业基地和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学院2018年开设了食品营养与检验教育,将在今年秋季学期招收第一批学生。
数控车床实训车间
2016级学生白丹丹来自陕西延安,她说自己毕业后想留在阿克苏。“我们的学生毕业后,会有70%左右会留在阿克苏,我们要为阿克苏培养一批留得住、用得上、下得去的人才。”李健说,学院会逐年增设食品科学与工程类、化工与制药类、纺织类、能源动力类、环境科学与工程类等工学类专业,进一步提升与阿克苏地区产业的对接度,为阿克苏地区能源化工产业、纺织服装产业、新能源、食品轻工业、商贸物流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支柱产业提供急需的应用型人才。
利用科研优势,成为服务地方经济的高端智库
“这个无人机可以承载10公斤以内的物品,自动送货。”在阿克苏校区,智能物流实训中心的老师介绍,学校的实训项目中有智能仓储软件实训、自动化立体仓库实训等。这些都是利用先进技术手段,探索帮助阿克苏把特产运到全国各地的方法。阿克苏校区现在建有5个实验中心、4个实训基地,96个实验室、还建有85个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基地。阿克苏校区在实验中心和实训基地建设中,重点考虑了服务当地经济的能力。
为了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在援疆指挥部的支持下,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援疆教师胡斌武教授牵头,学院成立了国内首个南疆发展研究院,南疆发展研究院的成立将为政府提供智力支持,对研究南疆乃至新疆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学院援疆教师讲授课程近100门,授课近4000学时。“我们期待将南疆发展研究院打造成阿克苏的智库。”胡斌武说。
为了帮助当地贫困户脱贫致富,配合阿克苏的深度扶贫攻坚“万亩亿元”工程(“万亩亿元”工程力争通过3到5年时间,逐步推广到1万亩的种植养殖规模,力争每亩产值1万元以上、农业总产值增加至1亿元以上),学院成立了生物技术研发中心。浙江援疆指挥部投入500万元资金,由2位教授、4位博士、7位研究生组成的研发团队,依托浙江省农科院的技术支持,以食用菌为先发启动项目,利用学校的实验室扩大食用菌研发规模,研发适合阿克苏地区种植的菌种,研发成功后,以较低的价格提供给农民,帮助农民脱贫。
智能仓储实训中心
借外力传帮带,提升本土师资水平
要服务好当地经济发展,需要有一批过硬的师资队伍。作为一所新建学校,阿克苏校区是如何进行教师队伍建设的?
李健介绍说,按照“招聘引进、浙江援教、返聘外聘、自主培养和新疆大学支持”的人才队伍建设思路,优化教师队伍整体结构。截止目前,学院通过“引进人才”办理入编手续的教职工共计216名。人才引进为学院教学、科研、管理等工作提供了人才资源保证。
阿克苏对口援建省份是浙江,浙江省委、政府在学院建设资金、师资队伍建设方面给予了无私援助,先后选派135名高层次人才帮助支持学院发展。传帮带成为阿克苏校区的教师培养“法宝”。
阿克苏校区的青年教师韩娜工作了四年,期间接受过多位援疆教授的指导。“绍兴文理学院的刘金荣老师帮助我们在学期初指定学期规划,通过听评课的形式,指出我们课堂的不足,我们也会学习老师的课,进行自我提升。”韩娜说。
胡斌武介绍,在阿克苏校区,每位援疆教授,都带2-3个“徒弟”,老师们之间相互总结。每周六,每位援疆教授轮流做讲座。“从如何科研立项到如何进行课堂教学等。”胡斌武说,学院还把教授们的讲座结集出版,供全校老师学习。
方允樟教授是2018年浙江省26所省属高校选派的38名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援疆教师的总领队。方允樟介绍,在传帮带的过程中,他们首先是教学方面,互相听课、课上交流。他给“徒弟”介绍,教学有三个层次:第一是把课讲清楚,不讲错,第二是把教学内容装在脑子里,第三是不依赖辅助措施。“新老师们掌控课堂的能力有待提高,我们鼓励他们从把话筒拿开到从PPT里走出来。”其次,为了提升老师的教学水平,方允樟鼓励每个人作微课,反复磨课。再其次,带着老师做科研。方允樟自己的项目与新能源方向有关,他就带着学校的年轻老师调研光伏企业,研究沙漠治理与光伏的关系;研究利用太阳能灯进行物理除虫技术。
阿克苏校区现有专任教师304人,具有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教师97人。在浙江高校教师的带领下,2015年至2017年,学院连续3年在《中国大学评价研究报告》发布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独立学院综合实力排行榜中位居第1名。教师承担纵向课题26项,横向课题28项,出版著作和教材10部,发表论文90余篇(其中SCI、EI共21篇),获地区级以上科研奖励10项,授权国家专利29项。
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也带来了学生能力的提高。近年来,阿克苏校区的学生在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计算机设计大赛、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及创业”大赛、英语竞赛等各类大赛中获奖212项,其中获国家级奖项70项、省部级奖项142项。
“从2016年起,学院每年投入不少于300万元,用于青年教师攻读博士学位、访问学者和国内外培训等,不断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李健说,同时,学院采取超常规措施建立学科(学术)带头人选拔培养机制,每年选拔3-5名骨干教师重点培养,组建3-5个教学科研团队。通过高层次人才帮带人才梯队的建设,帮助青年教师在教学上出成绩,科研上出成果,工作上出效益。
现在,学院正在申请转设为新疆理工学院,“我们将继续树理念、打基础、强内涵、重质量,为阿克苏办一所人民满意的大学。”李健说。(中国教育新闻网记者张春铭)